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
(江西省弋阳县逸夫小学,江西 上饶 334400)
小学阶段是人们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启蒙阶段,而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重点科目之一,一直是我国教育者们和社会各界关心的重点。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们可以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枯燥的文字转化成为有趣的图像或者生动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意识到语文学习是富有趣味性的,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很难长期维持注意力集中,一堂课约为40分钟,孩子们平均集中听讲的时间不足一半。因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语文教师们的首要任务。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将课堂教学内容以更为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展现。例如在进行《日月潭》一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日月潭的风景图,播放日月潭的风景视频和纪录片片段,为学生们讲述日月潭的传说、故事,用丰富的视频资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让学生对日月潭这一风景名胜产生兴趣,继而对文章产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完成课堂教学[1]。
由于小学生的智力尚未开发完备、理解能力有待提升,因而他们很难理解在教材中那些字句的含义,反而是那些直观形象的图片更方便他们进行理解。电教媒体资源中有着色彩斑斓的图画、鲜明直观的视频和优美生动的音乐,能够为他们提供视觉、听觉等不同方面的直观感受,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比如,在进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西沙群岛的美景,播放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结合视频资料讲述我国军人保卫西沙群岛的故事,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让学生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对西沙群岛产生热爱之情,在语文教学的同时渗透爱国思想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学生学习的“任务量”有了明显的提升,教师们仅仅依靠课本进行教学是无法完成教学目标的。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吸取更多的知识。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例,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诗人“游子思乡”的情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先为学生介绍重阳节的意义和重阳节登高的习俗,让学生明白重阳节登高并非是诗人随性而为的举动,再通过对王维生平的介绍,让学生明白诗人久别故乡,从而更能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丰富的教学内容,能够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从而更好地领会作者意图,提升语文素养[2]。
尽管新课改的逐步推进,让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取得了令人欣慰的进展,但仍有许多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仅仅依靠口头讲述和书面文字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播。这种教学方式既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因为其刻板、不知变通的缺点,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思考的能力,沦为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因此,教师们应当根据新课标要求,不断提升自我,改变教学策略。多媒体教学方式,是最容易掌握的教学方式,也是当下最被广泛应用的教学手段。该种教学方式,能够将枯燥、刻板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影像,让学生轻而易举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例如,教师在进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的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网络上搜集课本朗诵的片段,调动学生的情绪,鼓励学生跟随音频一起进行朗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纪律片片段,让学生们意识到中华民族日新月异的变化,通过视频和音频完善教学,让学生意识到祖国的繁荣昌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更为便捷、高效的手段为教师教学提供帮助,但不可否认的是,多媒体技术的缺点同样显而易见。因此,教师们不能盲目依赖多媒体技术,要针对这种教学方法的缺陷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完成高质量的语文教学[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许多教学资源被分享到了网络上,但这其中必然夹杂着许多劣质多媒体课件。这些课件大多内容杂乱,表现形式单一,如果将劣质课件应用于教学中,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反而会让学生产生疲劳感。因此教师要懂得甄别多媒体课件的优劣,避免劣质课件毒害学生[4]。
许多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频繁地播放视频动画,按照课件文本“照本宣科”。这样混乱的教学节奏,不仅会让课堂失控,还会致使学生注意力分散,从而降低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当注意把控教学节奏,避免沦为“解说员”,适当利用多媒体技术,打造高效课堂[5]。
综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值得注意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要懂得甄别多媒体课件的优劣,把控教学节奏,才能更好地帮助小学生们更好地完成语文科目的学习,为他们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