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的策略研究

2019-01-13 03:16:07蒋扬桂
魅力中国 2019年28期
关键词:监护人心理健康儿童

蒋扬桂

(广西资源县资源镇初中,广西 资源 541499)

留守儿童的存在,是当前欠发达地区的一个普遍现象,也是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务工人员流入城市、服务城市发展而导致的结果,这一群体在现实中面临的教育关爱问题对我国未来发展产生的影响是重大的。一般来说,留守儿童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留守的时代性。本世纪初,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外出务工队伍中夫妻双双一起离家外出打工的人员增多,留守儿童自然也就具有了时代特性。二是性格的双重性。由于长期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缺乏来自父母的管理与培育,留守儿童与父母面对面的交心少,从而造成性格的分裂。三是情感的多维性。农村家庭出现变故对留守儿童影响巨大,一些留守儿童为了寻求感情寄托,出现早恋现象,甚至受外界不良影响而成为社会小混混。由此,关爱留守儿童是十分必要的。

一、建立长效机制,做到真正了解学生、关心学生

由于留守儿童特殊的成长环境,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缺乏有效的沟通。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弥补孩子在这一方面的空缺,经常与孩子谈心,了解孩子的思想状态并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心中的委屈有地方倾诉,使他们的心灵感受到温暖。但是这种沟通短时间内是无法奏效的,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构建一种长效机制,确保将工作落到实处。

(一)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健全动态监测机制。成长档案中我们要详细的记录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特点、思想特征以及在校参加活动的情况等,使其他老师和班主任能够通过学生的成长档案对这个学生有个基础的了解,以便开展下一步的教育教学工作,也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与重视。

(二)创建“成长导师制”,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我们可以通过选拔优秀的教师,组建一个成长导师队伍,对于一些需要特殊帮助的学生,形成一对一的辅导模式,从学生的心理、生活、学业等方面展开教育,帮助这些学生度过人生的困境。此外,学校还要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导师开展专门的培训,指导老师进一步的去了解孩子们的成长规律与心理发育特点,结合学生所面临的主要境况给予专门性的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二、营造良好的集体环境,充实留守儿童的学校生活

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却在孩子最需要陪伴的时候不得不远离,导致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内心十分孤独。作为与留守儿童接触最多的我们,应当对学生的这种情感的空白加以填补。这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时间去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成为学生的朋友,排除他们内心的孤独感,还要及时了解学生在生活中的困难并给予帮助,使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

此外,留守儿童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一个班级便是一个大家庭。因此,一个良好的集体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融入到学校的大集体中去。孩子们天性爱玩,但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很难走出去,因此我们可以经常组织孩子们出去郊游,使孩子们在游玩的过程中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也使他们感受到自然的神奇与伟大,释放他们压抑的情感。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比如话剧表演活动、辩论赛等等,鼓励孩子们积极的参与进来,在活动中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培养他们合理竞争的意识,并在不知不觉中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以提升。

三、创新做法,提升工作效率

随着留守儿童数量的逐渐增多,情况也不尽相同,老师工作的难度也逐渐加大,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满足目前留守儿童的教学需求,因此,作为教授,我们必须创新做法,提升工作效率。

(一)建立留守儿童自主管理模式。很多留守儿童产生思想负担的主要原因就是认为父母是因为不疼爱自己才离开他们的,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召开以“体谅父母”为主题的班会,使学生认识到父母在外的艰难,认识到父母并不是因为不爱他们才选择外出务工,正视因为太爱他们,想要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好的经济条件才不得不离开他们。学生一旦理解的父母的难处之后,便会变得更加懂事,坚强,逐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更加自觉自律。

(二)家校合力,共育未来。虽然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但我们仍然不应当忽视父母对于孩子的巨大影响,因此,我们要与孩子的父母、监护人形成三方面的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首先,我们要经常与父母进行沟通,使父母及时的了解到孩子的近况,以便与孩子展开良好的沟通。其次,对于孩子的监护人,大部分为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他们大多数知识文化水平不高,认为只要负责孩子的衣食住行就已经足够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经常与监护人沟通,通过召开家长会等,使孩子的监护人转变对孩子的教育思想,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以及思想方面的关注,充分发挥监护人的作用。如此,学校、父母、监护人三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

四、建立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要从社会的角度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仅仅靠道德的约束是不够的,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努力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突出父母及其他监护人在监管、呵护、教育方面的责任,维护少年儿童的正当合法权益,保证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此外,在教育目标中补充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目标是广泛开展对各种心理疾病的防治,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其根本目标是充分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个性的健全发展,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总之,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作为教师来说,我们要积极地为留守儿童的教育构建一个长效发展机制和良好的成长环境,与学生的父母、监护人一起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

猜你喜欢
监护人心理健康儿童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石狮市妇联依职权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
海峡姐妹(2020年6期)2020-11-18 04:03:52
监护人责任之探究
留守儿童
杂文选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六一儿童
School Admission择校
School Admission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