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瑛
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育理念。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处理,以微视频形式向学生传递引导信息,让学生借助网络交互平台展开自主式学习,以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这是翻转课堂的基本操作形式, 而传统课堂教学大多围绕教师讲解。 在“新课改” 大背景下,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成为共同认知, 教师由课堂主宰变成教学服务者, 这无疑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翻转表现。 教师要正视翻转课堂现象的存在, 并给予更多关心和研究, 由此对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操作展开实践探索,以便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化学学科教学有自身学科特点与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实际需要,设计翻转课堂相关视频内容,利用快捷网络信息平台展开教学发动,由此对课堂教学形成补偿与强化。
设计化学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有课堂导入意识,特别是借助多种媒体手段展开教学引导,运用多媒体强大展示功能,由此对学生学习思维形成重要冲击。初中学生对多媒体视频信息存在特殊敏感性,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心理展开教学设计, 利用丰富多样的微视频展开教学调度, 势必能够形成多点激发的效果。 在把握微视频投放时机时,教师需要有筛选意识,课堂教学之前投放微视频,可以发动学生展开丰富的预习操作;课堂导入阶段投放微视频,能够成功激活学生学习思维,引导学生逐渐走进课堂核心。
比如, 教学鲁教版初中化学《水分子的变化》,教师利用微课视频形式将“水”的组成、性电解水的结论等内容逐一进行展示,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学习路线,比如水的性质,主要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进行解读。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比如颜色、状态、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比如氢气有可燃性、水通电能分解等。学生依据微课视频展开教材梳理性学习,并自发展开学习讨论,课堂学习研究气氛浓重起来,比如电解水的结论,视频中从诸多方面给出结论,然后让学生进行学习回顾,逐条落实结论的形成。
教师利用微课视频进行教学梳理和调度,由此给学生规划清晰操作路线。 化学学习离不开定义解读、性质归结、结论展示等内容,若教师利用黑板进行操作,学生大多没有心理触动; 若利用视频形式进行展示,由此做到图文结合,可以给学生带来直观感知体验,教学调度效果就会显著呈现出来。
翻转课堂主要是以微视频形式呈现,教师在微视频设计、投放、解读、 讨论、 评价等环节都要给出必要干预, 引导学生顺利进入微视频设计的学习情境之中。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妨以任务单形式为学生投放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多重实践中形成学力基础。 化学概念理解、 化学推理解读、化学实验操作等,教师都要给予必要的引导和解析,由此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微视频设计中引入任务单,并对任务单进行详细解释,在学习方法和操作程序上给予更多解读和帮助,都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学习感知机会。
启动任务单是学生自主学习操作的重要形式,教师要对任务单内容进行多重优化,由此提升任务设计的契合性,比如教学《溶液的形成》时,教师为学生准备任务单,并以多媒体形式展示出来: 认识溶解现象,理解溶液、溶剂、溶质的定义,了解溶液的基本特征;理解溶液的形成和构成因素,了解吸热和放热现象;了解溶质和溶剂相互选择以及溶液的生活用途。任务单投放之后,学生积极行动起来,针对任务单逐条落实。 教师跟进给予更多指导, 帮助学生顺利建立学习认知基础。 特别是学法支持方面, 教师让学生通过对多种现象进行观察, 并展开阅读、 思考、交流、归结,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帮助学生尽快掌握相关原理,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和视频信息,促使学生顺利进入训练操作环节。
教师以任务单形式展开教学布设,让学生依据任务单进行学习操作,成功调度学生学习训练的主动性。学生有一定学力基础,面对教师布设的任务单,大多数学生都能独立完成,教师跟进指导,并给学生提供更多帮助,由此确保任务单顺利落实。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特别是探索性实验是构建化学学科理念的基础。教师要对教材中的化学实验内容进行详细规划和调整, 为学生布设更多学习探索机会, 让学生在不断实践操作中形成崭新体验认知。 在探索实验中引入微视频,这无疑属于技术创新。化学实验操作对环境要求较高,在很多情况下都难以成行,为让学生对实验有更真切的体会,教师利用微课视频形式,对探索实验进行模拟展示,也能给学生带来一定感知和体验。微课视频以动画形式呈现,避免出现观察死角,而且可以多次反复播放,学生观察更为细致,助学效果则更显著。
化学实验操作需要有特定环境,教师要对实验内容进行筛选,若能让学生自主操作实验,无疑可以对学生形成更强烈冲击,比如教学《空气的成分》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展示实验,由此为学生提供观察机会: 首先将实验器具拼接好,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然后进行实验操作。 学生根据教师操作进行细致观察,当教师完成实验之后,很多学生依然没有掌握实验操作要领, 让其自行操作实验, 还存在许多困难。 教师利用动画视频形式, 对实验操作过程进行多媒体播放, 引导学生观看视频, 并对实验操作细节进行讲解,学生经过多次观摩,终于掌握实验操作要领。当学生自行展开实验操作时,都能顺利完成相关任务。 教师对学生实验进行验收, 对学生实验认知进行归结评价, 确保课堂学习顺利展开。
教师为学生进行示范演示实验,并利用动画视频形式进行强化训练,由此给学生提供更多观看的机会。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步骤,确保探索实验顺利推进。翻转课堂的主要特征是让学生自行操作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多媒体视频具有直观性特点,教师利用微课视频进行教学调度,并给学生规划清晰学习思路,由此促使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学习,学习成效则更显著。
化学与学生生活存在密切关联,教师在化学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生活认知基础有科学判断,并针对学生生活积累情况做课堂教学设计和调度。 在教师利用微课视频以及学生学习活动结束后, 为学生布设一些微视频训练任务,让学生通过网络交互平台展开互动学习, 这是信息技术的拓宽性运用, 可以无限延伸课堂教学长度和宽度。 初中学生大多有主动运用网络交互平台的意识,其技术运用不存在问题,教师需要正视学生学习认知基础,让学生结合生活认知积累展开课外化学学习。搜集生活案例信息、展开实地观察、进行生活实验等,都属于化学生活化学习的范畴,教师要科学设计、创新调度,由此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化学自觉性。
学生生活认知存在个性表现,教师对学生学力基础要有充分了解,由此提升教学设计的匹配性。比如,教学 《氧气》 相关内容时,教师在教学之前便给学生投放微课视频, 视频中展示图片信息并给出问题设计,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思考问题了解氧气的性质。比如登山时,登山者要带上氧气罐;潜水时,潜水员需要带上氧气瓶;医院里病人呼吸困难时, 需要吸氧。 学生从视频观看中对氧气用途有了更多了解, 教师通过视频为学生布设预习任务: 阅读相关内容,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以及氧气实验室制法等内容。学生根据视频展示情况, 很快明确学习路线。教师跟进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并给学生更多技术支持,由此确保学生自主学习获得圆满成果。为让学生能接轨生活学习相关内容, 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设生活制氧探索任务,学生对上述任务存在更多探索兴趣,纷纷展开讨论。教师为学生投放预习阶段的微课视频,为学生展开有效预习创造良好条件。当学生自然进入课堂学习之后,教师又给学生布设自制氧气的挑战性任务,将学生学习热情点燃。学生具有主动探索的欲望,教师对此要有更多调查, 由此调整教学设计方向, 从而为学生准备丰富多彩的实验操作活动, 同时借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从而对全面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供重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