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茜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的一颗颗璀璨的明星,映衬着千年古国的伟大文明,照耀着亿万国人的民族自信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自己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新时代青年有责任也有义务积极保护非遗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让学生充当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身分。南京浦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舞蹈——江浦手狮,在明清时期已有流行,既能玩耍娱乐,又可以强身健体。我校软艺学院引进的非遗项目——金陵竹刻,很好地增强了同学们对非遗文化的深刻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中国的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都着重强调文化典籍的学习,轻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教育。在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下,若想非遗文化不湮没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就必须创新改革教学方式,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南京拥有众多文化资源,具有富含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非遗进入校园其实质是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一段民族文化进入主流教育体系的过程,更是我国文化教育的一种创新。
充分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民俗价值、社会价值以及艺术价值,手狮舞近年来不断参与各类演出和走出国门,不仅有一定的品牌效应,而且在协调人际关系、推进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门要求将非遗文化的精华部分融入到高校的教育体系中去,以鼓励学生能够积极地学习非遗文化,加入保护传承非遗文化的事业中去。高校应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积极推进校园传承教育。
积极开展校园非遗文化传承教育,将非遗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校园文化在建设过程中也可将非遗文化的精华部分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打造符合自身情况的独特校园氛围,这一举措不仅是深入传承了非遗文化,也进一步深化了校园文化,提升了校园文化自身底蕴。
高职院校在编制课程及教材时可在其中加入非遗文化教育,开展非遗主题课程,但不能只是一味地传授非遗文化理论知识,需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例如座谈式、观摩式、实践式、互动式等多种模式。学术讲授也要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比如邀请金陵竹刻非遗文化传承人来为学生讲解,通过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来感受金陵竹刻的魅力所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非遗文化的积极性,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
可在校园中建设文化传承基地,开设专业课程教授江浦手狮舞。设立男子手狮队、女子手狮队,组织学生深入民间采风,收集整理非遗文化资料。
在校园网页上拓展新的板块用于宣传非遗文化,例如江浦手狮舞、金陵竹刻等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浏览兴趣也可以达到对非遗文化的宣传作用。另一方面图书馆也需要增加非遗文化方面的图书,同时可以在公众号等平台同步非遗文化数字化资源。
成立领导小组、专家组进行非遗文化试点教育工作,形成一套科学、有序的保护工作。加强队伍建设,固化原生态的传承队伍,积极开展理论研讨活动。成立手狮舞学会和发展基金会,加大研讨力度,以研讨、培训促艺术创作,出艺术精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
高职院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不仅是要传授专业理论知识,也要教授学生民族文化,从心底唤起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非遗文化校园传承教育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了这些古老而美丽的艺术,也让更多的学生愿意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