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午 歌
爱默生说:“有许多隐藏在心中的秘密是通过眼睛被泄露出来的,而不是通过嘴巴。”在侧面描写中,捕捉人物的典型神态,尤其是把人物的眼神写活了,必能将他深藏在心底的秘密精细入微地展露出来。
“他回眼望她时,恰好她也转过头来。她那双在浓密睫毛下变得深暗的闪闪有神的灰色眸子,正亲切地注视着他的脸,仿佛在辨认他似的,但立即又转向站台上走过来的人群,像在寻找什么人。从这短暂的一瞥中弗隆斯基发现,在她脸上,在那闪亮的眼睛和微带笑意的红唇之间有一股压抑着的活泼生气。似乎她身上充满了过剩的精力,按捺不住要从她那闪亮的眼神和微笑中不时地泄露出来。她有意掩饰自己的眼中的光彩,然而它禁不住在隐隐的笑意中闪现。”——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托尔斯泰通过弗隆斯基的眼睛反射出了安娜柔情蜜意的面容和她闪烁在眼睛中的光辉,以勾描“眼神”为核心,通过对眼神和笑容的细致解读,不吝笔墨地层层刻画,把安娜内心深处的复杂情绪,写得清晰、透彻、质感十足。
再向大家介绍一位精通心理描写的文学大师——陀思妥耶夫斯基。尼采曾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在心理学上唯一可以教我的人”。陀思妥耶夫斯基晚年时这样总结自己的创作艺术:“人们称我为心理学家,这并不正确。我只是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也就是说,我描绘的是人内心的全部深度。”
陀思妥耶夫斯基善于把人物的行为和心理结合起来,让人物的每一个动作,都在特定心理状态的驱使下完成,他不但善于描摹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更能精准地挖掘出行为动机的源头。在小说《罪与罚》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熟稔地运用了常态心理、变态心理、瞬间动机、无意识行为和梦幻描绘等多重艺术手法,像浇筑奶油蛋糕一样,用上好的材料层层叠叠地筑起一座心理大厦,大大增强了小说的情感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他把斧刃放进水里,拿起放在小窗台上破碟子里的一小块肥皂,就在桶里洗起手来。洗净了手,他把斧头也拿出来,洗净沾在铁上的血,然后花了好长时间,大约有三分钟的样子,洗净木头上沾上了血的地方,甚至试着用肥皂来洗掉上面的血迹。然后,就在那儿,拿晾在厨房里绳上的一件内衣把一切全都擦干,随后又在窗前把斧头细心地检查了一遍……不过他知道,他检查得不够仔细,说不定还有什么他没发现的、很显眼的痕迹。他站在房屋当中陷入沉思。他心中产生了一个痛苦的、模模糊糊的想法,这想法就是:他疯了,在这个时候他已经既不能思考,也无力保护自己,而且也许根本就不应该做他现在所做的这一切……‘我的天哪!应该逃跑,逃跑!’他喃喃地说,于是往前室跑去……”——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这段文字是男青年拉斯克尔尼科夫在怒杀当铺老太婆之后,又不得已杀死了她的妹妹丽扎维塔,最后逗留在犯罪现场的细节描写。为了展现主人公杀人后癫狂而恐惧的心理状态,陀思妥耶夫斯基仿佛将人物动作刻画在幻灯片上,将放大后的慢动作逐帧演绎。通过对刷洗血水、沉思独白和无意识间萌发的逃跑念头的有机串联,把拉斯克尔尼科夫杀人后的一系列惊慌失措的癫狂状态,刻画得入木三分。厉害的是,整段描写中,作家并没有运用任何华丽的辞藻,而是通过具体数字和实物,如“一块肥皂”“大约三分钟”“一件内衣”,加强了画面地真实性、临场感,紧紧抓住了读者的眼球。
午歌:畅销书作家,曾出版小说集《晚安,我亲爱的人》《晚安,我亲爱的孤独》,长篇小说《一生有你》。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畅销百余万册。因其文笔元气淋漓,三分搞笑、三分毒舌、一分无厘头,最终归结于满满的感动,被誉为“文学界的周星驰”。
微信扫码,获取更多写作秘籍!
“他打着可怕的寒颤;但这阵寒颤也是由于热病所引起的,其实,还在睡觉的时候,他已经在发烧。现在他忽然抖得这么厉害,连牙齿都咯咯打战,浑身哆嗦。他打开了门,侧耳倾听起来,这幢房子里一切都已经酣睡沉沉,他愕然打量了一下自己身上和自己斗室里周围的一切东西,他不明白:昨天进来的时候,怎么没有扣住门钩,就倒在沙发榻上,不但没有脱衣服,而且还戴着帽子;帽子掉落了,滚到了枕头旁的地板上。”——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杀人后逃回家的拉斯克尔尼科夫在惊惧中持续高烧。陀思妥耶夫斯基不但运用动作描写来凸显人物内心的恐慌,还通过“脱扣的门钩”“没脱的衣服”“戴着的帽子”等细节,让读者想象出前夜拉斯克尔尼科夫逃至家中时狼狈至极的模样。难怪有作家说:“陀氏的文字像是暴风雨,雷霆怒号,闪电横劈,在读《罪与罚》时几乎不能不被灼伤,搓着书页的手指也突然被烫到,拉斯克尔尼科夫在文字间被罪火焚身。”
“他自己也不知道,可是突然仿佛有个什么东西攫住了他,仿佛把他扔到了她的脚边。他哭了起来,抱住了她的双膝。在开头一刹那间,她吓得要死,面无人色。她跳开了,望着他,哆嗦起来。但是,在那一刹那间,她立刻全都明白了。在她眼睛里闪射出无限幸福的光辉,她明白了,她已经毫不怀疑了,他爱她,无限深挚地爱她,这个时刻终于到来了……他们都想说话,可是都说不出来。他们的眼里都含着泪水。他们俩都脸色苍白,身体瘦弱;但是在这两张病容满面、苍白的脸上已经闪烁着新的未来、充满再生和开始新生活的曙光。爱情使他们获得了再生,对那一颗心来说,另一颗心是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生命的源泉。”——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本段文字中,男女人物的动作描写简洁有力,动机明显,在短暂的动作交锋中,反复碰撞着敏感而渴望的神经,足见作者描摹功力之深。小说的最后,陀翁为经历过“罪与罚”后的男女青年,画上了一抹爱情的亮色。这段文字,并没有直写出狱后的拉斯克尔尼科夫的内心纠葛,而是通过描写他的忽然爆发、忽然流泪和自始至终的沉默,反衬出人物强烈的自我挣扎。而“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沉默,正是爱情喷薄而出的巨响,也为这部心理描写的典范之作,画上了完满的句号。
托尔斯泰说:“艺术的目的在于揭示、讲述用普通语言不能表达的,人的心灵的真实情况。”相信通过阅读、分析名家的文本,沿着心理描写常用八法不断练笔,你也能撩拨起最美的心弦,让笔下的人物,手捧真情,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