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涛 田大路
摘要 近2年,衡水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产业强县为目标,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同时,还要兼顾好主要粮食作物的农业功能,保障粮食产量和品质,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人口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逐年减少的情况下,通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借助农业机械及农业机械化技术,构成一系列集成技术体系,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民增收。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农机技术;农业功能;粮食生产;河北衡水
中图分类号 S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4-0235-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衡水市农业自然资源优势明显,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无霜期长、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土地平坦、土层深厚、农业资源相对丰富,有利于组织实施农业生产规模化、区域化、机器化种植和经营,有利于粮食增产增效。针对衡水市农业农村综合发展现状,综合考虑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作用,针对衡水市高质量粮食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以小麦、玉米作为考量对象,统筹考虑粮食生产过程中新型职业农民技术素质的影响作用,目的是使粮食生产过程中的水、肥、农药、机械化作用、选种等环节有机结合,做到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技术能力和高质量粮食生产集成技术相融合,从而使高质量粮食生产标准化,形成一整套标准的新型职业农民高质量粮食生产集成技术。
1 粮食生产集成技术的意义
2018年底,衡水市农村人口有113.95万户、372.89万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务工创业,衡水市农村劳动力、大农业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素质结构性下降的问题日益突出,今后“谁来种地”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自2013年以来,河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衡水市分校共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9 375人,认定(发证)新型职业农民3 809人,通过对农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并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使之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懂政策”的新型农民,为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化肥和农药使用量、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衡水市粮食生产以小麦、玉米为主,种植小麦、玉米是农户种植收入的主要来源。新型职业农民掌握了一定的技术知识,希望通过技术支持降低粮食种植成本、提高粮食产能、增加收入、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提升粮食品质,新型职业农民高质量粮食生产集成技术市场应用前景大,农民渴望值高。
2 高质量粮食生产面临的问题
2.1 农民整体素质低
近2年,返乡下乡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回村创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质量粮食生产技术的发展。但是衡水市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83%,保障高质量粮食生产归根结底要以农民为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由于历史原因,当前衡水市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较短,整体素质不高,直接影响高质量粮食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
2.2 农业用水形势严重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衡水市地上淡水资源逐渐减少,年降水量500 mm左右,为全国平均值的8.65%,并且受季风气候影响,全年70%的降水量集中在7—8月,频频发生的季节性干旱严重影响农业生产。作为农业大市和国家粮食生产基地,衡水市不得不开采地下水保证粮食生产丰收,许多地方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形成了与周边地区相连、面积逾4万km2的漏斗区,农业用水形势十分严峻,严重制约了高质量粮食生产的进一步发展[1]。
2.3 农作物管理过程
小麦、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2018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1%,但也存在耕层较浅、品种选择不适当、有机肥施用少或者施用过多、整地质量不高、农药施用不合理、播种环节不规范、秸秆焚烧时有发生等问题。
3 集成技术的初步形成
通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升农民的种植技术、文化水平、机械化掌握水平、营销理念、市场洞察力等,组合配套农艺、农机技术,充分引领示范发挥新型农业机械作用。在原有机械化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开展主要农作物良种选购技巧,提升小麦、玉米抗旱抗病的能力;通过开展机械化秸秆还田,不断提高耕地质量;通过开展机械化深耕、深松,改变近年来耕层较浅的状况,为粮食高产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通过新型农机技术的应用,提升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增加粮食总产,通过化肥、农药的合理使用,提升粮食品质。
新型职业农民高质量粮食生产集成技术主要针对小麦、玉米增产及品质提升综合增产增效技术。小麦机械化綜合增产增效技术是指上茬作物玉米收获、耕整地、小麦播种过程中所采用的农机化技术,主要包括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机械深耕深松、化肥机械深施、小麦麦种选购技术、小麦精少量播种、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均匀种植、小麦播后镇压、小麦飞防技术等农机化技术。玉米机械化综合增产技术是指上茬作物小麦机械化收获、夏玉米播种过程中采用的农机化技术,主要包括小麦机械收获、麦秸切抛、麦秸覆盖、化肥机械深施、深松免耕播种、机械化植保等多项适用新技术。通过对多项农机技术的组装配套,初步构成了小麦、玉米的一整套机械化技术生产体系。
4 技术创新点
4.1 实现了农民技能的提升
新型职业农民高质量粮食生产技术体系首先完成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显著提升了农民的种地技能,大幅提高了农民文化水平,促进了农民对市场的了解,扩大了农民政策理解的眼界,真正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农民经营土地,不仅是为了满足温饱,更要关注粮食安全,注重粮食品质。新型职业农民高质量粮食生产主要确保了农民的主观作用,使其充分发挥能动性,促进农业新技术、农机新技术在高质量粮食生产中发挥作用,进一步促进了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2]。
4.2 促进了农机农艺高度融合
农业发展需要农艺的不断更新、创新,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才能促进农业向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转变。农机是农业发展的动力,是农机技术的载体,机械化的生产与发展解放了劳动力,促进了现代农业的飞跃发展,与此同时,农机又不是单独的个体,农业机械化确保农艺技術的精准实施。本项目集成了机械化深松耕、机械化秸秆还田、机械化深施肥、机械化精少量播种、小麦品种选购、无人飞机飞防作业等农机新技术,整合了优良品种、配方施肥、化学防控、物理防控等农艺技术。新型职业农民高质量粮食生产技术体系促进了种植模式的发展[3]。
4.3 提高了小麦、玉米标准化生产水平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观能动性,融合农业新技术,集中连片进行示范推广。利用种粮大户和农机合作社等新型组织,打造示范区,要求农机作业的规范性,整个技术体系的每一个环节都达到标准化生产,真正实现了良种和农机新技术、植保防护、病虫害防控有机结合。
4.4 促进农业适度规模发展
发展适度规模的农业已经是大势所趋,承包到户小农经济已经不适合我国国情。90后群体接触农业生产活动较少,00后群体将会更少。新型职业农民高质量粮食生产技术体系培养了一批会种地的新型职业农民,使农民成为一个令人向往的职业,高质量粮食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促进了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4]。农业的适度规模发展,同样促进了高质量粮食技术体系的良好运行。
5 参考文献
[1] 杨旭,吴叔康.云南省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技术集成创新初探[J].中国农技推广,2016,32(10):11-13.
[2] 李静,韩凤阳,孙秀红.沭阳县粮食种植存在的问题及配套高产栽培新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9(1):27-28.
[3] 林英杰,冯燕青,滕祖坤,等.山东省搭建粮食高产创建平台的做法与思考[J].中国农技推广,2018,34(10):31-33.
[4] 李士臣.粮食高产理论与现代技术结合研究[J].农技服务,2017,34(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