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梅
(毕节市七星关区放珠镇放珠小学,贵州 毕节 551700)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通过长时间和学生相处,与家长的沟通中发现对于阅读,家长的理解只在于课堂阅读,缺乏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从而使学生缺少了解更多优秀文学作品的机会。另外,学生进行课外读物时,对文章的理解较为孤立、分裂,看待事物的角度狭隘,造成学生就篇论篇的阅读态度。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发现这一问题后,在阅读教育课程中不再单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而是让学生以两篇或多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自己在比较阅读中发现文章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时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更加充分、全面地深刻理解阅读内容,在课堂上充分地利用比较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品味及能力。在比较文本的基础阅读中拓宽阅读理解范围,让学生对比较阅读产生兴趣并鼓励学生自己选读优秀文学作品,通过有效的阅读,让学生在语文阅读教育课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经典名著经过历史的沉淀,凝聚了优秀文人墨客的思想,是文学作品中的艺术精华。文学名著可以陶冶情操,带给人们广阔的思维空间。从小学开始阅读名著并进行思考,塑造孩子人格,通过历史沉淀下来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认识、感悟、理解世界的真善美、假丑恶,在不断地阅读中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阅读中自我理解与认识,比起说教更能引起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共鸣,语文课本中根据各阶段学生的特点与发展,选取的文学名著片段不在少数,就是为了搭建起学生与文学艺术的桥梁。不过,课本教材终究只是选取片段作为引用例子,学生并不能完全地接触名著,而且因为内容有限反而限制了学生思想。想要让学生对文学名著有深刻认知,可以文本为依托引入文学原著进行比对阅读,这样的做法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本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真正认知名著所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扩大学生阅读范围,通过把握原著风格与思想进行自我思考。
在语文阅读教育中有一个特殊的板块,即诗词教学。诗词充满作者自身的魅力和特点,诗词中表达了诗人在不同境遇下不同的感悟和见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同一作者在同一时期的作品特点和思想都较为接近,同一时期的多篇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可以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心境,以及当时的历史情况,可以提升学生对阅读作品的理解和品位。例如,柳宗元所作的《江雪》一诗,学生如果不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和人生经历,就不能很好地理解诗词中所表达的意境,而通过对诗人生平的讲述后,再让学生比较阅读柳宗元的《渔翁》,学生就会理解《江雪》中所表达的孤寂和凄凉,以及不服输的人物形象。作品《江雪》《渔翁》都反应的是作者柳宗元被贬官之后,对于不得意的人生境遇描述,也反映出不得志后的两种选择:一种是退隐,一种是抗争。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在作者无力改变现状的痛苦中是如何做选择,从而了解到诗词的意境和主旨。用过全面地了解作者情感,让作者的形象更加具象化,有利于学生对于作者某一时期的命运有更加深刻的感知。在比较阅读中,解决学生存在的疑问,引导学生走入作者世界,冲破时间的障碍,呈现多元化的语文阅读课堂学习。
同一个题材可以用不同体裁来展示,在学生接触到同一个题材的时候,让学生领略到不同体裁的文章所表达的主旨。根据同一题材的基础,延伸不同体裁相互对比,让学生在阅读教学课程找到新的阅读领域。例如,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这篇文章在表达赞美春天时,对孩子们的朝气蓬勃模样进行描写,这时老师就应该帮助学生回顾之前所学习过的描写春天的文章,比如贺知章的《咏柳》就是同样在赞美春天,是通过柳树的姿态感悟春天的到来,也对古诗对仗美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另外,朱自清的《春》也是增加学生理解春天的课外读物,在基础的阅读中感受不同体裁中的春天美,也可以通过阅读不同体裁文章,结合学生认知写出自己对春天的感悟,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质量和表达能力。
同一主题不同作者的视角和感悟写出的文章,向读者展示不同的主题内涵。所以,老师应该留意相同内容的文章,在阅读教学时让学生理解相同内容中的不同感悟。例如,在《墨梅》这一文章中,可以补充教学《白梅》《雪梅》等关于梅的古诗,让学生感受不同作者的情感表达。根据同一主题阅读不同作者所写的作品,比较阅读可以延伸学生思想上的宽度。同样的主题在不同作者的表达中状态、情感、内涵都不同,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多角度来欣赏文学之美,更重要的是同一个题材以不同作者的视角表现的形式和特点也可以感悟出不同的道理和情感。在不同与相同之间让学生体会各有所长,各有所长中回归共同性。
教育的本质就是耕种,耕种兴趣、方法以及习惯等多种学生成长所需要的内容。比较阅读在语文学习中提供肥沃的土壤、空气、阳光,通过耕种在土壤中长出广阔的森林。语文教学课程中采用比较阅读就可以实现教育界中的核心素养理念,学会阅读才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加大阅读量不是阅读教育的根本,熟练掌握文章的主旨才是阅读的意义所在,让学生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得到进步和发展,为之后的学习能力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