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荣
(河北省平乡县第二中学,河北 邢台 054500)
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有效教学、减压减负的理念在各科教学中都成了老师追求的目标,也成了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因此,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实施科学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就成了初中语文老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非常关注的问题。初中语文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它的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甚至对语文这门学科的认识,所以只要老师在教学中采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活跃课堂气氛,因材施教,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有效教学。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多数老师喜欢开门见山,直入主题,这种直接教授教学内容的方式,看似节约时间,但造成的结果往往是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津津有味的讲授了很长时间,学生的注意力还在课间的活动中,没有很好调整到课堂上,等到学生把注意力逐渐调整到课堂之后,老师已经讲了一大半,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作为新时代的初中语文老师,我们要领会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在课前一定要设计有趣、生动地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各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尽快进入到最佳学习状态,再开始讲授课堂教学内容,接下来的教学中就顺其自然,顺利成章了。比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笔者就是在课前首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几张济南冬天的照片或视频,给学生身临其意的感觉后,让他们闭着眼睛进行想象,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更好的学习课文做准备。通过这样的导入和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学生思想、心态自然就进入了学习的内容中,学习起来会更有效率,对知识点以及课文的理解会更加深入,从而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果。又如,在学习古诗词、文言文的时候,可以介绍下该作者的其他诗文,或者作者的生平介绍、故事、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学生自然就会关心有关该作者的其他诗文,进而自然过渡到本课的教学。当然,课堂引入的办法有很多,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学习能力、知识经验和所学内容,灵活选取不同的引入方式,以便提高教学效率。
在学习中,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中语文学习尤其需要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学生对其有了兴趣,他们才会自觉抓住任何机会,主动学习。比如,阅读、表达、写作,再比如,对字词积累、理解,对与课文相关的文章的思考和了解等等,这些都会在不知不觉中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增强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作为初中语文老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就要想法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比如,老师在给学生教学诗歌部分时,可以让学生课前预习、阅读。在上课时,为了衬托诗歌的情感、节奏,可以给诗歌配上适当的视频情境或者音乐烘托气氛,让学生走进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从而学懂诗歌,掌握诗歌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式,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当然,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老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的效果,比如,开放式课堂、电子白板的运用、微课的补充,分角色表演、讲故事比赛、背诵比赛,接龙,分小组竞赛、结对帮扶,等等,都能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兴趣,推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初中生已经有相当强的自主性,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老师一定要摆脱一讲到底的模式,根据课堂教学需要设计内容,引导学生进入,真正做到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观察、发现、提问、思考、猜想,并在老师恰到好处的点拨下,深入学习,获得新知。比如,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学生学习的需要,给他们创设相应的情境,把学生引入到课文的意境中,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思考、讨论,解决问题,从而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就如《红楼梦》的教学过程,老师就可以以提前布置学生进行预习,在课堂上以课本剧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分角色示演文中人物,通过演绎、对话,让他们走进课文,教师再进行重点点拨和,师生一起讨论总结,学生就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课文,体验情感。可见,运用情景的创设,学生不但能快速进入课文内容、情感,融入其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还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习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有很多种,绝对不限于本文所列的这几种,本文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还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进行探索和积累。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语文又是初中生要学习的重点内容,采用什么的教学策略,直接关系着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知识的多少,还有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因此,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把策略的研究和知识的强化,当成课堂教学两个不可分割的重点,才能发挥教学策略的作用,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