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三进人民大会堂领奖

2019-01-11 09:24:58庞世乾通讯员贾新青李海鹰
中国石化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人民大会堂创效采油厂

□ 本刊记者 庞世乾 通讯员 贾新青 李海鹰

三年三进人民大会堂领奖,这是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50年的厚积薄发,是孤岛人创业创新历程的华丽绽放。

孤岛采油厂成立创新工作室,传承工匠精神,激发员工创新创效活力。王国章 摄

胜利出色,孤岛出彩——连续三年,孤岛人步入人民大会堂,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沉甸甸的荣誉。

2016年7月,时任孤岛采油厂党委书记王培祥捧回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奖牌;2017年4月,胜利油田采油工首席技师唐守忠捧回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8年4月,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副总地质师、孤岛采油厂厂长田波捧回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沉甸甸的荣誉,是责任,是继承,是担当,是激励。

神仙沟畔篝火红

孤岛采油厂党委书记张衍军至今还记得两年前的情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采取直播的方式进行,距离人民大会堂千里之外的孤岛采油厂干部员工和全国人民一道收看大会实况。当王培祥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奖牌时,孤岛采油厂沸腾了。孤岛的每一个会场上,大家都情不自禁地起立鼓掌。

创业创新、知难而进、勇挑重担,在这一刻,都凝聚在了掌声里。

1968年,一群由党员和骨干组成的石油人从华八井出发挥师黄河以北来到孤岛,在神仙沟畔点起了堆堆篝火。从此,这个地方不再荒凉,油流开始涌动。当年5月17日,位于神仙沟畔的孤岛油田发现井——渤二井喷出了黑亮的石油,进而拉开了孤岛油田开发建设的序幕,目前已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01亿吨,产油1.9亿吨,相当于同期全国产量的1/30。

开发建设50年来,孤岛采油厂创造了原油年产量连续12年保持500万吨以上、连续20年保持在400万吨以上的辉煌业绩。孤岛,也从一个荒凉之地变成一个现代化的石油小镇,被称之为“金岛”。

孤岛变金岛,张衍军说,这一过程的根本力量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让党建工作真正成为推动改革发展的“红色引擎”,推动原油生产“稳得住”,改革创新“冲得上”,各项指标“不落空”。

多年来,“四个一”成为孤岛采油厂党政领导班子的特色——原油生产出现滑坡一起上,员工队伍出现倾向性问题一起抓,同三级班子和任免干部一起谈,慰问看望员工一起到。

力量不在胳膊上,而在团结上。全厂200多个党支部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向心力,把员工的智慧凝聚到发展中,让成千上万个基层细胞焕发出无限热情,让50年前燃起的篝火越烧越旺。

激发员工创新创效活力

10分钟的发言,7次被热烈的掌声打断。这是唐守忠在人民大会堂作为产业工人代表发言时的场景。

2017年4月27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唐守忠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传承工匠精神,技能成就梦想。工作28年来,唐守忠先后成功研制350多项技术成果,150多项创新成果被推广应用,拥有46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两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国家级奖励技术,累计创造经济效益7000多万元。

近年来,孤岛采油厂先后有4人获得油田技能大奖,5人获得为民创新奖,17人获得省部级技术能手称号,86人获得局级技术能手称号,激发出员工队伍创新创效的无限活力。

在孤岛采油厂技能操作管理站内,唐守忠拥有400平方米的“豪宅”——唐守忠创新工作室。每逢技能培训、创新成果攻关,各路首席技师会在这里聚集,共同切磋讨论,实现跨工种交流。

如今,孤岛采油厂成立了以油田技能大师名字命名的6个创新工作室,在各三级设立了15个技师工作站,依托工作室、工作站,各专业组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工作开展情况、交流创新心得,全面承担起师带徒任务,带领和帮助一线员工钻研新工艺新技术,让更多的员工成为创新创效能手,使所在岗位成为效益增长点。

用智慧牵出油龙共舞

2018年4月28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劳动和技能竞赛推进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这一次,田波代表孤岛采油厂近万名干部员工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的荣誉。“这是全体的荣誉,是几代孤岛人的共同努力”。

50年前的5月17日,渤二井出油开了“凸起找油”的先河,标志着孤岛油田的诞生,成为胜利油田第二个亿吨级整装油田,随后又有河滩、孤南等5个油田被发现。孤岛油田先后6次被评为全国高效开发油田,河滩油田两次被评为全国高效开发油田。

“圆着铁人的梦,我们牵出油龙舞。”如今的孤岛采油厂,是中国石化最大的三次采油基地,聚合物驱油和稠油热采应用规模、开采技术和整体效益均处于国内同类油藏领先水平。先后有4项开发工艺获国家级成果奖,24项成果、30多项优秀方案和项目获得省部级奖励。

孤岛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敢于创新的历史,孤岛采油厂已成为石油系统的一面旗帜。

技术创新成为孤岛采油厂破解高效开发难题的有力手段。刘云 摄

敢于“凸起找油”本身就是一次理论创新。从开始的“多种设想、一种为主,深浅兼顾、以浅为主,点面结合、以点为主”,到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储产并重,远近结合”,再到新时期的“资源有限、创新无限,解放思想、挑战极限”理念,每一次的理论和理念的升华,都汇聚起强大的技术力量。

孤岛油田也成为技术创新的基地和先导试验的温床,让一粒粒希望的种子生根结果成为现实。面对出砂、油稠这两个绕不开、躲不过、管不住的难题,技术创新成为破解难题的有力手段。

孤岛采油厂先后形成了化学防砂、机械防砂、复合防砂3个系列20多个种类的防砂工艺技术,让滚滚油流穿砂而过。以两项中国石化重大先导试验为主的主导接替技术为老油田二次腾飞插上了翅膀,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作为全油田第一家进行油藏经营改革的采油厂,管理创新也为发展注入了活力和提供了支撑。2005年6月,孤岛采油厂就开始了油藏经营管理模式的探索,专业化管理整合重组同步进行;2016年6月,油公司体制机制建设全面到位。采油作业联产联保共建、内部承包责任模式、优质优价管理、内部模拟市场也相继在油田和石油系统推广。

2017年12月中旬,孤岛采油厂7个联合站的生产信息化建设全面完成,站内数据采集、远程调频、停泵和电动阀控制全部实现自动化,生产管控实现全过程预警。当年,孤岛采油厂输出用工541人,实施业务承揽、外部市场项目8个。

大厂有大作为,大厂有大格局。作为胜利油田陆上最大的采油厂,孤岛采油厂始终坚持用科学的思维定位,用科学的方法破题,用科学的态度解困,把科学理念渗透每一个环节,吨油完全成本控制在40美元以下。

张衍军尤其喜欢荒原上跳动的“石油红”。去年12月,中组部和国务院国资委联合举办了一期央企领导干部培训班,张衍军为学员授课时深情地说,“石油红”与“党旗红”“中国红”一脉相承,也是石油石化行业的文化象征,体现着“一身红装、一心向党,为油田负责一辈子”的责任担当。

猜你喜欢
人民大会堂创效采油厂
两会进行时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六采油厂
如何以巡察监督提升项目管理质量和创效能力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7:57:50
企业创效压力大,我该怎么办?
中科炼化:创效要坚持三个下功夫
一份从田间地头到人民大会堂的报告
人大建设(2020年2期)2020-07-27 02:48:02
俞敏洪在人民大会堂讲话
创业创新创效的企业家 尽心尽职尽责的人大代表
人大建设(2018年12期)2018-03-21 06:00:38
人民大会堂对外开放的幕后故事
党史博览(2016年7期)2016-08-06 18:19:00
吴起采油厂提前8天完成248.2万吨原油生产任务
现代企业(2015年1期)2015-02-28 18:4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