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锐 康利达装饰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管理部助理工程师
首先,要使现场的管理更加高效,就一定需要结合施工现场的现状以及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方便管理人员依据相应的管理条款对施工的现场进行合理的管理,促进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从而保障施工现场的秩序,提升管理的效率。现场管理制度应包括施工现场责任制度、现场管理监督制度、风险防控和隐患治理工作制度、施工现场奖罚制度、施工现场考勤制度等。其次,有了良好的管理制度,就一定要保证制度可以有序实施开展,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及时掌握管理的技巧,树立科学管理的理念,对制度进行一个更加合理的把握,在此基础之上,与施工现场的各个人员进行及时的沟通,重视团队的协调性与融合性,使制度的标准能够被每一个工作人员接受,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更好的展开。
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同时还会影响到建筑功能的发挥,一旦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工程出现整改和修复的现象,给包括业主在内的各个工程参与方都造成较大的麻烦。因此,做好工程质量管理非常重要。
从施工现场管理和监督的角度来说,有效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至关重要,所以在进行现场管理的时候就需要对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督,并且采取主动的控制措施,制定质量管理和控制计划,实施全方位以及全过程的控制。在工程开工之前需要对图纸进行会审,在没有经过会审的情况之下,施工是不被允许的,在设计图纸的时候应该尽量的减少出现错误、漏洞、缺项等问题,并且落实对应的责任制度。制定质量控制的目标,按照质量目标的要求进行严格的合同管理,针对每一道施工工序质量控制入手,建立对应的质量控制小组开展对应的质量控制工作,尤其是针对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技术的使用,更是需要保证质量目标。
在施工现场管理上,忽视成本和进度管理问题,将造成工程超期或超预算问题的发生,从而无法取得理想管理成效。为保证管理成效,需要实施项目计划管理,结合项目预算、进度计划开展现场管理工作,明确施工各阶段费用和花费的时长,制定相应项目方案计划。结合方案要求加强与各方的沟通,明确工程施工管理责任,能够按照计划对工程成本和进度进行严格控制,通过对施工现场进行动态化管理获得理想管理成效。
在施工现场管理中,安全管理十分重要。如果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影响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还会增加施工成本,降低工程的效益。因此,施工单位应重视施工安全管理,主要表现在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该依据有关条例,对施工现场进行规范化的管理。管理人员应该积极与施工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加强安全教育,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其安全技能,促使其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按照规定配备安全工具,在最大限度上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加强“智慧工地”建设,对强化施工现场管理具有很大的作用和意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物料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能源管理、资料管理、计划管理、质量管理、视频监控、BIM 管理及其他管理十大施工现场管理环节变得智慧可控。充分运用智慧工地平台,将各个应用之间的数据实现互联互通,并形成有效联动,同时将平台关键指标、数据以及分析结果集中呈报给项目管理层,并能智能识别问题进行初步预警,从而实现施工现场管理的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的综合管理,智慧工地助力项目管理者对施工现场的有效管理。强化施工现场管理,重点建设智慧工地五个板块:物料验收板块,实时掌握当日、当月收发料数据,对偏差情况预警、对收料类别分析、对供应商进行排名,全面掌握物资验收情况;建立质量安全管理平台,通过移动端收集到的各类质量安全问题进行归集和整理,按着责任人、分包单位、问题类别以及问题趋势进行分析,将分析成果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对关键问题进行预警,项目管理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确保项目安全,提升工程质量;重点加强经营管理模块的建立,将项目的二次经营情况、资金收付情况以及项目盈亏状况,并以图表形式直观动态呈现,项目管理人员可清晰掌握项目经营情况,做好过程管控,提高项目利润;通过物联网技术云平台、BIM 技术云平台、现场数据平台、工地智能平台的有效对接、融合,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工地智慧化,助力项目施工现场管理。
综述,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现场管理并不是对施工环节进行管理,而是应贯穿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从而全面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的顺利展开,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保障民众的基本安全。施工单位需要提高对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视,并通过完善现场管理制度、加强质量管理、实施项目计划管理等措施,提升施工现场管理水平,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的安全、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