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巧玲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光华小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1)
古诗词教学无论是在小学阶段、初中阶段亦或是高中阶段,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所在。从古诗词的角度来说,其本身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结晶,其承载着先民对于世间万物的感悟,同时其也是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何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古诗词的内涵,就成为了古诗词重要的教学目标。而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学生对古诗词进行阅读与鉴赏。这样学生才能够了解古诗词的奥秘。但是从实际教学情况的角度来说,受到传统教学因素的影响,学生的阅读以及鉴赏活动形式化比较严重,学生缺少对其内涵的深入探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课堂教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改善原有教学手段,以更灵活的、更立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进行古诗词的阅读与鉴赏,在培养其良好学习能力的同时,加深他们对古诗词的认识。
在很多时候,古诗词中的内容就是作者的一种情感表达,而加深学生在学习中有关情感的引导,就可以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这也有助于他们阅读以及鉴赏能力的提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情感的引导,结合不同手段,让学生以情感的角度进入到古诗词的学习当中。比如说在《渔歌子》的教学中,其主要是强调作者对于田园美景的欣赏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从自由的田园生活角度出发,让学生对田园生活产生一定的向往。如,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优美的田园风景放入其中,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喜爱之情。这时候,学生大多可以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教师就可以去带领学生进行朗读,并让学生将刚才产生对田园生活喜爱之情包含在朗读的过程中,这也有利于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入赏析。
在平时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要保证教学的针对性。结合实际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不同的教学。首先,在遇到一些内容较为浅显的,学生在理解上没有什么难度的古诗词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多维学生创造独立习读、独立思考的空间。比如《悯农》、《草》等简单古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自行进行阅读,在阅读后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针对部分问题进行探究。如果学生存在无法理解的知识时候,就可以通过汇总问题,全班进行讨论。其次,对于一些有一定深度,或是学生在之前没有接触过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大声的朗读教学内容,并达成字音读准、朗朗上口的目的。比如说,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师就可以结合“读通-读懂-读好”三个阶段进行。最后,当遇到较难的古诗词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古诗中的关键点,如在学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时,教师应不急于让学生去理解诗句,而是通过有节奏的、有顿挫的语调,让学生去进行朗读。学生便越读越有劲,越读越有趣,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对李白的诗歌奔放、洒脱、飘逸、雄浑的风格有所感悟。
从实际角度来说,每一篇古诗词都有它独特的意境,这是由于其包含着不同形式的情感,有友情、亲情、家国情等。而这些“意境”往往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也是学生进行阅读与鉴赏的难点。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由于接触社会、接触事物较短,往往不会在短时间之内去理解每一篇古诗词的意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帮助学生,为学生构建不同形式的意境,让学生感悟其中的诗意。比如说,在教学《静夜思》的过程中,诗中的意境核心则是“思乡”,大多数的小学生一般还没有体会过思乡的情感,因此有关“思乡”的意境,就需要教师去帮助学生进行营造。如,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说一说自己因为学业、因为工作暂时离开家乡的经历。并让学生联想一下,如果自己离开父母,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时的感受。教师还可以,结合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带有“思乡”情结的音乐作品,并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朗读,都可以有效创造出意境,让学生去感悟古诗中的含义。
诗题是诗词内容的精练,单从诗题就能够了解这首诗词表达的内容。比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从诗题就能知晓王维写诗的日期九月九日,主题是思念故乡的父母兄弟。知悉了题目就能够较容易地学习诗的内涵。
诗眼就是表述诗词作者思想感情的字、词,掌握其内在的含义,有助于全面了解整首诗。例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独”与“思”两个字,将诗人的真情实感的完全展现出来。“在异乡为异客”,这种描写体现了作者“异乡”“异客”游子的感情。唯有抓住“独”“思”这个诗眼,才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倍思亲”时的孤独,更能体会作者在别人团聚时而自己却孤独的情境。
一首诗词里,最能阐明主题思想的诗句就是重点句,一部分已成为至理名言。比如苏轼《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所以,只要把握了诗词的重点句就极易知悉作者的思想情感了。
一般来说,古代诗歌的阅读和欣赏是相互关联的,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同时要做好教学过程的设计工作,这样才能够使学生获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