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探究

2019-01-13 06:01:33唐灵秀
魅力中国 2019年46期
关键词:西瓜数学知识情境

唐灵秀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魏村镇谢上小学,河北 保定 071100)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有效教学是指教师激发学生自身拥有的巨大潜能,并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激励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的教学活动。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所以应多探索,并且要通过反复思考日常教学来改进不恰当的教学行为。

一、营造师生共生共学的和谐状态关系,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创设师生共生共学的和谐课堂环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引导探索学习,诱发创新灵感;培养思维能力,唤起创新欲望。设计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应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创新能力。

二、深入研究教材,传授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就必须对学生输入有效的数学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有效的数学知识指的是他们还不知道和了解的数学新知识和新材料,需要经过学习才能掌握的内容。教学内容的设定是否有效与数学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状态有着直接的关系。第一,学生数学知识水平的提高需要有效的数学知识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学到了应有的数学知识才能说是教学的成功。第二,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有效的数学知识量。学生的发展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数学知识不是智慧,学生会运用这些知识才是真正做到了智力的发展。第三,数学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的数学知识量。学生只有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探索数学知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愉悦感,才能真正驱动自己内在的学习原动力,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善于通过形象直观的刺激来获取信息和知识,因此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也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动画、文字、图片等于一体,正好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其具有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特点,可以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具体,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比如,在教学“比较分数大小”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打破课本中让学生分别填涂两个长方形的三分之一、二分之一进行比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而选择用多媒体播放“唐僧师徒分习西瓜”的故事:一日中午,唐僧口渴,便提出让三位徒弟中的一人去找水,八戒想起了他们刚刚路过一片西瓜地,便主动提出去找水,不一会他化来一个西瓜,孙悟空说师徒四人,每人吃四分之一,八戒听了不高兴,说:“西瓜是我化来的,我得多吃点。”孙悟空说:“好,分给你八分之一。”八戒听了很高兴,就同意了这个分法,结果却是八戒吃的西瓜最少。学生看完故事后,教师让他们思考:“为什么八戒吃的西瓜最少?”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很快投入到了思考和讨论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很快掌握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使数学知识融入到了具体的情境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四、培育课堂教学机智,注重课堂生成性资源的运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没有教学机智,那么无论教师怎样研究理论,也不会成为实际工作中的好老师。”因此,如何巧妙地运用教学机智正确处理课堂问题,这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提升教师的素养,更有利于学生人格个性发展。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借助错误性资源,充分利用师生在课堂中出错的资源,在“出错”和“纠错”的探究与反思的过程中,课堂才是鲜活的。抓住“问题性”资源,通过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使学生的疑点变成可以促进学生提高学业水平的有效资源。还应捕捉预设外的生成因素,特别是善于捕捉学生“原生态”的教学资源,并巧妙地纳入课堂临场设计中,从而真正让课堂教学呈现出灵动的生机和跳跃的活力。数学来源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挖掘生活性资源,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生活经验有着密切联系,教师应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时下的看法,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

五、实行灵活的课堂教学调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寻求有效的方法,使学生的情绪保持良好的状态。如教学“分数的认识”时,有个同学突然举手报告:“某某同学在睡觉。”全班同学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个同学的身上,对这样一个突如其来的问题,要是指责那位同学,将他批得体无完肤,必将影响课堂进程,会更加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这时,教师灵机一动,走到那位同学身边问:“你一天睡多少个小时,睡的时间占一天的几分之几?”该生眨了眨眼后说:“我一天睡8个小时左右,占一天时间的?。”学生马上就把注意力集中到“分数的认识”这个问题上来,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其次,要适度调控好课堂教学的节奏变化,一节课中要适当让学生的大脑松弛一下,这样做有利于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新的“紧张状态”;此外,教师在课堂上的节奏要主次分明,避免单调枯燥或琐零乱,讲授时要松紧适宜,内容要难易交替,安排详略得当,教师只有善于利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到互动过程,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上,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充分利用动手操作这一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动手操作不仅是一种学习形式,更重要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动手操作和根据操作的阶段结果合理想象,对于学生理解新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拼一拼、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画一画等活动,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感性认识,进而减缓知识坡度,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总之,新课程改革给广大教师,尤其是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不断学习、大胆创新和实践,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自由宽松的课堂中,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西瓜数学知识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大小西瓜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当夏天遇上西瓜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巧切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