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技课程立足创新 培养学生技术素养

2019-01-11 23:53:27徐健健
中小学校长 2019年7期
关键词:劳技素质教材

□徐健健

劳技课程的教学标准为“培养教育对象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而怎样才能做好劳技课程教学工作,怎样通过教育措施与教学策略的应用, 使得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是小学劳技课程教学必须深入思考和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创新能力对于劳技课程教学的作用与意义

劳技课程教学是主要以素质教育为方针,培养小学阶段少年儿童劳动技能与综合素养的学科,因而要做好小学劳技课程教学工作,不能仅仅依靠学生死记硬背教材知识来实现, 只有让学生通过劳技课程学习, 有效提高其对劳动技能的认知与掌握, 培养综合素质,才能真正实现劳技课程教学的目标。因而从创新入手展开教学是做好劳技课程教学的重要突破口。创新是重要的素质与能力,以及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劳技课程教学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教育对象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因而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教学的原则, 在基础教育领域贯彻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 以及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小学劳技课程教学研究工作的根本原则与方向, 是劳技课程教学中贯彻创新理念、 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展劳技课程教学,才可以使得学生劳技知识学习真正起到发展素质与能力的重要作用, 使得小学劳技课程教学的目的与方针得到体现, 促使学生获取相关素质与关键能力, 由此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从而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以及成为合格的劳动者, 奠定坚实基础。

二、以工具与材料为切入点,进行设计创新

首先,让学生更好认知工具与材料知识,从而为创新素质与能力发展打下基础。对创新素质与能力培养而言,首先需要具备创新的基础和对象,不了解什么是常规,也就无所谓创新,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与能力,第一步要让学生了解劳技领域的常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劳技课程教学中不仅仅局限于教材范围内的知识教学,还应向学生普及劳技工具与材料常识, 让学生了解劳动技术经常涉及的工具与材料及其在劳动应用中的一般规则、使用方法、使用原理,从而使得学生能将常规方法改进作为创新思考的切入点,真正理解创新意义与价值,并通过认知工具与材料知识,为发展创新素质与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其次, 教导学生读懂设计图示,启发进行创新思维。劳技课程里面存在诸多图示,掌握与认识上述图像化知识的呈现模式,可以让学生理解怎样通过图示,学习工艺技术原理, 以及怎样通过观察图示,了解陌生技术知识。因而,教师要提升学生劳技课程学习能力与水平, 以及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与能力, 首先要从学习方法和策略入手, 由此让学生读懂设计图示,促使学生通过读图,认知技术原理与方法,从而具备独立认知思考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劳技知识学习不局限于跟随教师知识认知, 而通过掌握学习工具与学习方法, 具有独立认知陌生劳技知识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进行脱离教材内容的引申教学, 将教材中的图示进行必要改动, 即针对教材以外的同类技术知识, 让学生训练通过观察图示,理解同类技术知识原理。比如,在编结艺术一课学习中,教师可以将教材中设计好的图示稍加改动, 用图示来展示水手结的编结方法,启示学生发动创新思维,通过观察图示探索怎样打水手结。这样,通过创新教材中的图示,使得学生更好理解劳技课程学习中的图示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由此提升学生劳技的综合素质。

再次,把握技术要点,凸显创新设计。要让学生了解到,通过充分理解技术原理,并发现技术上存在的不足,然后进行创新,才能使得劳技课程教学水平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因而, 劳技课程学习并非死记硬背知识, 而需要掌握劳动技术原理与技术要点, 并通过充分理解技术, 由此获取技术改进和创新能力——这才是劳技课程学习的根本方向。 新教材里面的“金点子”栏目,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教材设定,通过让学生在掌握与理解技术要点之后,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创新思维,由此探索 “金点子”, 从而使得学生真正理解学习劳技知识的方向。

三、培养学生操作探究能力,通过实践推进技术创新

鼓励自主探究, 推进技术创新。劳技课程学习中涉及诸多应用性知识, 对于上述类别知识的教学, 若教师仅仅停留在理论教学上,而不注重让劳技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的结合,那么学生对劳技知识的认知就会片面,难以通过记住教材中的劳技知识而理解技术原理, 以及掌握技术在现实中的应用途径。 所以, 应针对教材里面提到的劳动技能, 在保障安全性与可操作性基础上, 让学生亲自实践, 进行技术应用操作, 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推进技术创新。这样, 通过结合实践操作的劳技学习, 可以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上学以致用, 从而使得学生加深对劳技知识的认知, 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比如, 新教材里面 “巧手站” 中的知识, 涉及的很多素材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素材, 对其进行准备并实践其中技术知识,对一般学生家庭完全可以达到,因而教师可以利用教材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活动。比如,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编织小挂件,由此促使学生掌握编制操作知识,并且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创新,探索并找到更好编织方法,由此可以更省时、省力。这样,通过鼓励学生亲手操作,并进行技术创新,使得学生对劳动技术的理解与掌握更扎实, 并且培养和发展创新素质与能力, 从而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供强力支撑与推动力量。

掌握验证改进方法,概括技术创新要领。劳技课程里面的加工制作是学生技术素养培养的关键学习内容。要让学生学好上述内容,不仅需要通过对加工制作知识的讲解, 让学生理解制作原理, 同时教师可以在保障安全基础上,组织学生亲身实践,由此体验怎样在现实中进行制作。通过学生亲身实践, 促使了解制作知识的方方面面。而在组织学生进行制作实践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加工制作方法的创新,由此让学生打开思路、充分思考。比如,这样的加工制作方法 是不是依然存在可以改进的地方; 若进行改进的话,应当从哪方面进行改进。同时,可以通过启发促使学生尝试自主探索改进的方案和设计, 甚至可以让学生尝试改进方案的落实, 由此实践验证改进方案的效果。 通过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并亲手验证,促使懂得分析加工制作的技术原理, 通过实践验证创新、 概括技术创新要领, 从而为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加工制作提供帮助。通过结合实践的加工制作知识学习,能够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创新程序与检验措施,由此掌握技术原理、概括技术创新要领, 从而促使学生提升自主学习与技术创新能力。

劳技课程教学是立足培养学生劳动素质与能力而开展的教学,因而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上需要注重实效, 而不应拘泥于让学生死记硬背教材知识, 毕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教师结合具体实务、深入研究探讨,由此获取创新发现和实践应用。教师需要秉持对教育负责以及对学生素质与能力发展负责的态度, 积极探讨与实践并不断修正以往教学中的不足, 才能真正把劳技课程教学水平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猜你喜欢
劳技素质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人本”思想在小学劳技培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名师在线(2021年11期)2021-05-06 05:31:54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30
劳动技术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应用
小学科学(2019年4期)2019-01-14 04:11:45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劳技教育使农村小学生受益
中国火炬(2009年2期)2009-07-24 14: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