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发酵料袋栽技术

2019-01-11 17:35刘志强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24期
关键词:平菇

刘志强

摘要    本文介绍了平菇发酵料袋栽技术,包括栽培季节及菌种选择、常用培养料选择及处理、培养料堆积发酵、装袋播种、发菌管理、出菇管理、采收及后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平菇高产稳产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平菇;发酵料;袋栽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6.1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4-0058-02                                                                                     開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发酵料栽培是平菇生产的主要栽培方式之一。发酵料袋栽也叫半熟料栽培,具有栽培工艺简单、投资少、安全可靠、杂菌污染低的特点。发酵料袋栽的主要生产过程:菌种准备→栽培时间安排→培养料的选择及处理→配置及调制pH值→培养料堆制发酵→装袋与接种→发菌管理→出菇管理→转潮管理→后期管理[1]。现将平菇发酵料袋栽技术总结如下。

1    栽培季节及菌种选择

平菇的发酵料栽培应避开高温季节,以控制杂菌的生长和繁殖速度。平菇发酵料袋栽可在早春和秋末进行,以秋末栽培最为适宜。一般早春在2月开始;秋季栽培宜迟不宜早,一般选在9月中旬装袋发菌,10月下旬至11月出菇。

菌种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及所选用的培养料类型选择适合当地栽培的高产优质品种,一般以中低温的品种为宜。由于发酵料栽培菌种用量较大,一般1 t原料需购买15~20瓶菌种制成栽培种后用于栽培。

2    常用培养料选择及处理

平菇培养料在菌丝体阶段C∶N=20∶1,子实体生长阶段C∶N=30~40∶1。可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选择合适的配方。常用配方有以下几种。

配方一:玉米芯85%,麸皮10%,过磷酸钙1%,石灰3%,蔗糖0.5%,尿素0.5%,料∶水=1.00∶1.55~1.65。

配方二:玉米芯61%,杂木屑10%,豆秸10%,麸皮10%,玉米面2%,过磷酸钙1%,石灰5%,蔗糖0.5%,尿素0.5%,料∶水=1.00∶1.50~1.60。

配方三:玉米芯60%,豆秸11%,花生秧11%,麸皮10%,玉米面1%,过磷酸钙1.5%,石灰5%,蔗糖0.5%,料∶水=1.00∶1.55~1.65。

配方四:玉米秸秆50%,玉米芯36%,麦麸6%,玉米面3%,盐1%,二铵1%,石灰3%,料∶水=1.00∶1.50~1.60。

选择新鲜无霉变的培养料,将玉米芯、玉米秸秆、豆秸、花生秧等用粉碎机破碎成豆粒大小的的颗粒状,并将其主料曝晒2~3 d,借助太阳光杀死其中含有的虫卵及杂菌。然后将配方所需的玉米芯、杂木屑、玉米秸秆等先浸泡48 h,再将麸皮、玉米面、蔗糖、尿素、二铵、过磷酸钙、水等原料按比例搅拌均匀,堆积发酵,并分期加入石灰水,将pH值调至8左右。

3    培养料堆积发酵

按照比例称好培养料后,选择向阳、地势高、干燥的地方,先铺主料后铺辅料,然后搅拌均匀。拌料一般分为干拌料、湿拌料、粉拌料、水拌料等几种形式。搅拌均匀后,日平均气温在20 ℃左右时,将料堆建成上底宽1 m、下底宽1.5 m、高1 m、长不限的梯形料堆,每隔30 cm用木棒成45°角扎入料堆底部作为透气口,第1、2天加盖塑料布升温。当发酵层温度达到60~65 ℃时,计时10~12 h后进行第1次翻堆,并按料、水比例加入一定量的石灰水;翻堆后重新产生发酵层,当发酵温度再次上升到60~65 ℃,保持10~12 h后进行第2次翻堆,再加入一定量的石灰水和氯氰菊酯800倍液喷洒,以防治害虫;如此进行第3次翻堆,并用氯氰菊酯800倍液喷洒;第4次翻堆时直接散堆,使料温下降停止发酵,并调节pH值,准备装袋播种[2]。发酵时间一般为6~8 d,发酵温度控制在55~65 ℃之间,不能长时间高于65 ℃,也不能长时间低于40 ℃。

发酵好的培养料柔软、不扎手,有“吱吱”的响声,色泽酱褐,吸水性好,有大量的白色雪花状的放线菌分布,闻之有清新的土香味。

4    装袋播种

平菇栽培袋选择低压或高压聚乙烯袋,规格一般为长45~50 cm、直径24~25 cm、厚0.025 cm。先将料袋的一端扎紧,播种时采用4层菌种、3层料的方法,用种量为干料的20%左右,投种比例为3∶2∶2∶3,两头多,均匀分布;中间少,周边分布。然后将装好的菌袋呈“品”字形或“井”字形放入已消过毒的菇棚内,一般为2~4层,并在料袋内插入温度计,菇棚内也应该放置干湿温度计,便于查看和管理,其数量因菇棚的长度来定,一般为3~5个。堆与堆之间要留出34~40 cm的距离,以利散热。菇棚可提前用高锰酸钾熏蒸消毒,并放置2~3 d后,在地面上撒入一定量的白灰,再进行菌袋摆放。

5    发菌管理

发菌期间料内温度控制在15~25 ℃之间,空气相对湿度以60%~70%为宜,每天通风2~3次,每次30 min,室内光线宜弱不宜强,在日光温室内发菌应覆盖草帘和遮阳网进行遮光处理。一般播种后2~3 d就可以发现接种菌块菌丝恢复生长,色泽逐渐浓白,并向两侧蔓延。每隔5~7 d翻1次堆,第1次翻堆要用牙签在接种层部位每隔5 cm扎一通气孔,孔深3~5 cm,以利于通风换气。翻堆时可将菌袋上下对调,并轻敲菌袋,以提高发菌速度。若发现有杂菌污染,可单独放置,不得随意乱放。一般平菇30 d左右菌丝即可长满菌袋,继续暗光培养5~7 d,期间可将袋口两端的细绳解开,增加氧气的供给量,从而提高第一潮菇的产量,促使平菇高产稳产。

6    出菇管理

发好菌的菌袋南北向单层摆放,垛高7~8层,行间留宽80~100 cm的过道。轻拉袋口,形成料壁与菌袋端面脱离的锥体形空间,延长早晚的通风时间,创造10~15 ℃的温差,使出菇温度控制在15~25 ℃之间,刺激出菇,3~5 d后可见针尖状的原基(桑葚期),如若套圈出菇,此时就应该将其套在袋口两侧,并扎紧套圈;7 d左右,可见火柴杆一样的原基(珊瑚期),如果没有套圈此时应拉直袋口;由于此期生长速度很快,在进入珊瑚期后的第2~3天,当原基菌盖大部分达玉米粒大小时(成形期),挽起袋口,将湿度提高到87%~92%之间;出菇期需要一定的散射光,一般出菇环境光线掌握在能够正常看书看报即可,光照强度在500~1 000 lx之间,并增加通风次数、延长通风时间,以保证子实体迅速生长[2]。

7    病虫害防治

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必须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确保达到高产、优质、高效和安全的目的[3]。平菇菌丝生长活力强、生长速度快,具有较强的抗杂菌的能力,但由于管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引起病虫害的发生。当发现杂菌污染时,应先将污染源进行隔离,并用杀菌药剂按比例稀释后注射或滴到污染部位[4]。常见的杀毒药剂有高锰酸钾1 000倍液、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多菌灵800倍液等。若出现线虫、螨类、鼠、蚁、蛞蝓、果蝇、菇蚊等时,可用2.5%溴氰菊2 0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还可用灯光和糖醋液诱杀蝇类;或用毒饵诱杀蛞蝓、螨类等,并保持菇棚内外卫生,清除杂草及枯枝落叶,并在菇棚过道撒生石灰进行消毒处理,用于驱除害虫[5]。

8    采收及后期管理

一般市售鲜菇,以孢子刚进入弹射阶段、菌盖平展、菌盖下凹处出现白色绒毛时采收为宜。采收前3~4 h要轻喷1次雾化水。采收时一手按住培养料,一手握住菌柄轻轻采下,菌褶朝上逐层摆放[6]。在适宜的条件下,由子实体原基长成子实体需7~10 d,平菇1次栽培可采收4~5潮菇。当采完2~3潮菇后,出菇变得稀少,生产中常采用畦床式覆土、墙式覆土、喷营养液、注水、浸水等方法进行后期增产管理。

9    参考文献

[1] 常明昌.食用菌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 崔頌英.食用菌生产与加工[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

[3] 王克银.阴阳结合型日光温室平菇周年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1):19-20.

[4] 任向毅.夏季平菇高产栽培的技术要点[J].现代园艺,2018(14):42-43.

[5] 张建山.日光温室平菇高产栽培技术[J].青海农技推广,2019(3):31-32.

[6] 陈克华,全祖和.平菇半脱袋墙式栽培技术[J].食用菌,2019,41(3):65-66.

猜你喜欢
平菇
平菇成长日记
高温富硒平菇栽培技术要点
看盆栽平菇如何生出财富风景
菇菇成长记
健康时令菜
平菇成长记
香辣什锦菇
香辣什锦菇
王建民:小平菇成就大梦想
江苏:平菇价格上涨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