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花,我们的最爱。”2108年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项目——新编越剧《屈原》去年底在浙江绍兴柯桥区蓝天大剧院上演。当天下午,来自江西南昌、江苏江阴和浙江三门、温岭的“花粉”早早地聚在柯桥。
据说,几年前在山西的一场演出,从各地赶来的“花粉”们把花篮从剧场大门一直摆到马路口,一直守候到演出结束。这样的场面对于吴凤花来说,已经是数不胜数。“观众就是我的一切。没有观众,戏曲没有春天,我也没有今天。”吴凤花说。
吴凤花,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浙江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的范派小生。她的扮相硬朗帅气,唱腔可宽厚可婉转,被戏曲界公认为越剧界难得的小生。她凭借着扎实的艺术功底和文武双全的风格,先后两度摘得中国戏剧梅花奖。同时,她也在积极思考和探索着越剧艺术走出去的新路子。
作为绍兴小百花越剧团文武并重的当家小生,吴凤花可以说是当下越剧界少见的一点脂粉气都不染的女小生,在台上常常火热爆棚,也圈粉无数。戏迷都亲切地称她为“花帅”。
从高冠长剑的屈原到血气方刚的杨宗保,从温文尔雅的梁山伯到英雄大义的陆文龙,上至一代君王,下至一介布衣,武至一代枭雄,文至一介书生,吴凤花演谁像谁,演谁都演得出神入化、入木三分。然而,在吴凤花华彩人生的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吴凤花近照A recent photo of Wu Fenghua
作为一位越剧名角,镜头总是无法回避。十多年前,吴凤花因油彩中的铅汞中毒导致皮肤严重过敏,脸色变黑,严重的时候连眉毛都腐蚀掉光。如今,吴凤花化妆,打底油都要比别人多打几层。吴凤花坦言,因为这张“黑脸”,她一度抑郁过,也想过放弃。
偶尔面对镜头受邀采访,吴凤花总会玩笑道:“这样拍我的脸,太残忍了。”但是对“上妆后就忘掉了生活中的自己”的吴凤花而言,兴奋点永远在舞台上。“吴凤花就是一个‘拼命三郎。”同事和了解她的人都这么说。1998年4月15日,在武汉剧场演出的第四天,主演开场戏《断桥》和压轴戏《摄政王之恋》的吴凤花已连续演出10多天,扁桃体发炎导致连续高烧整整3天。台上的吴凤花虚汗直冒,双腿发软,在演高难度动作“飞吊毛”(腾空后翻)时,一个趔趄砸在地上。为了让演出圆满,体力已近乎崩溃的吴凤花在后台稍作休息后,在同事的帮助下,仍然坚持演完剩下的半个小时。演出结束,送去医院检查,发现胸椎第6节和第12节已经压缩性骨折。
去年4月,正值越剧电影《王阳明》拍摄。吴凤花家里先是妈妈住院,接着公公去世,加上又要加紧拍摄电影,一天跑三个地方,每天只能打二三个小时的盹。因为疲于奔命,在一次排演过程中,吴凤花两眼一黑,直接从楼梯上摔下,当场造成手骨骨裂。后来,她为了不影响电影拍摄进度,硬是裹着绷带完成了任务。“为了演好戏,她真的是太拼了!”作为剧团助理的韩红玲说起吴凤花,眼睛不由地湿润起来。
“我在从艺道路上的一些事件,别人不理解。但是我觉得每个人心中的目标定位不同,既然我有现在这样的基础,当下的一些舞台实践、艺术创作又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我是真不想失去。”在吴凤花眼里,舞台充满着魔力。
吴凤花在《屈原》中饰演屈原。 徐继宏 摄Wu Fenghua as Qu Yuan in a Yueju Opera play
1983年,13岁的吴凤花从一万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踏进绍兴县戏曲艺术职业学校的大门,成为越剧班的首批学生。从老生学起,一年半后改学花旦,两年半后专攻小生。1986年,从艺校毕业的吴凤花成为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当家小生,先后主演了20余出大戏和10余出优秀折子戏。
1987年12月25日,是吴凤花一生铭记的日子。那一天,吳凤花拜越剧“范派”创始人范瑞娟为师。这位越剧界的一代宗师饰演的“梁山伯”一角,在解放初就已蜚声海外。从范瑞娟的身上,吴凤花学到了越剧艺术的精华和对观众的敬畏,而这种敬畏,吴凤花恪守一生。
不论身处怎样的舞台,面对什么样的观众,每次演出前,吴凤花都要仔细检查每一个细节,发根一定要剪平,指甲必须剪短,因为饰演男性,不能让观众看到这些不协调的细节。
“她太爱惜舞台,太珍惜观众。每一次演出她都会全力以赴。哪怕是演出中唱错一句词,她都会感到自责和内疚,要唠叨很长时间。用她自己的话说,千万不能对不起观众。她对自己要求太高了,有时近乎苛刻。”韩红玲说。
吴凤花先天的嗓音条件并不完全接近范派,却凭借清纯明亮、高亢挺拔的演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唱腔。“我喜欢舞台上的那种感觉。从我1983年进戏校到现在为止,我还一直在舞台上。因为爱这个职业,所以我喜欢舞台。”
如今的吴凤花,大部分精力依然放在舞台一线和每年上百场的农村基层演出。对她来说,唯观众和节目单上“吴凤花”三个字不可辜负。
吴凤花对表演艺术的坚持,也来自家人的支持。说起家庭,吴凤花深感内疚。“好在先生是教师,知书达理。为了我的事业,先生又当爹又当妈。父母、公公婆婆,甚至兄弟姐妹,都在帮助我、支持我。没有亲人们的支持,恐怕也没有我今天的事业。”吴凤花说得很动情,也很真切。
吴凤花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饰演梁山伯。Wu Fenghua as Liang Shanbo in a Yueju Opera play
越剧起源于绍兴,是浙江的代表性剧种,也是全国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地方戏曲剧种。浙江绍兴小百花越剧团于1986年成立,先后创作和排演了大戏30 余台,折子戏50余出,创作排演的剧目《越女三章》曾荣获中国越剧艺术节金奖。
近年来,绍兴“小百花”既保持年年下乡演出,又不断向外推广交流。吴凤花和她的姐妹们也曾多次应邀赴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泰国、新加坡等国演出,成为浙江文化“走出去”的一张新名片。吴凤花说,这不仅是绍兴小百花的责任担当,更是每一个艺术家的共同使命。
“书房门前一枝梅,树上鸟儿对打对。喜鹊满树喳喳叫,向你梁兄报喜来……”去年9月,在奥地利维也纳博物馆艺术中心剧场,由浙江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吴凤花、吴素英、陈飞、张琳等四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领衔主演《梁祝·化蝶》《穆桂英挂帅》《钟馗嫁妹》《九斤姑娘》……一幕幕经典越剧选段尽显中国戏曲精品的历史底蕴与艺术韵味。
“惊了老外,醉了老乡。传了乡音,连了亲情。”吴凤花说起在奥地利的访问演出,无比兴奋。她欣喜地告诉笔者,此行最大的收获和感慨是她找到了传统戏曲走出去的路径,用乡音传递亲情,用经典融入世界。在她看来,当下正是越剧艺术“走出去”的最好时期。
据悉,当晚观看演出的观众中,既有长年居住奥地利的华人华侨,也有当地的民众,更有从意大利、德国专程赶来的“花迷”们。整场演出历时两个多小时,现场观众无一离场。演出结束,许多侨胞兴奋地说:“今天的折子戏一个比一个精彩,希望奥中友协能够组织更多这样精彩的文化交流演出。”维也纳当地观众也表示,《梁祝》委婉柔美、《穆桂英》精彩刺激、《九斤姑娘》俏皮灵动,完美的唱腔与表演完全超越了语言的障碍,让他们感到无比惊艳。
演出前的化妆室就围满了“花粉”。 徐继宏 摄Fans visit Wu Fenghua in the dressing room before a show.
“這次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的文化交流演出,为远在异国他乡的侨胞带来了袅袅越音,这是遥远的家乡送来的乡音,慰藉了我们的乡愁。这精彩的演出,让侨胞倍感温暖与骄傲。”奥中友协副会长、奥中友协华人委员会永远名誉会长鲁家贤说,“小百花”的演出不仅慰藉了侨胞们的乡愁,也让越剧艺术走进了欧洲,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共享中国戏曲的精华。
同样在去年9月,法国里尔市新世纪大剧院高朋满座,超过1000人次的观众,90%以上都是金发碧眼的国际友人。由吴凤花、李敏、陈雪萍、陈飞、谢群英、吴素英、郑曼莉等7位“梅花奖”得主和国家一级演员联袂主演、被誉为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越剧《梁祝》,赢得了海外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在吴凤花看来,这是当今世界对于中国故事的欣赏和对中国戏曲文化的认可。
随着国外观众对中国和中国文化兴趣的日益浓厚,也为越剧艺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提供了机遇。“艺术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华戏曲应该让世界共享。”吴凤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