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怡依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清流学校小学部,四川 成都 610500)
这学期,学校让我接手一年级的班主任,说实话,一开始,内心真实的想法是抗拒的。因为今年是我从教的第四年,前三年带的是中高年级,对于一年级一点经验都没有,又听说一年级的小朋友由于年龄的关系,十分调皮,感觉自己难以胜任,管理不好这个班级。
万事开头难,一开始真的是困难重重。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不断地努力与磨合,班级的管理逐渐走上正轨,大多数小朋友都能做到上课安静听讲,下课有序休息,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什么地点该干什么,他们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但其中总有那么几个学生十分调皮,经常和我唱反调,让我十分头疼。为此,我去请教了一些有低段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并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情况做出相应地调整。
慢慢地,我发现,一味枯燥地批评与老一套的苦口婆心地说教,收效甚微。一因为孩子年龄太小,你不停地说教等于是自己画地为牢,他们很有可能似懂非懂,或者根本就听不懂!最开始,孩子一犯错我就请他们到办公室,给他们讲一堆我自认为他们能听懂的大道理,而我却忘了他们只是一个个六七岁的小朋友,我却还是像对待高年级那样,去处理这些问题,显然是行不通的。特别是有一次,我对我们班一个老爱做危险动作的杨同学说:“你给我站那好好反省一下!”杨同学一脸茫然地问我:“老师,反省是什么意思?”顿时,我恍然大悟,我的教学方式出了问题,因为我没有站在小朋友的立场,说的有些话都不是他们这个年龄段可以接受的,所以我的教育在某些方面是徒劳无功的。后来,我翻阅了一些低段教学的书籍,运用了一些简单易懂的话,比如“你这么做很危险,容易伤着同学,你想,受伤了多疼呀!你觉得你这样做对不对呢?”等等,同时,语气抑扬顿挫,加上一些表情,话说得生动一些,学生就很愿意跟着我们的思路走。当然,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对待不同的孩子,我们要因材施教,要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而不是一旦孩子犯错,我们就不问青红皂白,严厉苛责,这样很容易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他对你就会产生畏惧感,师生之间的距离就会日益拉开,久而久之产生一条鸿沟,无法逾越。
有一次,我们班的王同学在上美术课的时候,用铅笔尖戳到了后排女生的眼睛,女生一直喊痛,睁不开眼,便来办公室找我,我一气之下,把王同学叫到办公室,严厉地质问他:“你在干什么!老师讲了多少次,不能拿尖的东西对着同学,特别是铅笔尖!你怎么就是不听话!”王同学很无辜地眨着眼睛,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很显然被我的语气吓到了。在我的印象中,王同学不是属于特别爱闹事的孩子,虽然男孩子爱打打闹闹,但是他还是属于那种能听老师话的孩子,这种危险的事情我在班上强调了一遍又一遍,他应该不会不知道。后来,王同学的爸爸来了,他一看见爸爸,就抱着爸爸的大腿大哭起来,非常委屈,几经开导询问,他才战战兢兢地说是自己扭头不小心戳到的,不是故意的,这时我才明白他那个眼神的含义,因为我的严厉,他心里害怕,不敢说出事情的真相,同时,我还了解到,他是单亲家庭,由于父母离异,从小就没有母爱,爸爸一手把他抚养大,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后来,为了打消他心里的畏惧,拉近与他的距离,我任命他为班上的“安全员”,佩戴上袖章,专门负责下课去提醒班上孩子不做危险的事情,比如做一些危险的游戏,到处疯跑等等。戴上袖章的王同学很负责,同时自己再也没出现过安全事故,在班级每月一次的评比中,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并发给他小礼物以资鼓励,那天,我看到了他脸上最开心的笑容,自信,又快乐,我才明白,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是美丽的天使。
班上的刘同学,是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坐得东倒西歪,一下课就到处惹是生非,不是推同学,就是动手打同学,惹得很多同学来告他的状。最开始,我采用批评教育,甚至请家长的方式,每次都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过一会儿,他就原形毕露。后来,有一次,我突然发现他拖地拖得特别干净,而且扫地也扫得比别的孩子干净,我就灵机一动,任命他为劳动委员,分配给他的任务就是,每天下课带着清洁小组去教室巡逻,看看哪里需要清洁,哪些同学平时乱扔垃圾,并随时来办公室向我汇报。从那以后,教室外少了他疯跑的背影,办公室却多了他自信坚定的表情。每一次,他跟我汇报,特别地认真负责,我就会奖励他一个小赞,张贴在评比栏里,他就会特别地高兴,也因此更加用心地管理他的清洁小组。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造的天使,他们的心里都是一片净土,需要我们带他们去描绘上蓝图。可能有的时候他们飞错了方向,跑进了错误的航道,作为老师,我们不是站在身后猛踩刹车,而是需要用发现的眼光,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这些光芒慢慢带他们进入正确的人生轨道。你会感叹:发现,是最美丽的邂逅!每个孩子都是美丽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