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良
(吉林省通化县三棵榆树镇中学,吉林 通化 134119)
实验能力是中考物理科要考核的五大能力之一,初中物理实验能力是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方面,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等。
物理实验虽然以“活动”的形式呈现,但是在教学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演示实验。此类实验应当确保成功,简易方便,视度要尽量大,现象要清楚。在实验中要注意讲解配合,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归纳推理。
(二)随堂实验。这种方式能使学生听、视、动、思同时激发,但需要的器材比较多,可以因陋就简,发动学生利用生活用品和自制教具。
(三)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在实验室中,用几乎一节课的时间都是自己动手完成预定的实验任务,而教师则在课堂上巡回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基本仪器的使用,学习基本的测量、观察技能,并尝试处理实验数据,进行误差分析,独立写出实验报告,使实验能力得到提升。
(四)课外实践活动。这是物理实验的一种补充形式,对一些需要用时较长的观察实验,或不能在课堂完成的实验是极有用的。
在物理实验教学,笔者遇到了一些实验现象不明显或实验不好操作等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及改进。
(一)物理八上P13“音调”实验中,“纸片划过木梳”、“橡皮筋振动”的实验目的是让学生感受音调高低并研究音调高低与振动之间的关系。
(二)物理八年级上教材P39 图2-20 中“压缩体积,乙醚液化”的实验,在常温下,靠拉开活塞很难做到液态乙醚全部消失,压缩体积气态乙醚液化后分布注射器筒壁,多数学生观察困难,直观效果不好。如用一只空的透明外壳打火机和充气罐代替上述实验,调整好打火和充气罐的位置关系,对打火机充气,则可以清清楚楚地观察到打火机内气体被压缩时变成液体,还容易联想到自家液化气罐的灌入情景。
(三)物理八年级下教材P97 图10-136,在讲解物体沉浮条件时,采用向清水中加盐的方法使已沉底的鸡蛋上浮,如果用彩色气球中注满密度比水略重的盐水通过调节烧杯中盐水浓度演示此现象,因为气球坚韧不易破、颜色鲜艳易观察和时间长了密度不变,效果比用鸡蛋要好。
(四)物理八年级下教材P85 图10-17 马德堡半球实验作为阅读材料出现,如果先让学生看课本开头一自然段关于历史上马德堡半球实验后,再拿出“马德堡半球”,让学生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这时它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仅仅是一个冷冰冰的球形铁制品,而成为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生动活泼的历史见证。
(五)在《大气压》一节的教学中,首先演示母子管实验,在大试管中注入水,将略小的试管放入大试管水中,然后提问:若手拿大试管倒置,小试管如何?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小试管会受重力而掉下。然后实验,学生惊奇地发现小试管不但没有掉下,反而在滴下水的同时,缓缓上升,感到疑惑不解。教师及时点拨:是什么使得试管缓缓上升的呢?是大气压。
(六)物理八年级下P94 图10-31 实验,用一只很薄的塑料袋装满水后扎紧得到一个水袋(塑料袋本身的体积和重力均可不计)。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水袋在空气中的重力;接着将水袋浸没在水中,此时测力计示数为零。由此得出“水袋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水的重力,也就是等于水袋排开水的重力”这一结论。
(七)物理九年级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实验,从可视效果增强,大口玻璃瓶内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给瓶打气,当瓶塞跳起时,观察瓶内变化。按课本设计,当瓶塞跳起时,瓶内出现白雾,说明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然而实验现象并非如此,它的致命弱点是瓶塞跳起时,瓶内出现的白雾不明显,有的学生根本看不见。原因是瓶内水的蒸发量不够,瓶内空气中水蒸气较少所致,针对实验弱点改进措施是:将瓶内少量的水换成少许的酒精或乙醚,由于酒精或乙醚容易蒸发当用力打气或瓶塞跳起时,瓶内会冒出浓浓的白雾,可是效果极佳,而且只要按正常程序操作,实验一定会成功。
对于一些难度较大或者太抽象的题目,学生无从下手时,教师创设出针对该知识点的新实验,有利于学生思维难点的突破。
(一)静摩擦力方向的判别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中可以取两只鞋刷,使刷毛相对地叠放在粗糙的台面上,水平推上面的一只鞋刷,可以看到上、下物体间刷毛形变的方向相反,由此可推想出上、下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情况。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象思维的模型,化抽象为形象。
(二)为了形象、生动地做好热效应实验,在教学中只需用一段电阻丝绕成螺旋状,把一根火柴置放于螺旋导线之中,然后接通电路即可,短时间内火柴就可以燃烧起来。此实验具有两大特点:一是简单易做,效果显著,在很短时间内无须电电流具有热效应阻丝发红便可看到火柴着火燃烧,不必用手靠近试触;二是具体生动,直观明了。
(三)演示浮力的产生时,将矿泉水瓶底剪去并瓶口向下,从上面放入两个乒乓球。因为瓶身不大,两个乒乓球会一个在下堵住瓶颈,另一个在上。左手持瓶身,右手从上向里倒水,由于下面的乒乓球堵住瓶颈,水只能向下渗漏。随着瓶内水的上升,上面的乒乓球浮在水面上也随之上升。下面的乒乓球尽管在它的周围和上面都是水,却没有上浮。如果用右手堵住瓶口,则渗漏的水很快充满瓶口和瓶颈之间,下面的乒乓球的底部也会浸没在水中,它会立即“卟”地上升到水面。
(四)分别在两块木块的两侧装上弹簧测力计,放置到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对拉,以此演示拔河胜负的决定因素。学生读取示数,不难发现,中间一对弹簧测力计示数相等。可见拔河胜负的决定因素不是彼此给予对方的作用力,学生很快改变思考角度,对每块木块进行受力分析,对两块木块的整体做受力分析,从而明确木块整体移动的物理本质。
(五)将封闭的薄壁烧瓶放入水中,就制成“空气凸透镜”,经过它的平行光线将会发生与会聚相反的现象发散。透过现象,采取综合思维揭示问题的本质,光在不同媒质之间传播的折射规律“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