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俏言
史乔恩近照A recent photo of Joseph Svadlenka
从史乔恩拿到“西湖友谊奖”的2018年向前推算,他已经在杭州第十四中学(以下简称杭十四中)做了12年的外籍教师了。这12年里,他曾带领数十名学生为服务G20杭州峰会的一线民警教授日常英语,编写《服务G20警务英语手册》。而更多时候,他埋头教书,12年如一日。
对于美国人史乔恩而言,所有教学工作之外的事情都可以先靠边站。他不爱旅行,在中国,没去过除了杭州外的其他城市。来到中国并选择留在中国,或许是他人生中最为“疯狂”的一次举动。
祖辈是农民,父辈是工人,史乔恩出生在美国纽约州一个只能靠知识改变社会阶层的家庭。在纽约,史乔恩成为一名平面设计专业的大学生。而毕业后的他也希望可以用教育去改变更多人的一生。
他开始参与编写教材,从幼儿园到高中都有涉及。与此同时,他开始慢慢接触到了书法、国画、老庄哲学,冥冥之中和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史乔恩的英文名叫Joseph Svadlenka。“史乔恩”这个名字是25年前在纽约,他的中国书法老师给他起的。之后,他就一直沿用这个中国名。
隐在幕后,他是一丝不苟的教材编撰者;走上台前,他则变身成一名高谈阔论的老师。在没来中国之前,史乔恩曾在一所公立大学担任第二语言教师,他的学生是世界各地的移民,他们往往初到纽约,需要快速掌握英语完成过渡。
“中国的学生往往是最努力的。”史乔恩说。在他的班上,当其他人还处在迷迷糊糊的状态时,中国的学生就已经知道要刻苦、要突破。中国文化的魅力和学生的特质,让史乔恩被中国深深吸引。于是,当一个赴杭州的夏令营活动摆在他面前时,他几乎没有犹豫就来了。
一年后,在夏令营结束的那个秋天,史乔恩爬上了宝石山,望着满眼的秋色,他突然就不想走了:“我要留下,留在杭州教书,我热爱这座城市。”
“不是每个人都能当老师的,当老师需要有耐心,更要有奉献精神。”这些年,杭十四中的孩子们英语水平越来越高,史乔恩从教口语到教写作,一直保持着领跑的姿态,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他任教的杭十四中国际部的孩子们,大部分之后都会走出国门。而他不希望改变孩子们的写作习惯和风格,只想通过自己的教学让他们能够更适应不同的文化。他不会搞权威,也不愿意把自己的思路强加于人:“每个人都是学生,老师也是学生,学习就是一个终身的过程。”
在学科领域,史乔恩算是一个严谨的学术派。他认为学术性质的写作才是深入学习一门语言最重要的方式。在写作中搭建自己的逻辑链条,理顺前后的因果关系,这才能真正理解英语本身,光去背分散的单词,不会对整体的表达有快速的提高。
有一种诗意的说法是,当你掌握了一门语言,你就掌握了另外一个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但是在史乔恩看来,英语只是一个工具,是敲门砖,只有与具体的学科结合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史乔恩提倡用英语学习微积分和统计学,在使用这门语言的时候,英语才是“真”的,是落在实处的。
采访那天是周末,杭十四中的校园里偶尔出现几个学生,而国际部的大门是紧锁着的,空荡荡的走廊里很快就能找到史乔恩这间唯一开着的办公室。
进门的时候史乔恩挪了挪面前桌子上的三摞作业本,腾出地方来放纸杯,然后拿起桌子下面的开水壶,给我们倒了水。
史乔恩给学生上课。Joseph Svadlenka teaches a class.
史乔恩批改作业。Joseph Svadlenka grades student homework.
他每周有固定的时间去私人教师那里学习中文,也偶尔会去欣赏一些民族音乐。谈起除此之外的时间,他拿起面前的那摞作业本说,“这才是我要做的事。”
对待工作的严谨和对待生活的“随意”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愿意为了下周一的备课,在周六给自己加班。史乔恩很喜欢中餐,离学校不远的某个中餐馆就能满足他的需求。史乔恩说:“生活不是电影,能活在当下已然是幸福,保持初心就好。”
史乔恩的初心,或许保留着他骨子里散发出的浪漫气质。他的桌子上摆放着各种类型的诗集,他始终觉得诗歌是活着的,他带领学生们参加学校举办的英文诗歌朗读大赛,享受读诗的过程。
他反复提到叶芝的一首《茵尼斯芙里岛》。平淡,踏实,或许这就是他向往的浪漫生活——
我将起身,现在就出发,前往茵尼斯芙里
在那筑一间小木屋,用黏土与篱笆
那里我将拥有九排豆荚,一个蜂巢储存蜂蜜
独自生活在蜜蜂攘鸣的林间空地
我在那将有些许安宁,因为安宁缓慢降落
从清晨的面纱降落到蟋蟀歌唱的地方
那里午夜都是微光,正午都是紫色闪烁
而夜晚充满了红雀的翅膀
我将起身,现在就出发,因为每个白昼夜晚
我听见湖水低声拍打着湖岸
當我站在马路上,或是灰色的人行道上
我在内心深处听见它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