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路瑶1 李雪琪2
(1天津音乐学院,天津 300000;2天津音乐学院,天津 300000)
舞台美术是除音乐表演、舞台表演等之外的歌剧综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将舞台场景,化妆,道具,灯光,声音,服装等与歌剧情节的传播结合起来,展示歌剧的思想文化内涵,情感,节奏,环境和氛围,并通过激发观众的兴趣 感官,观众享受精神共鸣,同时享受审美快感。通常通过灯光和声音来增强舞台表演的整体感和屏幕感。
歌剧舞台服装与造型是舞台美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歌剧舞台人物角色的包装。它依赖于戏剧、音乐和舞蹈,是借助舞台特有空间来展示的,属于典型视觉艺术创作。
在人物造型、服装、化妆和道具方面同样如此。例如喜儿的造型、服装和化妆,尽可能接近生活中北方农村少女;杨白劳的舞台形象,则是一个饱经风霜的北方贫苦佃农;黄世仁和黄母,则是一身典型的北方地主和地主婆打扮;而穆仁智,与戏曲中的丑角类似,一副狗腿子腔调;剧中其他人物如大春、赵大叔以及群众角色,其造型、服饰、化妆也各有特色。
良好的舞台服装与造型设计能够在歌剧演出前期传达给大众许多信息,这种功能几乎是不可代替的,如歌剧的风格、背景,甚至于歌剧的质量。大众在决定是否踏进歌剧院观看演出之前,首先会在其内心对本次演出做出评估,除本次歌剧简介之外,大众一定会根据本次歌剧的宣传照或宣传片对本次歌剧进行定位,而服装及造型设计在其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在观看歌剧的过程中,歌剧的服装与造型设计会对观众形成观感的“第一印象”,如服装造型设计不复合角色或与观众的期待不符,则直接影响观众的体验。在歌剧观赏后,这份观感将会持久留存在观众脑海中,直接影响着大众对待今后歌剧欣赏的选择。民族歌剧属于高雅艺术,不属于大众快消产品,一般有着较为稳定的群体,而对于这一群体最基础的保护即为减少群体的流失率。
舞台灯光除了常见性地渲染舞台氛围、烘托以外,还有写意、加强表情的功效,并通过颜色的变化给人以流动与雕塑感的意味。音响效果的精心处理,通过运用强弱差别的声调,烘托音效的不同质地,使用众多配乐刻画背景与烘托气氛创造特定的场面情感,或凄凉、或雄浑。
在这方面歌剧《白毛女》3D舞台艺术片进行了大胆创新,其运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数字立体电影技术和环绕立体声,极大拓展了《白毛女》的舞台空间,让观众能够在影院身临其境地感受舞台表演的魅力,进一步增强了舞台艺术精品的感染力、影响力和辐射力[1]。
使用良好的舞台灯光和音响系统可以美化演员的舞台表演,如更好的展现演员的声音,推进舞台表演情节的发展,渲染个舞台气氛。舞台艺术中的灯光音响是直接为欣赏者和表演者服务的,它们是舞台表演者与欣赏者相互沟通的重要媒介。近年来,随着物质文明水平的提高,观众对歌剧的视觉和听觉感受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加之当今演唱会、电影制作都力求视觉、听觉的极致体验,纷纷推出了3D、4D甚至5D的现场效果,并以此作为吸引观众的宣传要点,与此同时,观众到剧院欣赏歌剧,都希望得到美好的艺术享受,舞台灯光与音响对于歌剧演出的配合在演出市场的竞争中就变得尤为重要[2],可比喻为“最佳配角”。
道具红头绳在渲染气氛与塑造人物形象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家的闺女有花戴,你爹我钱少不能买,扯上了二尺红头绳,我给我喜儿扎起来。”的唱词再加上演员的表演将人物形象及社会背景展露无遗,仅仅通过红头绳这一道具,就使观众直接体会到歌剧中人物的心情与无奈,巧妙的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由此可见,道具的巧妙使用在歌剧表演中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如仅仅歌声与表演表达内容,往往会显得单薄、虚假,歌剧人物的形象不会如此之丰富饱满,观众不会从心底感受到演员所需要传达的内容。因此歌剧表演中的道具使用可以直接吸引观众的目光,取得表演额外的效果,增加了表演的真实性,更体现了我国歌剧的民族特征,使观众更愿意走进剧场欣赏民族歌剧。
在布景设计与制作方面,强调戏剧情节的规定时空环境和表演空间的真实性营造。例如《白毛女》杨白劳父女家中的矮墙和灶台、黄世仁的宅邸、奶奶庙和山洞里的特定环境,以及喜儿获救后公审大会的热烈场面等,其设计和制作理念都力求接近生活原型的真实。
且在观众在选择歌剧进行观赏时,最先进入观众眼帘的除了该歌剧的介绍就是歌剧的剧照,良好的舞台道具与布景可以抢先在观众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其产生购买欲望。
本文通过民族歌剧《白毛女》的舞台服装与造型、灯光与音响、舞台道具与布景对演出市场的影响研究民族歌剧《白毛女》的舞台美术对演出市场的影响。通过阐述歌剧《白毛女》的舞台服装与造型影响歌剧在演出市场中的定位;歌剧《白毛女》的舞台灯光与音响为演出市场的“最佳配角”;歌剧《白毛女》的舞台道具与布景为其在演出市场抢占先机进而得出民族歌剧《白毛女》的舞台美术在音乐表演与舞台表演的基础上为其表演市场锦上添花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