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宝红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随着素质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高职高专院校选择把舞蹈教育纳入课程系统,本文针对当下高职高专舞蹈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提倡院校用新思维处理新问题,全面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舞蹈素养。
由于高职高专招生渠道主要面向中专生、高考失利者或社会生源,他们的文化和专业素质差异较大。一些院校将舞蹈教育设置为“选修课”,看似将舞蹈教育带入高职高专教育体制,然而实际上,因为学生自身层次,大多数高职高专生都无法进行合理的舞蹈教育课程学习[1]。第一,由于高职高专的课程泛化,无法将优秀的理念准确输送给学生,他们不敢尝试走进舞蹈教室。第二,即使学生选择了舞蹈课程,高职高专院校也无法提供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在课程设置上过于关注舞种教学,导致课程无法深入进行,流于表面、缺乏实践,忽略了对舞蹈兴趣的培养和舞蹈基本功的锻炼。如果不能关注不同学生的素质差距,只是一味在表面上形式化地进行舞蹈教育,无疑是对大多数学生的忽视。
国内高职高专院校舞蹈教育起步较晚,面对纷繁复杂的舞种流派,大多院校的教学设施尚不完善,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如今,高职高专院校还面临师资紧张的问题,尤其缺乏专业的舞蹈教师。舞蹈作为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本质上区别于大多数健身体育项目。如果只能由一些非专业体育教师代为授课,则对教学毫无益处。一些舞蹈专业的教师缺乏创新思维,大多固守在舞蹈室一隅,学生只能在固定环境下不停进行重复和模仿动作练习,不能发现舞蹈之美,导致舞蹈教育偏离本意。
一方面,如果想让学生对舞蹈产生浓厚兴趣,就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因此,学校应大力支持学生自建自组舞蹈团队。只有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舞蹈教育才能充满新鲜血液,焕发蓬勃生机。在学生团体内部,应让学生进行扁平化管理,开展互助学习,有利于减小学生之间的舞蹈基础差距。另一方面,院校应抛弃以往的传统考核方式,采用更轻松的表演性质的活动来展现学生们的进步。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能自主完成“进阶”,即使不能成为专业型人才,他们也可以带着对舞蹈的热爱影响更多人。
在现在以科技为先的时代,教育产业也随之发达。因此,大多数传统教育方式已不再适用。在面对众多分支的舞蹈知识和触类旁通的舞蹈技艺时,教师更要考虑新的思维、新的环境和新的工具[2]。新的思维是指人对于舞蹈的理解不能再局限于一种“身体运动”,而要理解到舞蹈的美,舞蹈不仅是身体的活动,更是借助肢体语言进行情绪表达的途径。新的环境则是指舞蹈不再被“舞台”和“教室”所限制,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轻松的环境,让舞蹈更加自由。新的工具作为新时代教育的基础尤为重要,如学校可以引进多机位录像机器,让学生们更直观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更详细地分解动作和分析技巧。
同时,学校也要引入足够的专业师资。在舞蹈这样的具象化教育里,传授知识者显得十分重要,教师的看法和理解对于学生而言举足轻重。专业的教师可以为学生打开一扇舞蹈新世界的大门。
想要学习一种舞蹈,不能光靠重复肢体动作来达到目的。舞蹈作为古老的艺术形式,带有历史文化的印记。因此,教师不能只围绕舞蹈进行教学,还必须以文化教育为辅助。考虑到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多元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文化的深入与舞蹈技巧的提升相辅相成,学生只有理解了舞种的起源,建立起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才能促进自身的舞蹈技能的提升。
与舞蹈相配合的多元教育种类中,不得不提到音乐教育。所谓歌舞不分家,尤其是在现今流行的歌舞剧中,人们借由歌舞讲述故事,歌词讲述剧情,舞蹈就象征着人物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因此,只有舞蹈教育与文化教育多元进行,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从表演者进步为艺术家。
目前,通信技术应用广泛,科技将很多教育领域里的“不可能”变为“可能”。例如,小城市的普通中学的学生可以观看省城重点高中的教学过程,这是视频传媒和通信技术迅猛发展后的成果。我们在高职高专的舞蹈教育里同样可以借鉴。如今,娱乐媒体广泛关注舞蹈,将舞蹈的渲染力和美感包装得更具娱乐性。因此,大多数学生在接受舞蹈的系统教育前,已经对舞蹈产生向往和初步的认识。国内外兴起许多顶尖舞室,其中一些舞者具有极高的曝光度和知名度,对年轻学子有天然的影响力。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如果能与这些舞室形成视频教学合作,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学成本,降低引入专业师资的压力,还可以提高院校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生源。同时,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得到极大调动,通过专业的教学视频获得更高端前沿的舞蹈信息,所学知识和技巧更加不设限,也就打破了传统的“天花板”。
综上所述,在舞蹈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越发受到重视的今天,高职高专院校应承担起弘扬舞蹈艺术的责任。面对教学中的问题,院校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不仅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新教学手段、引进专业师资,还要以更高的层次考虑舞蹈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帮助,使学生努力成长为国家需要的综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