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倩 吴应连 林杰 赵丹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内科护理学在临床内科具有重要的作用[1]。随着医学的发展,内科护理学的目标逐渐发生变化,从理论技能教学转变为实践操作教学。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属于临床能力评估方法,主要借助模拟临床场景的方式,对学生知识、态度和技能等进行综合测评。此种教学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2]。为了明确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中职内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加以探究。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校2017级中职内科护理专业学生4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学生男性5例,女性15例;观察组学生男性6例,女性14例。纳入标准:(1)所有学生均为中职内科护理专业;(2)所有学生均知晓并认可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中途退出的学生;(2)与上述纳入标准不符的学生。两组学生资料,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为传统教师带领小组讨论分析。
1.2.2 观察组为客观结构化临床模拟实践。首先,挑选10名同级护理专业成绩较好的学生,指导其担任标准化病人。内科护理教师,对所有担任标准化病人的学生,展开集中培训。将提前准备的考点,融入到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培训中。具体的培训内容,以模拟患者角色为主,在患者问诊过程中,标准化病人需要向医护人员表达的内容,对学术用于不懂的表情和动作等。经过反复训练,担任标准化病人的学生能够对各种问题进行回答,真实的反映临床实际情景。具体实验方法为,日常教学中要重点突出教学大纲中的难点,如上文所述提前准备考点。在每章节实验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客观结构化临床模拟实践。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期末考试成绩评分,以纸质试卷答题的方式,进行考核。将每章节实践考点均纳入到考试试卷中,试卷满分为100分,在同一时间由监考老师监考,无舞弊现象,实验结果具有真实性、可靠性,对比两组期末考试成绩得分。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使用配对t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期末考试成绩最高分为90分,最低分为72分,平均得分为(79.5±3.5)分,对照组期末考试成绩最高分为76分,最低分为52.5分,平均得分为(66.5±3.2)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期末考试成绩得分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
临床中,内科是比较重要的科室。在内科医疗工作中,从内科护理学角度出发,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是尤为必要的。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理念的创新,内科护理学的重点逐渐发生了转变[3]。现阶段的内科护理学重点,已经将学生临床思维、实践能力培养放在首要位置。临床中常用的中职类教育模式,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曾有研究指出,重视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可有效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4-5]。基于此,本研究重点分析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期末考试成绩最高分、最低分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平均得分为(79.5±3.5)分,对照组平均得分为(66.5±3.2)分。该研究结果可表明,在提高期末考试成绩方面,观察组的应用效果更加明显。分析其原因,对照组的中职教育方法,属于传统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始终是教师作为主体,引导和引领学生对相关护理内容进行讨论,缺乏实践操作性,容易导致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偏低。观察组采用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将此种考试评价模式引入到了护理学的实践教学,且从章节实践教学角度出发,通过设置标准化病人的方式,突出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并反复训练。与传统教学方法比较,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能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趣味性,从而提高其临床实践技能水平。
综上所述,中职内科护理实践教学中应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考试成绩,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临床应用价值较为突出和显著。因此,在日后中职内科护理实践教学中,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实施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