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有明
(谷城县人民医院 湖北襄阳 441700)
急性胰腺炎为临床常见的急性腹症,主要特点为病情复杂、发病快、致死率高等,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胰蛋白酶消化作用导致急性发作炎症,且炎症反应严重。患者临床表现为腹痛、恶心以及高热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CT 诊断为临床常用的检查方式,具有检查快速、操作简单等优势,本次重点分析急性胰腺炎采取CT 诊断的作用价值。
1.1 资料来源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断的疑似急性胰腺炎的8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就诊时出现不同的腹胀、腹痛以及恶心呕吐等,腹部明显包块;同意本次诊断方式并签订知情协议;排除标准:精神障碍无法配合检查患者;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多脏器病变患者;中途退出患者。80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 47 例,女性患者 33 例,年龄 23~71 岁,平均(51.0±7.6)岁。
1.2 方法 CT 检查:患者禁食5~6 小时,并叮嘱其摘掉金属配件,采取仰卧位,平扫范围从膈顶部至双肾上级,电压为120 千伏,电流为300 毫安,常规10mm 扫描,可疑部位增加2mm 或者5mm 薄层扫描,设置矩阵为512×512,增强扫描参数与平扫一致,经肘静脉注入造影剂,用量为80~120 毫升,控制注射速度为3 毫升/秒,在注射药物后25、50、70 三期扫描。对胰腺区强化状态进行适当的调整,设置窗宽为350Hu,窗位为40Hu,将胰腺腹肌你的脂肪、筋膜组织以及韧带等进行充分显示。同时患者进行病理检查。
1.3 评价项目 分析CT 检查以及病理检查的结果,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做好Balthazar 分级统计工作。
1.4 数据分析 相关数据纳入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20.0 中分析比较,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取X2检验,数据分析水准为α=0.05。
2.1 CT 检查符合率 80 例患者经病理检查均确诊为急性胰腺炎,CT 检查中75 例急性胰腺炎,误诊5 例,临床诊断符合率97.5%(75/80),CT 检出率与病理报告差异不显著(X2=0.184,P=0.25)。
2.2 Balthazar 分级 80 例患者 Balthazar 分级中 B 级 23 例,C 级20 例,D 级 15 例,E 级 22 例。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饮食结构也发生变化,不良生活以及饮食习惯也发生着重大的变化,直接影响人们内分泌功能的运行,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相关报道显示[2],近年我国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同时也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急性胰腺炎为一种常见的腹部急症,通过临床检查可知,患者在胰腺内的活性可存在不同的上升情况,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容易导致胰腺组织被自身酶所消化代谢,引起胰腺组织出血或者坏死等现象。该类疾病发展快速,容易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因此临床诊治时需要确诊患者的病灶范围,合理判断和治疗。
CT 为当前临床检查中一种常见检查方式,者各大医院以及基层医院均具有应用,实现良好普及。CT 诊断方式是借助超声波的方式对病变部位检测,使用灵敏度较高的探测器进行连续的断面扫描。CT 检测具有耗时少、不会对机体造成严重伤害、获得的图像清晰等优点,在当前的CT 技术阶段,可以充分利用CT 检测技术掌握胰腺疾病的具体病情,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依据[3]。在CT 影像学资料中,可以对高密度的出血病灶以及胰腺炎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大小、形态以及密度变化,在增强扫描过程中判断其与正常组织的差异,可获得明确数据。此外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主要是由于供血不足导致,在胰腺坏死区域呈现不同的低密度区域,根据相关报道介绍,在临床诊断中需要结合诊断要求对病变部位进行判断。考虑到CT 诊断的优势为了充分发挥该种诊断优势,诊断前需要向患者实施指导以及教育,要求患者明确诊断类型以及要求,只有当前诊断模式优势最大化发挥,才能提高准确率。
本次80 例疑似急性胰腺炎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急性胰腺炎,而对患者进行CT 检查75 例为急性胰腺炎,5 例诊断为其他腹部病症,CT 诊断符合率为97.5%,与金标准获得的数据差异不显著,提示CT 检查具有较高诊出率。Balthazar 分级中 B 级 23 例,C 级 20 例,D级 15 例,E 级 22 例,B 级和 C 级患者多以水肿型为主,D 级和 E 级多以出血坏死型为主,说明不同分级患者临床症状具有差异,后续可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辅助CT 检查进一步判断,提高确诊率。
总之,经本次研究分析笔者认为:急性胰腺炎采取CT 检查准确率较高,为疾病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