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能力为本的教学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019-01-12 01:18王晓红黄小红胡金梅
现代临床护理 2018年11期
关键词:护士核心技能

王晓红,黄小红,胡金梅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湖北十堰,442000)

临床实践是护理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护生在实际护理环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做好准备[1],以往课程教育主要以基础理论学习为主的院校教育和以单一技能培养为主的临床培训形式,缺乏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教育培训[2]。研究发现[3],护理本科生(以下简称护生)现有能力与临床理想能力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临床实践教学是护生进入临床工作的第一步,是实现护生到护士的身份转变的转折点,对护生以后职业生涯重要性不言而喻。能力本位教育强调以临床实践能力作为教学基础,以岗位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保证职业能力培养目标顺利实现的教学模式[4]。以核心能力为本的教学模式在护生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较少。基于此,探索切合临床实践教学实际,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非常必要。本研究采用以核心能力为本的教学模式对临床实习护生进行核心能力进行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4月在本院临床实习的护生160名。纳入标准:①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完成临床实习计划,全日制4年制护理本科生;②参加医院的理论、操作考试,成绩合格者;③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实习期间态度不端正者;②未完成临床实习计划;③资料收集不全者。将2015年6月-2016年4月在本院临床实习的护生80名设为对照组,男5人,女75人,年龄 20~22岁,平均(21.01±1.90)岁;课程成绩75~82 分,平均(78.25±3.15)分。报考护理专业:自愿43人,不自愿37人。生源地:农村27人,城市53人。独生子女:是56人,否24人。将2016年7月-2017年4月在本院临床实习的护生80名设为观察组,男 7 人,女 73 人,年龄 20~22岁,平均(21.42±1.67)岁;课程成绩 16~82 分,平均(78.41±2.16)分。报考护理专业:自愿45人,不自愿35人。生源地:农村25人,城市55人。独生子女:是54人,否26人。两组护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得到护生实习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传统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即按照实习大纲要求,以实习小组为单位,8人为1个小组,每月轮转。实习教育期,时间3d,采用授课的形式,使护生了解职业行为规范、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意义,建立职业素养;掌握护士条例的主要内容,提高临床工作中依法行护能力;掌握护理伦理知识。临床实践期,时间9个月,教学形式主要为 “师带徒”,即一个护生跟一名带教老师。护理基础理论、专科理论知识和基础护理(导尿术、氧气吸入法、胃肠减压术、鼻饲法、无菌技术、生命体征测量等)及专科护理操作技能(人工气道建立、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穿刺技术、电除颤术、心肺脑复苏技术以及血流动力学监测等)。科室带教老师每周进行专科理论知识讲课及操作技能讲课1次,每月进行护理教学查房1次。出科前1周由带教组长和带教老师进行理论及临床实践考核。

1.2.2 观察组 实施以核心能力为本教学模式。

1.2.2.1 培养总目标 使护生建立专业思想与价值,具有良好的职业形象,具备扎实的临床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沟通能力强。

1.2.2.2 培训形式与内容

1.2.2.2.1 职业教育 培养目标:了解职业行为规范、认识护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建立职业素养,培养护生专业认同感和护理职业价值观;掌握护士条例主要内容,提高临床工作中依法行护能力;掌握护理伦理知识。时间1周。主要是建立基本理论和技能架构,形成职业言行轮廓印象的职业教育。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医院规章制度、职业行为规范、护理质量与安全、护士条例和护理文书书写;护理分级标准、护理工作程序。由护理部选派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的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及护理骨干担任培训教师,采用集中讲授,播放行为礼仪规范视频,表演护理服务情景剧,培养护生专业认同感和职业价值观;开展现场护理文书书写指导,选择临床护理典型案例讨论等方法培养护生职业素养。

1.2.2.2.2 技能操作培训 培养目标:工作中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熟练各项护理技能操作。时间2周。护理部集中组织理论培训,采取讲授、现场示教和临床实景模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技能培训。培训内容有基础护理技能(导尿术、氧气吸入法、胃肠减压术、鼻饲法、无菌技术、生命体征测量等)、专科护理技能(人工气道建立、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穿刺技术、电除颤术、心肺脑复苏技术以及血流动力学监测等)。通过模拟病例突发事件,提高护生应急能力,有效适应临床医院的实际环境,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和服务意识。

1.2.2.2.3 临床实践培训 培养目标:通过9个月的临床实践,使护生建立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的初步联系,学习他人实践成果,进行自身初步实践,形成初步职业感知。带教老师资质:具有5年承担护生或进修护士临床教学经历工作5年以上、护师以上职称。采用基于问题为向导的教学模式以及情景模拟带教方法,培养护生的行为与能力。例如,在中心吸氧技术的培训过程中,教师随时设置情境问题,如“中心吸氧装置突然停氧”,考察护生的沟通能力或临床应变能力。要求护生分别主持1次护理查房、护理疑难病例讨论,并由带教老师、护士长进行点评,提高专业发展能力、教育、咨询能力;此外,鼓励护生通过查阅文献,在老师指导下提出科研题目,撰写护理论文,培养护生科研能力。

1.2.2.2.4 出科考核 出科前1周进行专科理论与操作技能考试外,还考核护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方式为:选择临床典型案例,带教老师给护生设置问题,让护生对该患者进行观察并提出护理问题及措施,将问题解决思路、解决方案和相关资料进行综合整理,由护士长和带教老师进行评分。

1.3 效果评价

干预前后采用由刘明等[5]编制的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omptency inventory for registered nurse,CIRN)对护生进行测评。CIRN包括评判性思维、科研能力(10个条目),临床护理能力(9个条目),领导能力(10个条目),人际关系能力(8个条目),法律、伦理实践能力(8个条目),专业发展能力(6个条目),教育、咨询能力(7个条目)。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0~4分),总分232分,得分越高表示能力越强。该量表总Cronbach’s a系数0.89,维度Cronbach’s a系数0.79~0.86。本研究量表总Cronbach’s a系数为 0.85。

1.4 资料收集方法

由课题负责人和2名经培训的护理部人员采用统一指导语,对被调查者说明研究目的、意义、所需时间,并征得其同意。为保护其隐私,用编号代替姓名,答毕即收回。对回收的资料进行严格的核查、整理,双人双机录入资料。干预前后两组分别发放问卷80份,均有效回收,回收有效率均为100.00%。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两组护生核心能力得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护生核心能力得分比较见表1。从表1可见,干预前两组护生核心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干预前两组护生核心能力得分比较(分,±s)

表1 干预前两组护生核心能力得分比较(分,±s)

项目 t P评判性思维临床护理能力领导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法律/伦理实践专业发展能力教育/咨询能力总分观察组(n=80)18.03±1.3217.11±1.5618.92±2.4018.04±1.4717.12±2.8012.13±2.9014.37±1.52114.01±7.45对照组(n=80)18.07±1.2217.07±1.4918.93±1.7217.80±1.1316.93±2.3212.44±2.5014.03±1.07113.91±8.66-0.200.17-0.031.160.47-0.721.640.08>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2.2 干预后两组护生核心能力得分比较

干预后两组护生核心能力得分比较见表2。从表2可见,干预后观察组护生核心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干预后两组护生核心能力得分比较(分,±s)

表2 干预后两组护生核心能力得分比较(分,±s)

项目 t P评判性思维临床护理能力领导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法律/伦理实践专业发展能力教育/咨询能力总分观察组(n=80)26.21±3.5628.81±4.5627.92±2.4025.94±2.8626.12±3.2420.51±2.5522.37±3.12171.51±3.45对照组(n=80)19.27±1.3020.07±1.4920.03±3.7219.80±1.7421.03±3.6515.09±1.0616.03±2.37135.51±2.8616.3814.4315.9416.409.3217.5514.4271.85<0.01<0.01<0.01<0.01<0.01<0.01<0.01<0.01

3 讨论

3.1 护生核心能力的现状

护士核心能力是指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所要求的知识、技巧、判断力和个人特质[6]。其是护士在工作的护理环境中,系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才能累积形成的综合能力[7-8]。刘明等[5]认为,护士需具备的7个方面的核心能力,包括临床护理、教育与咨询、批判性思维与科研、领导能力、人际关系、法律伦理实践和专业发展能力。护士核心能力在护士能力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对护士个人及护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和安全,具有提升医护服务质量和降低医疗成本的作用[9]。护生是护理队伍的后备力量,临床实习期是护生核心能力得以全面训练的关键时期[10]。提高护生核心能力有利于提升护士综合素质,增强其职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力,从而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护生核心能力总分分别为(114.01±7.45)分、(113.91±8.66)分,处于为中等水平。原因主要是护生在校学习的教育/咨询、人际关系的知识较少,并且人际交往单一,进入临床实践后,其交流的对象除了老师、同学外,还有患者、患者家人及其与护理工作相关的人,同时需处理许多自己平时没有接触过的事等相关,因此需加强对护生的培训,以提高护生的核心能力水平

3.2 以核心能力为本的教学模式可使护生核心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传统教学模式,以带教老师为中心,采取“边讲边做”的带教方法,护生被动学习,这种模式不能调动学习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护生的能动作用。以核心能力为本的护理本科实习培养模式,以工作中所需要的能力为导向,通过多种形式,如在护理操作中贯穿护士职业素质和法律伦理教育,在进行护理操作时每一个步骤考虑患者的感受,观察患者的反应,注重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操作后询问患者的需求;在沟通能力培训方面,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内容包括护士礼仪、护患沟通的技巧,以讲座、观看录像、现场演示等形式进行培训;通过临床真实情境并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激发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临床带教中,对护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能力培养,内容上融入心理、法律、健康教育、沟通等人文关怀知识,注重临床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提高了临床护理能力、法律和科研能力,也提高了护士教育和咨询能力、领导能力、人际关系和专业发展能力。护生通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复杂的情境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和决策、对遇到问题的判断、思考与处理,提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评判性思维能力。本研究将传统的以基础护理技术操作为主体的技能培训模式转变为以核心能力为本的护理本科实习实践培训,围绕核心能力,实施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训练和临床实践,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核心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并且在评判性思维、临床护理能力、领导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等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这与以核心能力为本的教学模式注重护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引导护生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密切相关,另外,本研究在带教过程中有意识地训练护生自主学习行为,有助于护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及临床护理能力提升;结合临床病例主持的护理查房、疑难病例讨论,极大地提升了护生的职业自信心及领导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4 结论

本结果表明,以核心能力为本的教学模式以满足护生临床实践需要为目标,促使护生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临床护理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教育及咨询能力等得到提升,从而促进护生核心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护士核心技能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