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肖勍 顾纹铨 梁家亮 黄振展
摘要 为了筛选适合贵港地区栽培的产量高、品质好的优质毛木耳品种,引进了4个毛木耳品种杂交34、黄背2号、丰毛6号、丰毛10号,与本地常栽品种台毛一号进行出耳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丰毛6号和丰毛10号菌丝长势较好,品种产量较高;黄背2号和杂交34后期抗杂菌与流耳能力较差,栽培者可根据需要酌情选择。
关键词 木耳;品种比较;长势;实体形态;抗杂性;产量;转化率
中图分类号 S64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4-0057-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毛木耳又称黄背木耳,其营养成分与黑木耳相似,具有清肺益气、止痛活血的功效。毛木耳粗纤维含量较高,对人体内许多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1]。毛木耳是食用菌生产主要品种之一,随着食用菌产业西移发展,近年来广西毛木耳栽培逐步形成规模。不同的毛木耳品种产量、性状存在较大差异,选取合适的栽培品种是毛木耳种植户获得较高经济收益的前提。一个品种不仅要产量高、质量优良,还要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良好的抗杂性,才能大面积推广,才能保证生产的成功率。为了筛选出适合贵港地区气候条件的更多优良菌株,2019年引进了4个毛木耳品种进行试验试种,分别是黄背2号、杂交34、丰毛6号、丰毛10号,与本地常栽品种台毛一号进行栽培对比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菌株为台毛一号(广西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提供)、黄背2号(山东省寿光市食用菌研究所提供)、杂交34(江苏省高邮市科学食用菌研究所提供)、丰毛6号(山东高刚(金乡)真菌研究所提供)、丰毛10号(山东高刚(金乡)真菌研究所提供)。
供试培养基有母种培养基(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5 g、水1 000 mL)、原种与栽培种培养基(发酵好的棉籽壳90%、麸皮10%,料水比1∶1.2)、栽培袋培养基(棉籽壳40%、玉米芯30%、木糠21.8%、麸皮5%、石灰2%、石膏1%、防腐剂0.2%)。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5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其中以台毛一号作对照(CK)。将培养料按配方称好,混合搅拌,含水量在63%左右,pH值7。建堆日期为2月15日,装袋时间为2月18日(采用23 cm×36 cm×0.05 cm聚乙烯塑料袋,每袋装干料0.8 kg),2月20日接种。采用常压灭菌,温度维持在100 ℃保压6 h。待料温降至28 ℃后在培养房中进行开放式接种,尽量选用适龄菌种,防止接种后感染杂菌造成损失[2]。接种后置于26 ℃培养室遮光黑暗环境中进行菌丝培养。当菌包菌丝长满至底部后(50 d左右),每个参试品种选择180袋,于4月9日搬到龙眼果树园下的林荫棚中直立摆包,每个试验品种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60袋。在毛木耳菌袋袋身分别纵向割3条刀口进行出耳,4月中旬至6月进入常规出耳管理。采收期严格按照采收标准及时进行采收,详细记录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種生长速度及长势
从表1可以看出,以台毛一号的菌丝长势最好,各参试菌株的菌丝生长表现为台毛一号(CK)>丰毛6号=丰毛10号>杂交34>黄背2号。
2.2 不同品种实体形态特征及抗杂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黄背2号、丰毛6号和丰毛10号的耳片大,质地柔软,口感嫩滑,品质与黑木耳相似,较抗污染霉菌和流耳。杂交34耳片中等,且抗污染霉菌和流耳能力较差。台毛一号耳片大而厚,质地较硬,口感脆爽,但后期容易污染霉菌和流耳[3]。
2.3 不同品种采收产量及生物学效率
从表3可以看出,丰毛10号产量最高,杂交34产量最低,各品种产量排序依次为丰毛10号>丰毛6号>台毛一号>杂交34>黄背2号。转化率方面,也是丰毛10号最高,杂交34最低,各品种转化率排序依次为丰毛10号(135.0%)>丰毛6号(127.5%)>台毛一号(98.0%)>黄背2号(90.0%)>杂交34(89.0%)。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从菌丝长势看,对照品种台毛一号表现最好,其次是丰毛6号和丰毛10号,黄背2号表现中等,杂交34较差。从产量看,丰毛10号最高产,比台毛一号增产37%;其次是丰毛6号,比台毛一号增产29%;黄背2号和杂交34产量较低,分别比台毛一号减产9.4%、2.9%。从抗污染能力看,杂交34、丰毛6号、丰毛10号和台毛一号后期抗杂菌与流耳能力比较差,栽培期应该及时采收,并且做好防霉工作,以提高木耳品质及产量[4]。从品种特性看,台毛一号稍硬,有弹性,不易烂边;丰毛6号和丰毛10号产量比较高,质地较软,栽培者可以根据需求选择适宜的栽培品种[5-7]。
4 参考文献
[1] 张丹.毛木耳的研究进展[J].西南农业学报,2004,17(5):668-673.
[2] 马玮超,靳荣线,朱坤.毛木耳高效栽培7个品种比较试验[J].中国食用菌,2017(5):40-41.
[3] 张丹,郑有良,王波,等.四川省毛木耳主要栽培品种出菇比较试验[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4(4):353-355.
[4] 张怀荣.黑木耳立森261菌株的生物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J].食用菌,2014(1):23-24.
[5] 吕明亮.黑木耳袋料栽培品种筛选及栽培技术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0.
[6] 马海霞,屈直,马子龙,等.适宜海南栽培的毛木耳品种筛选试验[J]. 热带农业科学,2018,38(11):7-10.
[7] 张海峰,倪淑君,李景荣.黑木耳栽培品种筛选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4):1033-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