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书红
(织金县第三中学,贵州 织金 552100)
物理教学策略是以完成物理教学任务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采取的教学活动方式。物理教学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理教学策略能否有效的开展。
教学设计是保障新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教学主要由教学设计(备课)和教学实施(上课)两个过程构成,科学的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我们说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其科学性更多地体现在教学设计上。本文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如何做好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教与学角色转化突破点在于重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我们必须把物理教学看作一个教与学角色不断转化的过程,绝不是人为简单的把教与学割裂开来,要围绕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多重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的活动过程。物理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单位是教学如何互动生成,我们要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务必考虑树立教与学角色转化意识,同步、有效地进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在教学中做到知识、思维和教学三者结合。
对课堂教学,原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用相互联系的观点进行过分析,指出:“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下,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教程。割裂教与学的联系就会破坏这一过程的完整性,使其丧失存在的基本特征和条件。”因此,教学设计过程中,要考虑把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打造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到学生学和教师教的这种互动,不能只从教师出发,而忽视学生学,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只有老师的知识传授,只为教师自己服务,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指挥棒下听听,并简单的动动手,做做笔记,记住该记的,而没有设计让学生真正的去思考,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也不能设计成完全是学生活动,纯粹是热闹非凡的课堂了。我们要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老师的主导引导,让学生按着正确的方向,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积极思考,师生互动,共同优质的完成教学任务。
从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来看,整个学习到的物理知识非常多,有的学生局部知识掌握很好,但整合在一起效果就不明显,究其根本是没有掌握物理学习规律,学生也缺乏整体意识,学到的是零碎的物理知识。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是我们教师必须思考的方向。教师应巧妙的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新知识之间建立密切联系,避免局限于单一的章节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构建物理知识的网络框架。
例如在教学中对整章知识进行总结时,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常采用的呈现方式,把相关的知识脉络用结构图总结出来,呈现给学生,然而让学生形成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打通通往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环节和路径仍然是非常困难的,无法形成整体结构,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同化、迁移和运用,而且如此知识总结,与新课程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精神也有差距。所以在教学设计中采用知识结构整体性思路,这样有助于略去细节和次要的因素,形成主干清楚、层次分明的基本架构,学生由简单到复杂可以很明晰地看到物理学的概念是如何进行演变的,这对于他们培养起良好的学习方法有很好的教育意义。例如在运动和力一章的章末复习中,要设计描述运动的物理量时,通过概念描述、符号描述、公式描述、物理意义描述,几种描述方式紧密结合,从位置到位移再一步步到加速度概念的提出步步为营,层层推进,学生记忆起来也比较容易,正是由于这种深层的内在联系和形式上的新颖,学生很容易陷入对所学物理知识的沉思中,教师更可以设计问题:“描述运动的最核心的最深刻的物理量是什么?”预设学生回答是加速度,还有从形式上看,速度和加速度是什么,都是比值,是比值定义的,描述的是变化率,表示变化快慢,而位移和速度变化量又是什么,可以看出都是差值,是差值定义的,描述的是变化量,表示变化的多少。这样一来学生记忆起来的容量不是很大,但是效率却相当高,很容易使学生学得的知识得到迁移和运用。还有这种阶梯式样的结构形式也很美观,使得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的学习就像是上楼梯一样,只有一步一个台阶,上起来才会比较容易,相反如果前面的知识没学好,向上更高的一层台阶就会比较难,这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上和知识关联上的教育。
新课堂教学理念中,要课堂教学中渗透创新意,物理教学也不例外。创新教学主要是将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要素有机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将各种教学因素优化整合,运用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学生的创新意识,实施有效的教学。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把学生看成是有能动性的创造与学习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设计学生的实践践活动以及所选择的方法和途径,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完成活动后要给予肯定与鼓励,发展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创新。
例如在《反冲运动》中,我们首先研究了教学大纲,明确了该节内容只要求从动量守恒角度认识反冲现象,分析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认为学生有能力,有条件自学本节内容达到教学目的。所以在教学设计中设置小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反冲实验,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在课上展示自行设计的实验并用动量守恒定律给予解释,这样学生在课堂中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能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