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雄
(溧江镇中心小学,江西 吉安 331300)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开启学生的思维门径,培养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认知,使枯燥的数学转化为趣味性的数学,使课堂数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从而提高教学实效,达到新课堂的教学目标。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求知欲是小学生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新鲜事物的内部动力,是学生主动发挥潜能的主体意识。所以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主体能力,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自由的空间,扩展学生思维的时空,让学生充分表述自己的意愿,表露自己的情感,表明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欲望,使他们主动学,乐于学,最大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求知的信息,寻找新知的门径,在欢快的情境中获取新知,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
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知识时,首先让学生准备好各种不同的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教师提出有趣味的话题:你们只要报出三角形其中两个角的度数,老师立马就能猜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你们如不信,可考考老师。学生觉得挺奇怪,于是就争着考验教师。教师每次回答都能准确无误。学生越来越惊讶,疑问此时便产生了:老师又没看见我们三角形纸片上的度数,怎么猜得这样准确?其中一定有什么奥秘!学生深思过后,开始感悟出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的数理。
小学生的天性就是活泼可爱,有趣的数学游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很好地促进同学间的情感。学生在游戏操作过程中感悟知识,体验知识,从而养成探求数学知识的良好习惯,达到教学目标。
抓住数学知识点,开启游戏教学,教师需要做充足的准备,在进行过程中需要多样化、有趣味性。在教学中必须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不同的游戏,强化学生的记忆,带给学生新鲜感。但在数学游戏教学中,教师需要有强大的控场力,这样才会收获累累,达到满意的效果。
在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取数字卡片”的游戏操作,从而达到“口诀我最熟”的教学目的。课前制作好数字卡片课堂中教师强调游戏规则:①每个人将自己的卡片反扣在桌上打乱;②每人抽一张卡片,将卡片上的数相乘,谁算得又对又快,谁就获胜;③三局两胜,决出最后赢家,佩戴红花。结果课堂气氛十分浓厚,还调动了后进生的积极性,同学们熟练地掌握了“乘法口诀”。
苏霍姆林斯基说:“惊讶感情是寻找知识的强大源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设置恰当的悬念,提出切合实际的问题,激励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使他们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化到“我要学”的主动状态,让他们主动去探求暂不理解甚至感到不可思议的新事物、新观点、新材料,让他们“入景入情”,以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去获取新知识,并求得快乐。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设下悬念,创建愉快情境,应做到有路可行、有法可依,使学生有用武之地,使学习过程形象化、生动化、活动化,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大胆地构思猜想,提出个人的见解,切磋交流,形成智力思考场,灵活而创新地运用知识,品尝触类旁通的数学乐趣,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情智的开发和发展,有利于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例如,教师在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首先创设情境,用生活中的小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同学们的兴趣。教师展示课前准备的课件,当同学们观看制作好的长方形表格时,用数方格法发现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4 厘米,面积是32 平方厘米,感悟到平行四边形的底是8厘米,高是4厘米,面积也就是32平方厘米。这时,同学们便会产生疑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和底、高有关呢?如果有关系的话,应该有什么关系呢?此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各抒己见,探究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同学们的情绪高涨,强烈的求知欲被调动起来,从而发展智力,培养创新意识。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但学生的学习情趣需要教师去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的动机,才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通过多媒体演示,可以再现从实物抽象到图形的动画过程,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生动的动态画面联系起来,营造课堂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突破数学知识的重点、难点,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比如,在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一“搭配(二)”的教学中,利用绘图或实物演示耗费时间,挺困难,且效果也不佳。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完美的数学情境,把衣服上装同下装进行搭配的几种方法清晰地展示在屏幕上,通过学生的观察、思索、讨论,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便能准确、快速地找到正确的答案。
动手实践、自由探索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乐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时,教师先让学生在家里找到 2000年、2016年、2018年的年历卡或挂历,在父母的协助和开导下,通过自己的思考,初步明确公历年份、小月、大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而后在课堂操作中便会有的放矢,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再如“将正方体钢胚锻造成长方体”,为了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学生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不变的道理,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如,在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四人为一组,由小组长带领组员操作,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尺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另安排几个小组用课前准备好的小棒将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这样把三角形转化为熟知的图形,在学生操作完毕后,小组长代表本组发言,通过教师的引导,推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师再反复强调为什么要除以2的道理,整堂课精神饱满,学生认真思索、探求“三角形的面积怎么计算”,最终以圆满的结局收网。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情境创新教学,可以营造学生课堂积极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培养学生操作和思维的能力,从而形成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教材与学生的实际,设置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