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素萍
(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茶婷镇中心小学,江西 上饶 334116)
引言:作为小学语文的重点教学内容,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阅读教学本身而言,其素材也是经过层层筛选的,不仅题材较为丰富,且表达手法十分细腻。尽管小学语文阅读素材在文学审美层面难以做到面面俱到,但是在某个角度肯定有值得挖掘的价值。小学语文阅读过程中对于文章的审美判断,很多时候将直接影响到小学生自身对于阅读题材的审美体验。价值语文学科本身的人文特征,也决定了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以及审美感受。文章以此为出发点,结合小学语文的教学实际,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建构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索。
有感情的诵读文章是提高文学美育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在小学语文的教学素材中,很多文章都是儿童文学类的作品。这一类作品的主要特点在于鲜明灵动,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直接准确的了解到文章的内容与故事,同时也有助于其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对于朗读来说,其本质就在于熟读背诵以及推敲全文,通过对文章的诵读,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构建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朗诵审美构建不仅仅是体现在文字中,很多时候也表现在语速以及其他与文章相关联的地方。所以在诵读文章的过程中,学生也应该注意自身情感体验以及语感的培养。例如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先朗读一遍文章,而后学生在进行跟读。所以老师在第一遍朗读的过程中,便需要注意自身的语速与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效果。经过这样长时间的练习,学生也能够潜移默化的掌握诵读审美的技巧,这也能够为今后语文审美教学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众所周知,小学生自身的生活阅历不够丰富,所以对于一些文章中所描述的信息都缺乏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一来对于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与意境,学生便难以有效的理解。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感受,进一步挖掘文章的深度。教师也可以通过组织情境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构建。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学工具以及教学设施也变得愈发丰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更是为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充分的便利。在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中,教师可准备与文章内容相配合的音频或是视频,以此来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助力学生与作者之间情感沟通桥梁的构建。这也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方式。
例如六年级学习的《山中访友》一文中,文章结构新奇,且富有想象力。根据文章中语句创设出的情境也能够引导学生享受一场“美”的盛宴。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文章朗读的时候,便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一些有关“栀子花”的图片或是视频,通过营造这种身临其境的自然情境,让学生也能更好的感受作者当时的愉悦心情。除此之外,文章中“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去访问我的朋友。”一节,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十分贴合,由此所想到的自己在访问好朋友的愉悦心情,也有助于学生跟深层次的达到与作者的“感同身受”。
纵观古今,所有优秀的文章都具有“意境深远”这一特点。所以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意境进行感受,也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意境体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阅读效果的提升。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都有所差异,所以对于文章意境的感受能力也会有所不同。
所以对于每一位任课教师来说,提高对于意境渗透审美的重视与教学设计也极富现实意义。因为意境不是单纯的文字,其更需要通过情景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优化来引导学生进行感受。例如在学习《游园不值》时,作者因拜访朋友而朋友不在家,以此而感到有些遗憾。其中的“不值”更多的是对于友人园中春色向往而不得的遗憾。所以为了方便学生对于这份意境的体会,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就自己内心中春色满园景色进行想象与描写,通过这样的方式也有助于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意境,在这个想象与表达的过程中,学生潜意识中对于美的追求与表达也能够完美的流露。
结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与学习的关键阶段,美育作为学生人生成长的重要教育内容,对于学生学习成绩乃至今后的成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作为教师也应该重视学生审美的构建工作。审美的构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更多的是需要潜移默化的引导与渗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教学方式的优化还是课件的制作,教师都应该予以充分的关注。只有如此才有可能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文章所述内容皆立足实践,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构建的相关问题进行论述,希望以此为基础,为学生的今后发展做出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