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音乐对唢呐音乐的影响探析

2019-01-12 21:12王成稳
魅力中国 2019年21期
关键词:唢呐乐曲戏曲

王成稳

(洛阳豫剧院演艺有限公司,河南 洛阳 471000)

唢呐又称喇嘛,是我国一种流传于民间的乐器,其发声极具特点,不但高亢、洪亮,还能应用技巧形成各种独特的声音,所以深得我国人民的热爱,至今我国东北地区仍有吹歌会、秧歌会等传统民间活动。由此可知,唢呐音乐是一种独立的艺术表达形式,而随着唢呐的广为流传,其自身的发展也发生了转变,对其造成影响最深的便是戏曲文化。戏曲音乐将唢呐音乐进行有机的融合,不断进行创新,此期间唢呐音乐不但融合了多种南北曲风格,还融合多种地方戏曲的音乐形式,促进了我国戏曲文化的发展。从客观的角度而言,唢呐为我国戏曲文化的弘扬和蜕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提速了文化无国界的新颖理念。

一、对南北曲及其他戏曲曲牌的影响

我国戏曲具体区域性的特点,因地方语言文化和传统习俗的不同,戏曲的风格和韵味存在着极大的差别,业内将之分为南北两大板块,北方以京剧、评剧等为代表,南方以粤剧、越剧、昆剧等为首,另外,我国各省份也存在一些曲种较小的戏曲形式,例如,河北的河北梆子、河南的豫剧、山西的晋剧、陕西的秦腔都是经过长时间的文化积淀进而形成的戏曲文化。而唢呐音乐从出现到被人们所熟知,其演变的历程也极为漫长。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唢呐艺人最开始的活动的轨迹位于我国东北部,主要承接的活动便是最为平常的婚丧嫁娶,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的不断提升,唢呐艺人开始丰富自身的技能,开始融合各种元素,这也是唢呐音乐融入到戏曲中的最初阶段[1]。

以南方最为著名的昆曲而言,“鼓乐十八套”已经在江苏当地流传将近二百年的历史,极具南方艺术色彩,以典雅、和严谨的戏剧结构而闻名世界。如《步步桥》、《园林好》、《清江引》、《沾美酒》等传统桥段中的唢呐音乐风格极为明显,与其他地区的同曲种戏曲桥段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其中以《衡水令》最为著名,这一作品将南北和套的艺术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

而北方的戏曲形式中,也充斥着唢呐音乐的风格,以京剧最为显著。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其艺术形式和表演组成极为考究,仅仅人物的表演形式就分为生、旦、净、丑这四大种,而戏曲音乐的搭配形式更是极为繁杂,唢呐仅仅是众多配乐乐器中的一种。以近代京剧选段《智取威虎山》为例,唢呐音乐便让戏剧的剧情情感进一步提升,将舍身取义、奋不顾身的革命精神,与对敌人的愤恨体现的淋漓尽致。

二、利用戏曲音乐素材创造新曲

唢呐曲并非是固定一成不变的,如我国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地方的梆子戏中,唢呐曲便将原有的戏曲前奏、伴奏等精彩选段进行融合和吸收,改编成唢呐版的新曲调,不但没有失去原有的风格,还添加了许多新鲜元素,使戏曲风格变得更为趣味多姿[2]。

在我国山东菏泽地区的戏曲文化中,有一种独特的唢呐音乐形式,便当地人称为《笛纹》,这里的笛可并非字面意义上的长笛和短笛,而是大笛,也就是唢呐。应用唢呐将各种戏曲曲调进行融合、搅拌,初闻入耳则杂乱无序,后品其味则韵调非凡,不但不觉得吵闹,而衬托出极为欢快的曲风,这种唢呐音乐便被山东西南人称为《笛纹》,而皖南地区则将之称为《绞句子》,至于我国河南地区的称呼,则极具豫剧文化的缩影,被称为《云里摸》,这个云与晕则为同音字,意义就是,晕晕乎乎的在杂乱的曲调中摸索。《笛纹》在二十世纪三十到四十年代又进行了创新,据我国著名的戏曲大咖李广福先生所言,在哪期间《笛纹》这种艺术形式已经形成了一种体系性的戏剧形式,并且由演绎者的筹备和组织形成了固定的几大戏剧表演团队,演出的场所一般都是地方的婚娶活动,当时最著名的《火龙阵》在当时真可谓是广为流产,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笛纹》这种表演形式已经退出了戏曲舞台,但是其表演的形式却发生了其他形式的转变。

不光传统曲目受益于戏曲音乐,就是当前艺人自己改编或演奏他人的创作曲目,如《花鼓》、《豫西二八板》、《二夹弦》、《一枝花》、《柳琴戏腔调》、《二人转牌子曲》、《凤阳歌绞八板》等也受戏曲音乐的影响,与戏曲音乐的曲牌、唱腔、唱段密切相关。现以崔怀义先生经常演奏的唢呐创作曲《一枝花》为例,来分析一下戏曲音乐对唢呐乐曲创作的影响。《一枝花》是我国著名唢呐演奏家任同祥先生创作的,用任同祥先生的话来说:“这首乐曲所以百听不厌,百奏不烦,有极强的生命力,成为大家公认的唢呐名曲,是因为这首乐曲取材于鲁西南一带的民间音乐地方戏曲曲牌和部分戏曲唱腔,通过巧妙的创作手法有机地联系起来的。”该乐曲分散板、慢板和快板三个部分,乐曲的散板部分借用了山东梆子的“吵宫”中哭妹子的几句唱腔,巧妙地运用唢呐常用的悲调旋律发展而成。慢板部分,借用戏曲曲牌“小游场”和“十样景”中的片段音调,巧妙地接成一个叙述性段落。这段乐曲旋律从容缓慢、简洁舒展,情绪低沉悲伤、如泣如诉[3]。

三、吹戏

在戏曲表演的整个过程或者局部环节应有唢呐进行伴奏被称为吹戏,这同样也是戏曲中唢呐音乐应用的形式的一种。吹戏盛行于我国河北、河南、山东、淮北、苏北等戏曲之乡,然而吹戏的发源源头确是我国东方部地区,是由东北的秧歌戏、吹歌会的形式过度而来的。据相关资料证实,现如今吹戏的表演形式于各地的梆子戏中最为广为流传,尤其是河北梆子戏中,例如,河北梆子经典剧目选段《辕门斩子》节选中,就有多段吹戏的融合,以唢呐的音色和曲调将军令无私请的杨家风范演绎的可歌可泣,极大的使戏曲表演的情感内容进行了渲染,突显了戏曲表演的魅力所在。另外,对于北方人们而言,清初以来,梆子腔在我国北方的大部分省份流行开来。在流传过程中,梆子腔顺从各地的语音,演化出各种各样的梆子戏,成为北方各地地方戏的主流。所以,对北方生活在城镇乡村的广大群众来说,梆子戏(以及其他地方戏)是他们自己的戏,这些戏的音调比起缺乏地方风格的京剧来,要显得更加亲切。他们热爱戏曲,有的甚至爱戏如命,总希望只要有响动,就能听到戏曲的音调。从前,农民看戏的机会是不多的,看好戏的机会更少。所以,他们要求唢呐艺人吹戏,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唢呐在某种程度上也和梆子戏一样,主要是流行在北方广大城镇乡村,其高亢嘹亮的风格又与梆子戏十分贴近,正可谓一拍即合;乐器本身的性能又使它能够方便地演奏滑音,从而能够惟妙惟肖地模仿唱腔。唢呐吹戏的形式多见于梆子戏流行地区,可能正是这个原因[4]。

四、唢呐音乐的现状

而对于当代戏曲而言,唢呐的地位同样不容小觑,就以传统京剧选段《七品芝麻官》而言,表演者的每个眼神和动作都需要唢呐等乐器进行配合,因为是丑角的戏,其中唢呐音乐的素材元素极为深厚,不仅将表演者戏曲趣味性进一步的进行了润色,还使角色的表演更为生动,在牵动观者笑点的同时,也将戏曲内容进行了刻画,以搞笑的演绎手法体现了我国古代官员的大公无私,将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理念淋漓尽致的进行了体现[5]。另外,唢呐的演奏独特形式不仅可以在给予听觉高度的享受,其视觉效应同样可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前文中介绍到,唢呐的声音高亢、洪亮,并且技巧性十足,各种场合都可以应用唢呐进行创造和模仿。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唢呐音乐也被独立的进行了包装,网络中关于唢呐“手艺人”的视频比比皆是,而唢呐这种乐器也被人们戏称乐器界的“流氓”,因为唢呐可以代替任何乐器进行演奏,无论是钢琴曲、萨克斯,还是大提琴,用唢呐进行演奏不但不会对乐曲本身造成影响,以近期搜索热度最高的《克罗地亚狂想曲》而言,视频中表演者应用唢呐演奏这首乐曲,给人一种极为特别的感觉,甚至有很多外国友人留言:“真不愧是中国文化,果然博大精深。”这种充满“中国式”的喜感的音乐风格是外国友人对唢呐这种乐器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同时这也是唢呐音乐的魅力所在。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戏剧的发展和变迁离不开唢呐音乐的创新和融入,唢呐音乐的盛行和蜕变同样不可忽视戏曲音乐的带动。唢呐音乐独特的风格将戏曲表演的内容进行了丰富,不但使戏曲音乐更具亲切和趣味性,还使剧情的递进更有节奏感,继而将戏曲的受众人群也进行了进一步的开发,这也是我国戏曲文化能走向全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当代青年能进一步强化传统文化传承的意识,使文化更富有生机和韵味,不再受国界和文化的影响,使我国传统文化充斥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使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一种世界潮流。

猜你喜欢
唢呐乐曲戏曲
戏曲从哪里来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又听唢呐
唢呐
父与子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唢呐(短篇小说)
谈唢呐演奏中不同气息运用
悲伤的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