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宇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0)
生态语言学这些年来发展迅速,以此理念为基础的语言学的各个研究方面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而在对语言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生态语言学着重研究了语言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分别从生态性质、生态伦理和生态规律等方面来探索我们语言的变化和发展。而这其中,语言多样性、濒危语言、语言进化、语言人权等方面都是生态语言学所要进行研究的主要内容。这些新产生的词汇和新的表达方式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就逐渐成为了网络流行语,在我国的近些年,新的网络流行语不断涌现,并且在发展之中产生了吸引人眼球的的效果,对于人们视野的冲击拥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通过这种方式,对于我国语言的丰富,也有着良好的推动效果。但是,在网络用语的发展过程中,语言的生态系统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致使人们对于网络流行语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产生了极大的关注。
生态语言学,(也称语言生态学)是由生态学和语言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主要研究语言与生态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于它将语言、语言使用及语言研究均作为当代生态问题的组成部分加以考察,还具有应用学科的特性。“语言生态”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豪根提出并使用,他将生态语言学定义为“研究任何特定语言与它所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之后,“语言生态”的概念受到语言学界的极大关注并积极将语言生态的原理和理念运用到实际语言研究中。语言的传播和发展不但与环境密不可分,而且还会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的影响。在时社会展过程中,环境在不断变化,因此语言必须随之做出适应环境的改变,这样语言生态系统才能达到平衡。生态语言学为网络语言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网络语言生态因素的分析,不仅可以揭示网络语言产生与发展的生态属性,也对现代网络语言的发展有很强的指引作用。此外,生态语言学还会以网络语言对语言生态系统为基础,客观的对其影响做出评价,也可以对网络语言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估,进而推动语言生态的健康有序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同时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以及手机app的应用,人们可以通过微信、QQ等不同的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而在交流的过程中,人们为了促进交流的便捷性,对于交际过程中会频繁出现的一些错别字并没有过多关注,人们认为只要不对正常的沟通造成影响,就不会对相关的错别字给予过多的关注。因此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奇的表达方式被逐渐创造出来,从而形成了“劳工(老公)”、“小盆友(小朋友)”等多种形式的网络流行语,并且逐渐被大家所接受。而网络流行语的进一步发展,主要是因为网络的普及,从而为网络流行语提供了产生的契机和技术支持。同时,这也是网络流行语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人们通过网络开始主动提供和传播信息,从而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的加大了信息传播的深度和广度,使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网络信息的互动中来。通过这种方式,对于人们之间的陌生感的消除,以及获得群体归属感和价值认同,进而促进人与人之间沟通力度的增强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从而使得网络流行语得以进一步的发展,为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网络语言自出现之初,就因独特的构词方式及使用方法受到语言学界的密切关注。一直以来,对于是否该使用网络的争论就从未休止。部分学者认为网络语言的出现对于传统语言乃至方言都有负面影响,因为它破坏了传统语言的“纯洁性”。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语言对于人们日常生活语言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网络暴力的出现又一次将网络语言的去留推上了风口浪尖。然而,从语言生态学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担心实则不需要。首先,网络语言不是人为刻意创造出来的一种语言形式,而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从这个角度来说,网络语言会根据互联网的发展变化而改变,并不以人为的意志而转移。其次,网络语言是汉语语言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网络语言的发展及其影响力恰恰体现了汉语语言的生命力和活力,反映出同一种语言内部的语言形式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但是这种竞争恰好是汉语语言活跃繁荣的体现,只有通过这种开放性的良性竞争,才能使得汉语言变得更加丰富,更加有活力。至于网络语言是否会影响普通话“纯洁性”的问题,这受到语言生态系统进化法则的制约。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靠人为的保护而生存下来的,因此不要小看传统语言、普通话及其方言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在与网络语言的竞争中,普通话及其方言等其他语言形式同样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同时与网络语言互相影响,互相渗透,最终不仅会滋生出健康的网络语言文化,而且会共同促进中文语言的发展。
总之,为了保证网络流行语的健康发展,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通过这种方式,促使我国母语的尊严得以维护,有利于进一步的维护语言生态系统的平衡,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