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丽娅
(中共信阳市委党校 法学教研部,河南 信阳 464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主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那么,为什么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在建国70周年、建党98周年之际,还要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呢?其实,这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战略性安排,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世纪之问”的战略性回答。简单地说,这是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如何更加具有战略定力、如何更加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如何更加强大的问题。因此,我们要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深度、从世界大变局的现实角度、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高度,来深刻领会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
16世纪以来,伴随着地理大发现,资本主义工业化、市场化、殖民化席卷全球。风云激荡中,先后有9个大国崛起,它们分别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和美国。从这些轮番登场的大国中,我们能否发现某种规律?这些规律对我们有哪些启示?中国和平崛起的进程是否遵循了这些规律?
最早登上世界大国舞台的是欧洲两个不起眼的小国——葡萄牙和西班牙。它们为什么能够做到?因为在四分五裂的中世纪欧洲,它们最早完成了民族独立和统一。比如,葡萄牙在公元11世纪之前的2000年里,一直战火不断,先后被罗马人、日耳曼人、摩尔人征服。1143年,葡萄牙成为欧洲大陆第一个民族独立统一的国家。到国王恩里克时代,还以国家的名义支持航海家们探险,使得地理大发现不再是个人的孤立冒险,而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国家行为。与此同时,西班牙结束了长达八百年的战争,在国王伊莎贝尔的强硬领导下实现了民族统一。她三次召见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与之讨价还价,为支持哥伦布远航,女王甚至卖掉了自己王冠上的珠宝。德国之所以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客观上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极端发酵的民族主义情结。在1871年德国统一之前的几百年里,德国一直是欧洲列强争霸的主战场,曾经辉煌的日耳曼民族在列强的支配下同室操戈,自相残杀。直到普鲁士铁血宰相俾斯麦带领人民发动普法战争,并俘获法国国王,才最终建立了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德国也因此逐渐强大起来。
让历史告诉未来,没有民族独立,没有一个强大的中央政权,在弱肉强食的殖民征战中,只能被宰割。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人民政权,使我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
大国崛起必须有先进的思想和文化引领。历史上凡是靠野蛮征服建立起来的军事帝国都不可能长久。英国首相丘吉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是因为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科学家牛顿的力学定律开启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大门,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英国建立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思想文化的发展让英国持续活跃在大国舞台上。法国曾是欧洲封建专制的堡垒,正是以卢梭、孟德斯鸠、伏尔特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在法国、欧洲掀起的一个又一个思想狂潮,才动摇了中世纪以来愚昧落后的封建教会的思想根基,击碎了封建专制和君权神授的思想基础,产生了彻底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德国从濒临灭亡的绝境发展到一个令人瞩目的强国,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高度重视对国民素质的培养。德国从19世纪中期开始实行免费教育,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到97.5%。曾俘获法国国王的德国元帅毛奇说:“普鲁士的胜利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
时代是思想之母,思想又引领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表现为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用先进的理论和繁荣的文化科学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武装起来,组织起来,让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没有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
葡萄牙、西班牙称霸世界一百年,为什么很快走向衰落?原因是葡萄牙通过海外贸易和掠夺来的财富并没有用来发展工商业,特权阶层甚至将从事工商业和贸易的外国人赶跑。西班牙卷入了16、17世纪欧洲的宗教战争和王朝战争,导致财富耗尽。同时,从国外掳掠的财富使国内物价飞涨,劳动力成本增高,增加了西班牙工业的成本,从而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单一的经济结构也让西班牙在贸易中处于劣势,贸易逆差日益增大。
从后起资本主义大国崛起的历程来看,他们无一不是通过工业制造和完整的工业体系引领商业自由贸易而走上强国之路的。发端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带动了机械制造业、采矿业、纺织业、运输业、通讯业、电子业的迅猛发展,使财富急剧增加,资本高度集中。“二战”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又催生出核能利用、机器人、航天科技、基因工程、信息革命和新的农业革命,如今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产业革命仍然是大国间一争高低的主战场。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体制创新和改革也十分重要。比如“海上马车夫”荷兰,它的经商之道就在于体制创新。1602年它第一个成立了联合股份公司,第一个发行股票,政府还将权力入股25000荷兰盾,以增加公司的权限和信誉。1609年,世界第一个股票交易所在阿姆斯特丹成立,比美国纽约早了300年。当经济血脉不畅时,荷兰人率先进入现代经济的核心领域,建立银行,这比英国早了100年。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建立了市场经济模式。英国还通过确立现代国家制度进行制度创新,内阁制、立宪制等为经济发展和国家强大提供了制度保障。当市场失灵时,美国人面对经济危机通过“新政”加强了国家干预,让“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相互作用。
当前,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多边主义是世界潮流、时代趋势,我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驱动国,十年来对世界经济的年均贡献率达30%以上。我们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倡导多边主义,推进贸易自由,也遵循了这个规律。
向发达国家学习是后起大国崛起的普遍规律和捷径,代表国家是俄罗斯、日本。近代俄罗斯的经济结构相当单一,农业还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只有几十家手工作坊,商业由外国人垄断,文化也很落后,在首都莫斯科识字率仅为3%,与强国的差距越来越大。为了追赶西方,彼得大帝远涉重洋,微服私访,寻师问道。在荷兰造船厂,他和工匠们一同吃住,凿木头,造军舰,学驾船。此外,他还到瑞典、普鲁士、奥地利、英国等国家进行学习,用先进的知识拉开了俄罗斯强国的序幕。
再一个典型就是日本。在1853年美国殖民者要求开放港口之前,日本已经进行了200年的闭关锁国。在船坚炮利的列强面前,日本变为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地。到了明治维新时期,渴望摆脱西方不公平待遇的日本,开始打开国门,向西方学习。1871年他们派出近百人的政府使节团考察了欧美12个国家,时间长达1年10个月,写下了长达百卷的考察报告,还从德国那里找到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即由国家来主导工业发展。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政策最终也使得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中国近代的衰败,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锁国,故步自封,夜郎自大。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40多年的实践证明,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实行改革开放是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中国当代命运的关键一招。同时还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历史和民族特色,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正是沿着以上四条规律一路走来,砥砺前行,也正是从这四条规律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和平崛起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核心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是对历史发展大势、时代发展趋势、中国未来走势的精准把握。
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秩序变革加速推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2]。这里强调的变局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变与不变并存,不是说百年一遇,而是指历经百年的发展与演变,国际社会出现了种种重大调整。
2.1.1 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经济全球化从本质上讲,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其基本特质就是商品、资本、技术、信息等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地跨疆域流动。可以说,美国等西方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然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坚持贸易保护主义,以经济制裁代替自由贸易,以单边主义代替多边主义,特别是2018年以来连续发起针对中国的贸易战,这是一种逆全球化的搅局举动。在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力推保守主义、倡导逆全球化的同时,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驱动者,他们越来越强烈地要求平等、合理的经济全球化,而不是少数国家垄断的经济全球化。与此同时,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的呼声和努力正在兴起,这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和走向也将产生重大影响。
2.1.2 一极独大与多边主义:世界主要大国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重大改变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为谋求和巩固其霸权地位,从1991年的海湾战争到资助反政府军搞乱利比亚、叙利亚,美国一直在充当“世界警察”,制造各种借口任意侵犯、侵略别的主权国家。在经济上,凭借其超强国力和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操控国际经济组织,动辄施以经济制裁,进行域外管辖,实施经济霸凌,包括中国在内的几十个国家都被制裁过。此外,美国还以“人权卫士”自居,操控国际话语权。不过,现在这一格局正在被打破,多边主义成为当今世界国际政治和国家关系的主导诉求。表现之一,联合国依然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向好发展的重要舞台,美国试图凌驾于联合国之上的图谋屡屡受挫。表现之二,美国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在下降。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遭到了中国、俄罗斯、印度、伊朗甚至欧盟、沙特的强烈抵制,对此美国也无可奈何。它所主导的“南海仲裁案”成为一场闹剧,军事领域四处点火也使其深陷泥泞。表现之三,美国“退群”,推卸大国责任。据不完全统计,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已经退出、正在退出、威胁退出的国际组织不下10个,如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等。美国名为“退群”,实为“闹群”,不守“群规”,推卸国际责任,只为攫取更多利益。表现之四,中国多年以来致力于多边主义的努力,俄罗斯作为军事强国一直与美国抗衡,欧盟也在谋求更高水平的一体化进程,印度在全球事务中不甘寂寞,新兴经济体发展势头良好,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
2.1.3 世界性难题与全球性共同挑战:世界进入了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重要时期 世界性难题是发展问题,如饥饿与贫困、难民、气候、环境、能源、病毒、金融危机、贸易保护主义等,全球性共同挑战是毒品犯罪、网络安全、海盗、洗钱、跨国犯罪、非法移民、战争、恐怖主义、核扩散、霸权主义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时代主题,但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因素普遍存在,并随时会出现突发事件,国家之间的两极差异继续扩大,传统安全威胁尚未停歇,而非传统安全威胁又已经出现。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以“优先”地位来操控世界,使未来世界仅仅有利于自己而不顾他国,也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独自解决这些世界性难题,独自面对这些全球性挑战。这都需要国际社会通力合作,弱化成见,共同应对。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和合共生、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的人文关怀,放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全球视野,坚持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和胸襟,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并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一理念已成为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就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拓展于周边和区域。2014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切实抓好周边外交工作,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在此背景下,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阿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等相继发展。2015年9月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的讲话使这一理念更加完善,回答了为什么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命运共同体、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问题,并写进了联合国文件。2017年1月,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基本体系,作了进一步的阐释。第一,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第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第三,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第四,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第五,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核心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大重要认识。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各个国家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选择适合本国实际的发展道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联合国宪章精神指导下,求同存异,共谋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秉承了这一精神,它表达了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体现了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理念,既是利益共同体,也是价值共同体,既是责任共同体,也是行动共同体,蕴藏着既对历史规律孜孜以求、又对各自发展道路阶段不做苛求的极大智慧。
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杰出贡献,围绕着“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时代重大课题,表达了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和努力,显现了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的理念,提交了一份思考人类未来的中长期规划,展现了一幅“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新前景。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十分丰富。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新路。安全上,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经济上,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3]。为践行这一理念,习近平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如正确的义利观、新安全观、新发展观、新型经济全球化观、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中国积极倡导,主动作为,通过“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立区域性合作组织,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响应和支持。
敢于担当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优秀品格。这既是中国人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传承,也是在《共产党宣言》里“解放全人类”的承诺和初心。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以强烈的历史担当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古今中外从来不乏敢于担当的政治集团和领袖人物,但从来没有哪一个政党或群体,像中国共产党这样面对民族危亡、国将不国、“被开除球籍”的风险和挑战,革命如此之艰辛,牺牲如此之悲壮,历程如此之长久,成就如此之辉煌。中国共产党98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史,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薪火相传、前仆后继、浴血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史。
历史是人民写就的。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提出,打倒军阀,实行土地革命,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武装反抗国民党的血腥镇压,建立红色政权,让劳苦大众过上了平等、自由、民主的幸福生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也在不断进行自我革命。颁布新中国第一部法律《婚姻法》,实行婚姻自主,建立一夫一妻制度;颁布《土地改革法》,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规模进行国家现代化;在全国全面开展扫盲运动,制订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推进农村初级医疗……这些措施无一不在证明“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98年来,为实现这一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
行百里者半九十。当代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巨大成就,此时,党的精神会不会疲软?思想会不会懈怠?忘没忘初心和使命?能不能喘喘气、歇歇脚?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清醒的政治自觉、自我革命的斗争精神、“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勤勉状态给予了坚定回答。在不久前召开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深刻阐明了主题教育的目标要求和重点措施,对开展主题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是在改革再出发、奋力新时代的新征程中,全面从严治党的一场自我革命和伟大斗争。只要能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永不懈怠,作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一定会更加先进,不负众望,更加强大,不辱使命。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长期以来,我们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今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也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世界各国都可以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共享中国发展的“红利”。
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也是一个有担当的大国。从1950年到2016年,中国累计对外提供援款4000多亿人民币,实施各类援外项目5000多个,其中成套项目近3000个,举办11000多期培训班,为发展中国家培训各类人员26万多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累计吸引外资超过1.7万亿美元,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这些数字在世界上都是名列前茅的。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力。中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中国减贫事业的巨大成就使全球经济增长更加包容。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当前,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温,经济全球化经受重大挑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定站在拥护国际合作的一方,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已同80个国家和组织签署了共建合作协议,同30个国家开展了机制化产能合作,在沿线24个国家推进建设7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达到500多亿美元,大大推动了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解决资金匮乏和融资困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参与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达24个,涉及12个国家,贷款总额超过42亿美元,丝路基金已签约17个项目,承诺投资70亿美元。
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力量,旗帜鲜明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地指出,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