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艳芳
(江西省丰城新城中心学校,江西 丰城 331100)
引言: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并不是单纯的播放视频,它在不同的场合上是有差异的。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的作用进行探讨。
在国内,胡铁生将微课定义为“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的组合”。而唐军、李金钊认为微课在时间,方式,材料格式和应用领域上有区别,应分为四类:微视频、微学习、微课和微信课程。
由于微课提出的时间还不到十年,国内引进微课教学的时间也比较短,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就目前已有的教学情况来看,现阶段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硬件设施跟不上微课需求。作为新形式的教学方式,硬件设施是微课教学的基础,而目前我国小学的硬件设施建设明显达不到要求。硬件设施的建设要跟上教学改革的脚步。2、教师IT 水平不足。微课视频的制作需要专门的编辑软件,但是小学教师的IT 水平不足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教师需要提高自己的IT 水平。除此以外,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等方法也是帮助教师掌握微课教学的好方法。3、现有的课件资源短缺。随着我国教育政策改变,教育者们也开始认识到,学习外语不意味着要学习大量的外国文化。作为一种沟通工具,用英语来介绍我们自己的国家才更符合建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输出的新形势。这样之前大量的关于美英文化的资源就不在适合现阶段英语教学了。这方面就需要文化部门和宣传部门来制作提供有关中国的资料。4、家长配合的水平参差不齐。微课教学在课前预习同样有用。由于小学生能力不足,需要家长的配合才能完成这个过程,所以这就对家长有很高的要求。英语好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英语不好的家长就爱莫能助了。这需要教师在课程安排和课后布置上考虑家长水平带来的影响。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讲,认知的过程是现实—认知—语言,关键点在于由现实向语言的转化。这个过程又可以细化为“互动体验—意象图式—范畴—概念—意义”。基于这个过程,文秋芳总结了关于认知语言学的二语教学观:1、目标为构式学习,过程以理据驱动,2、以显性教学提高内容为不对称频次输入的学习效率,3、以实践性活动代替传统的教学活动。由此我们将微课教学策略分为三个环节:课前、课中、课后。
课前教师需要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根据需要制作微课视频。由于课前微课视频主要用于预习,所以内容应以动作刺激和实践为主,这也是考虑到儿童的认知心理。还有一点就是教师需要注意家长的水平,防止因家长水平不足,不能进行协助影响学生学习的情况发生。由于预习只是提前熟悉学习内容,教师可以酌情减少预习方面的精力。
课中教学是是最适合让微课教学大显身手的教学阶段。微课在这方面起到的作用有以下几个。其一,是引入导出作用。在进行新的知识点教学时,通过视频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效果要比空洞的语言介绍好很多。其二,情景再现。微课教学可以让学生体验特定的场景,帮助他们理解认知。其三,重点讲解。用微课这种四维的感官刺激可以让学生更容易记住重点难点代表的含义。其四,亲身实践。朗读、跟读是一种相当有效的语言初级学习方法。微课有节律的带头朗读,可以更加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有切身体会,加深记忆。
课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反思,找到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也可以通过教师的微课资源进行复习巩固。对于不足的同学,微课可以加深他们对重点难点的记忆和理解。对领悟能力强的同学,微课可以提高他们的水平和视野
龚敏丽曾对广东省评出的66 份小学微课作品进行评析,她发现这些微课作品的特点是低年级的比例小,时间略长的多,还有使用双语教学的情况。这些作品给我们提供了优化的方向。首先应加大低年级的微课教学的比例。因为孩子越小,对视频越感兴趣,这时候使用微课教学效果最后;其次应缩短微课教学的时间。从样本来看,还有很大比例的微课时间超过5 分钟。微课的本质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应突出明确主题,在微课教学前后应有教师的讲解和互动。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更要缩短视频时间;再次要注意微课教学时使用的语言。在没有英语学习环境下,更要注重在课堂创造良好的学习背景。在讲解时可以使用双语,如果微课也用双语,那微课教学就失去意义了。
在新媒体时代,微课教学正在被广泛运用。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过程需要实物,从认知语言学来说,微课教学正适合用于对处于小学教育的适龄儿童使用。微课教学模式可以贯穿课前、课中、课后是三个阶段,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和复习巩固。此外教师还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以便于更好的发挥微课的优势,提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