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超 刘峻荣 吉林建筑大学
长春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聚集了多个民族,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今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普及到了广大市民的生活中,是人们所青睐的现代信息传播媒介,所以,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对长春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地传承下去,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凝聚力。
长春,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众多历史古迹、工业遗产和文化遗存。长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共有53个项目,包含9大类特色,其中包括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曲艺、杂技与竞技、传统戏剧、传统医药、传统手工艺和民俗。如黄龙戏、东北大鼓、德惠大曲传统酿造技艺、满族服饰制作技艺、关氏满族剪纸、于英刀刻画、张铁梅彩雕葫芦、关东泥人张等。
长春是汉、朝、满等民族的聚集地,这里文化融合,不断发展,逐渐形成长春独特、鲜明的地域文化,由各色的文化共同搭建起了这座城市的文化精神家园、文化命脉,同时也是这座历史老城的重要资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的文化逐渐被遗忘,因此,我们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刻不容缓的,这也是时代所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组织开始保护这些文化命脉,记录它们的原貌原样,使它们得以保存,并且不断地传承下去,使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但是,现有的保护体制还是不够完善,也许有文字、图片记录以及实物保存,但是这些也不能全方位地记录我们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对本民族文化追根溯源,加强保护与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文化家园、文化强国。
新媒体是当前信息时代的主流趋势,也是受人们所关注的形式之一,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时效性极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不能完全依赖过去的保护形式,要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留本民族所特有的文化,使它可以更好地面向全国、全世界,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我们国家的文化命脉不断延续。
利用新媒体技术拍摄一系列纪录影像片,可以更清楚地记录非物质文化的创作过程以及成形产品。例如,记录一些传统美术工艺的制作过程,如郭氏森林的木艺技术、张铁梅彩雕葫芦,将其制作的流程以及各种精美艺术成品制作成纪录片,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这些艺术工艺,并代代相传,不被遗失。对于一些当地的民间表演艺术,可以拍摄其表演的项目,像东北二人转,以表演的形式向全国推广,甚至全世界,让更多的人即使不能来到本地观赏,但也可以了解到东北的艺术文化,这不仅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而且可以更好地将其传承下去。
VR是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通过模拟环境、感知、自然技能和传感设备等方面,生成实时动态的三维立体逼真图像,给人一种全真模拟体验。将长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VR技术相结合,形成三维可视化图像,并将其投放在民俗展览馆、文化馆内,通过对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综合作用, 使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仿真视景,人们通过计算机可以进入VR虚拟环境, 并能操纵系统中的对象与之进行交互,使其深刻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这可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深入民心,达成全民族共同参与、共同保护的目的。
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更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图书馆来记录和保护这些民族文化。可以综合利用非物质文化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将其全面保存下来,使其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短缺,并且将它进行数字化编码,这样更方便广大群众查阅以及随时补充和完善。这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来完成,要深入地研究、探析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属性、文化内涵、人文属性以及时代特征,使这些民族文化可以更好地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个民族根据本民族特色所留传下来的一种特有的非物质形态文化,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不依赖任何形态所存在,强调以本民族的人为核心的精神文化,这种文化伴随着本民族不断地传承,是本民族的人文命脉,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具有历史意义、最独特、最珍贵的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对历史的真实见证。只有传承好我们国家、民族的文化,才能使自己的文化更好地走向全世界,在全世界展现一个大国所应有的形象,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