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瑶
(重庆市酉阳县龙潭镇苦竹小学,重庆 409800)
留守儿童处于成长关键时期,由于父母亲常年不在身边,缺少了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很多孩子变得孤独、寂寞、焦虑、抑郁、烦恼、脆弱,出现“留守综合症”。他们的生活平淡而单调,缺少生活乐趣,性格十分内敛,不喜欢与别人交流,眼神流露着犹豫,内心充满着期待,时刻盼望远方父母的归来。音乐教学有着自身的优势,孩子们在学习中,能够通过旋律和音乐刺激而产生各种情感,达到心理和情感上的平静状态。在农村小学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师资力量进行音乐教育,没有完整的一节课能让孩子们专心致志聆听、享受音乐。我通过讲述音乐知识、播放、教唱励志歌曲等形式,引导孩子们享受音乐。他们没了平日里的吵闹与喧嚣,沉浸在歌声中,脸上带着灿烂的微笑,在音乐中寻找快乐,在音乐中绽放心情,通过聆听或者演唱不同的歌曲,留守儿童内心在发生不一样的变化,接触到的音乐类型越多,内心世界也变得越丰富。每次音乐活动结束,孩子们都沉浸在快乐之中,久久不愿离去。
音乐学习是“从声音到符号”的过程,学生们不仅仅要获得良好的听觉感受,更要实现多重感官的共同融入。音乐教学创新可以通过动作、活动、表现等方式有效融合节奏、节拍和旋律,使音乐更加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们的音乐兴趣将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将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音乐兴趣将于音乐教学完美地融合成为整体。
悠扬变幻的音响将带给学生们多样的听觉感受,而多样的游戏律动将带给学生直观的动作体验,教师通过游戏教学、活动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的引入将学生的身体感官与心理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丰富的音乐体验将使学生们对音乐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有助于提高音乐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律动游戏带领学生体验节奏的变化,同时引入多重情景与意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全身肌肉,体验多样化的音乐节奏。
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必须要充分关注学生特点,仅仅抓住学生“好玩、好动、好奇”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带给学生们更加富有趣味的教学感受,这才能够保证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现代教育理论表明,儿童只有获得了快乐的童年才能够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更加健康的发展,音乐能够带给学生们快乐的身心体验,教师要积极推动音乐教学创新,使音乐教育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陪伴学生走过快乐的童年时光。
快乐的教学氛围能够迅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们将更愿意听从教师的安排开展各项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尊重每一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使所有学生都能够融入教师所营造的音乐世界。教师不仅仅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导师与伙伴,更是学生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领路人,我们必须要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向教师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音乐《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微笑、点头、竖起大拇指等方式调动学生的情绪,在完成欣赏后鼓励每一个学生说出自己对歌曲的感受,这将充分激发学生们的热情,使学生更好地融入音乐课堂。
音乐的学习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对音乐的把握与感受,更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创造与创新之中,有效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性与创造力,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音乐潜能充分展现出来。例如打击乐器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类乐器,他们对敲敲打打的演奏方式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生活中最常见的瓶子、碗筷、铅笔盒等等制作一件小小的打击乐器,这既能够加深学生对打击乐器和音乐的认识,又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与想象能力,拓展学生们的思维空间,带给学生们更加丰富的音乐学习体验。类似的活动将带给学生们很多快乐,学生们更好地融入了音乐课堂,这也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将使学生们始终保持着新鲜感,而不断的探索尝试也是学生快乐的源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尝试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在吸引学生关注的同时带给学生快乐,同时教师感受到学生们的快乐也将更加积极地开展教学创新。例如教师在《智取威虎山》的教学中就可以用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学导入,同时结合电影和动画的视频内容进行讲解,紧张而激烈的故事将使学生们感到非常快乐,学习效率也将大大提升。
音乐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农村学校可充分利用诗歌朗诵、歌咏比赛、课间音乐、放学音乐等形式;可以针对留守儿童开通“校园之声”广播,为留守儿童点播生日祝福歌曲,让孩子们感受惊喜;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让孩子们轮流歌唱,借助音乐来抒发内心情感,培养集体意识、乐观向上、团结协作等精神,让音乐真正走进留守儿童的心田,慰藉他们生活上的孤寂、学习上的烦恼、思想上的困惑,在音乐的陪伴下健康成长并塑造完美的人格。
音乐教育是修养教育、灵魂教育,对人的身心全面发展起着积极导向作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应加快改变农村音乐教育的困局,通过强化音乐教育,拓展文化素养,增长知识内涵,陶冶学生情操,帮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生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