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城邦共和国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状况

2019-01-13 03:16王忆停
魅力中国 2019年28期
关键词:行会城邦共和国

王忆停

(浙江外国语学院西方语言文化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一、农业的进步

公元1000年之前,在欧洲的基督教徒中流传着“世界末日”的迷信思想,他们普遍认为,公元1000年即是世界的末日。偏偏在公元1000年来临之际,欧洲的许多地区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饥荒蔓延,瘟疫肆虐。这些苦难本就始终伴随着人类,但在此时却被诠释为上帝对人类罪孽的惩罚,甚至被解释为世界末日的预兆和使徒预言的应验。

然而,公元1000年1月1日,在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之后,人们醒来惊奇地发现,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越黑暗的地平线,再一次照亮了大地。“世界并没有毁灭”!“世界末日也没有降临”!人们的这种惊喜随之转变为一种崭新的面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人类不再默默地忍受生活的艰苦,而是单纯地将其视为上帝对人类的考验,此时人类心中产生了一种靠自己的力量去创造世界、改变世界的热情。至此,人类发现世界并没有灭亡,恐惧毫无必要,因此开始追求现世生活。人类摆脱了精神的束缚,内心一种要求解放的思想成为当时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公元1000年前后,欧洲大规模的战争基本结束,这对农业的发展极为有利。农民的生命安全有了保障,农作物也不会因为战争而毁于战火,另外封建主也希望开发新的耕地,以获得更多的利益,于是人们开始大量垦荒。经过一些列的垦荒运动,欧洲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块的荒地被开垦成农田。

另一方面,公元1000年以前,农业技术十分落后,农业生产手段也十分有限,劳动工具也及其简单,主要靠农民在田间劳作。垦荒运动之后,农民不断改进劳动工具,节约了时间和体力,提高了劳动效率,并且引进了新的耕作技术和农业工具,例如:引进了铁锹以提高掘土翻地的效率;引进阿拉伯人先进的灌溉技术,使庄家长得更加茁壮;犁杖的革新,适于翻动坚硬的土地,帮助农民有效地扩展种植面积;马掌的利用与套马技术的革新,不仅开创了以马代替耕牛的时代,而且充分发挥了牲畜的力气,增加了牵引力量,提高了劳动生产力;耙的发明,可以使土地更加平整干净,从而使农作物产量大幅增加;三年轮作制的诞生以及水车和风车的使用。总而言之,种种改进措施都有利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城市的兴起

农业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种类的食品,提高了人体的抵抗力,延长了寿命,增强了人的生殖能力,人口开始迅速增长。反过来,人口的迅速增长又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又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因此,农村人口的迅速增长促使人们向城市转移,以寻求新的谋生手段。

公元1000年以后,在欧洲,尤其是在意大利,古老的城市开始复苏,同时新的城镇也在不断诞生,城市文化重新兴起。此时,农业的大力发展,使农民不但能够自给自足,而且还拥有了剩余产品,利用这些剩余产品农民可以换购其他的生活用品或生产工具,以提高生活质量和生产能力。久而久之,地方性市场繁荣起来,欧洲各地之间、欧洲与拜占庭及穆斯林之间的远途贸易交往也愈加频繁。活跃的市场、频繁的商品交换,带动了货币的流通效应。货币的广泛流通也是公元1000年以后经济进步的结果,是市场经济兴起的表现,也为之后欧洲第一批银行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与封建经济主要建立在农业生产基础上,贸易活动十分有限不同,城市经济主要是建立在手工业和商业的基础上,农民不可能再以自给自足的方式维系生活。比如,一个鞋匠一周可以制作五双皮鞋,而他自己一年最多才能穿坏一双,他的生产目的不再是自己消费,而是赚取货币,然后用货币换取其他的生活用品。这样,以商品交换为主要目的的市场经济随着城市的复苏而兴起了。

公元1000年以后,新型城市逐步成为商业和手工业的中心。在意大利语中,新城镇被称为“borgo”,而移居到新城镇中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的人被称为“borghese”,即市民。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迅速发展,社会上逐步形成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意大利语为“borghesia”,即后来的商业资产阶级。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这个新阶级变得越来越强大,对中世纪晚期的欧洲历史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新的市民阶级有何特征呢?它与传统的农民阶级有何不同呢?首先,它与农民阶级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目的不一样;其次,它是城市里的一个独立自由的阶级,不附属于任何人,而传统农民却被拴缚在封地上,附属于封建主;再次,城市的商业环境培养了市民阶级新的、自由的思维方式。对他们来说,土地已经不再是财富的唯一源泉,也不再是最重要的财产了,金钱才是财富最重要的表现形式,聪明才智和创意胆略才是财富最重要的保证。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在经济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市民阶级的地位也随之提高。他们开始不满足自己的社会地位,要求摆脱封建制度的束缚。经过不懈的努力,或通过金钱,或通过暴力,他们夺取了城市政权,建立了后来的城邦共和国。

手工业在城市中迅速发展,市场日益繁荣,商品交换愈发频繁。在市场竞争和工商业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利益纠葛和矛盾冲突。为了避免这样的冲突和恶性竞争,解决同行之间的内部矛盾,维护行业的共同利益,商人和手工业者迫切需要联合起来,共同行动,一致对外,各种行会应运而生。

行会是一种生产者的自由联盟,它把从事同一行业的人组织在一起,订立章程,并对从业者的年龄、工作时间、法定休息日、产品价格等事宜做出明确规定,有时还制定产品的质量规范,限定产品的产量等。当时在意大利各城市中建立起形形色色的行会,如:制鞋行会、毛纺行会、皮革制品行会、面包行会、法官行会、铁制品行会等。

三、城邦共和国的建立

新兴的城镇往往建立在封建主的封地上,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为了获得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很多城镇或通过金钱,或通过暴力向封建主赎买自由。为了摆脱封建制度的控制,抗击外来侵略,确保城市的独立地位与和平,在富有的市民的积极倡导下,人们结成了市民“共同联盟”,建立起独立自主的政府,以对抗主教和封建主的剥削压迫,维护城市的权利,调整行会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政府实际上已经是一种小型的独立国家,即以市民阶级为基础、以富有市民为领导的城邦共和国。

城邦共和国在欧洲中世纪晚期从领土名义上来讲虽然附属于日耳曼神圣罗马帝国,应受皇帝掌控,但共和国自主选举城市的执政者,自己管理司法和税收,自己决定内政与外交,俨然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小型国家。

意大利当时很多城邦共和国部分沿袭了古罗马共和国的政治体制,组织公民大会,一同讨论战争、和平、签署协议等重大公共事务,选举城市的执政官(至少2人,一般为6-8人,任期一般为1年)。执政官在小议事会(Consigliere minore,又称元老院,由城中最富有、最高贵的家族族长组成)和大议事会(Consigliere maggiore,由一定数量的市民代表组成)的协助下管理城邦事务。

随着城市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邦共和国内手工业和商业的不断繁荣,一些强大的、富有的“共和国”变得愈发强势,他们通过与邻国和远途的贸易赚取了巨额的金钱,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同时将金钱贷款给一些相对欠富裕的“共和国”以赚取贷款利息,这样欧洲最早的银行便诞生了。托斯卡纳地区的锡耶纳人和佛罗伦萨人成为经营银行的专家,他们聚集了大量财富,办理银行的各项业务,在欧洲各地建立了多家业务繁忙的银行,赚取大量的利息。据历史学家表明,例如当时佛罗伦萨的BARDI银行,在25个欧洲和东方国家拥有大约346家银行分部。

但是,巨大的财富流入和积累并没有在城邦共和国之间带来和平的发展氛围,各大共和国之间经常发生一些内部冲突和矛盾,或因为领土原因,或因为贸易纠纷。一些较大的富裕家族和权贵阶级经常为了权力产生争执和斗争,甚至发生流血惨案,而普通老百姓由于劳动收入低廉,无法参与政府事务而变得愈发不满。

四、城邦共和制向僭主制和公国制的转变

金钱贵族各家族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贫苦市民与新生的金钱贵族之间的斗争,把城邦共和国搅得不得安宁。为了避免永无休止的争斗与杀戮,许多城邦共和国宁愿放弃民主和自由而选择了独裁。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把政权交到一个权威人物手中,造就出城市的无冕之王,史称僭主。僭主中有些原本是家族族长或党派领袖,在本家族或党派的领导下,靠武力夺取了城市政权,从而成为独裁者;有些僭主则是由市民推选的,他们在市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权势很大。僭主的主要特征是大多出身于金钱贵族,具有一定的政治与军事才干,能够保障城市的安宁,维护城市的独立和繁荣。

最初,僭主在接受独裁权力时,往往只许诺执掌权力数年,但随着政权的巩固,他们的权力欲望也随之膨胀,试图成为终身执政者。因此,在僭主制度诞生初期,人们虽然还保留着城邦共和国的政治机构,但这些机构已经名存实亡,市民也逐渐丧失了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随身僭主制的深入,国家慢慢意识到这些“僭主”的绝对权力和独裁统治,于是将他们命名为“元首”(duca)或“君主”(principe)。同时,以往的僭主制也慢慢变成了一种世袭制度。这些“元首”或“君主”将所有权力集于一身,自称位于人人之上,实行更加严格的独裁统治:“元首”管辖内的一些小城邦共和国的市民变成了其统治下的臣民。至此,欧洲国家的僭主制慢慢地转变为公国制(Principato)。

猜你喜欢
行会城邦共和国
武大郎要在开封城卖炊饼有多难
宋代食品行会安全监管职能初探
向共和国最闪亮的星,致敬!
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治理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共和国历次特赦钩沉
共和国的春天
共和国的春天
西欧中世纪城市行会与市民社会关系初探
古代雅典经济责任审计探微
学习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城邦与公民思想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