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宜兴市城北小学 曹燕琴
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的主要途径,也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从2001年实施科学新课程以来,科学探究的理念已在广大科学教师心中扎下了根,但工具性、功利性、单向性的学习观使得科学学习被浅化和窄化,从而导致学生的科学探究表面化、浅层化和表演化。深度学习作为学习科学的一个热点话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努力的方向。如何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成了当今小学科学教学的价值追求。那么在深度学习观下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呢?
深度学习观下的科学探究首要任务是让科学探究变得像“寻宝”那样有趣,以此来激发学生求知的热诚,唤醒探究的兴趣,从而主动思考、积极体验。在这种探究中,学生是学习真正的主人,对探究会有强烈的自我需要,学生在探究中享受到学习带来的幸福感与成功感。
深度学习观下科学探究的驱动力是一个人的好奇心、求知欲。因此,教师要从儿童心理特点出发,回归儿童的生活,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全部看成重要的资源,引导儿童主动探索,并充分感受探索的乐趣。在课堂上,教师要设计生活化的情境,把学习内容建立在儿童生活经验基础上,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并探究,惊喜地发现生活中处处是科学,从而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收获生活馈赠他们的“惊奇”,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对自己的意义,感受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身边。
教育心理学指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是激发儿童学习动机的重要条件。”针对学生好动、好奇、好探究、好想象的特点,教师要用多样化、富有趣味的教学,致力于唤醒、激活学生内心深处的渴望和需要,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焰,激发学生做科学、玩科学的热情。
当学习者注意到一些令他们感兴趣、觉得惊奇或者有疑问的现象时,探究的过程就开始了。教师可以设置一个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的场景,用图片、游戏、魔术、谜语等方式设置具体场景,让学生有新意的、疑难的、需待解释事物的感觉,从而积极开启学生的科学探究之旅。由于小学生注意力持久时间不长,教师可以用学生喜爱的游戏组织探究,不断用正面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以保持学生对“寻宝活动”的持久兴趣。
深度学习观下的科学探究不但有趣而且是有序的,它摆脱了由于探究目标模糊、探究材料针对性不强等原因引起的无序和混乱,教师在其中充当指明方向的向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在科学探究中理解探究,在探究中理解科学本质。
思维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活动,科学思维是科学学科最本质的特征。深度学习观下的科学探究提倡的学生主动参与不仅仅表现在外部行为上的主动参与,更表现为内在思维上的主动参与。只有思维参与的探究才是我们期望的、有效、有深度的科学探究。
让探究像登山那样辛苦,教师就要遵循科学探究的程序,在教学中突出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这些基本要素,体现思维的条理性和有序性。学生在研究问题时必须积累丰富的思维材料,进行理性分析,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在动手实践中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分析科学事物之间的联系及关系;在交流中运用了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推理、类比等思维方法,分析实验事实与已有理论的矛盾、寻求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总之,学生在提问、猜测、预测、假说、探究这些环节中,质疑能力和表述能力得到提升;在反思、筛选、修改、反驳中,逻辑推理能力得到锻炼,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
科学探究目标是探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探究像登山那样辛苦,就要创设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场景,让学生敏锐地发现并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在众多问题中筛选出可以通过科学探究解决的问题,能针对该问题进行合理的猜想与假设,并能根据研究提出可以进一步探究的科学问题。引导学生选择探究内容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明确本课的具体目标,建立持久的信念,有目的、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
教师在科学探究前,要舍得安排一定时间帮助学生明确探究目标、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设计探究方案、自主选择收集证据的方法。基于目标制定研究计划的意义在于明确流程、指点方法、启发思维,帮学生把科学探究从“无序”变为“有序”,从而懂得如何去有序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科学探究后的研讨活动是一节科学课最宝贵的时间,它对学生的科学学习具有非凡的意义,既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同时也是使科学探究理性化的一个重要方法。
让科学探究像登山那样辛苦,教师不要直接把科学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要在活动后组织学生进行科学研讨。科学研讨中要引导学生共享与分析、整理主要活动中获得的信息,包括各种发现、想法、问题的过程,并引导学生将活动中收集的各种证据通过绘画、图表、文字等方式加以处理,要求他们在展示交流过程中进行评价和反思,学生利用综合、概括等方法,从中逐步抽象建立起科学概念。
在科学研讨中,教师要选择一个恰当的时间开始,要智慧选择第一个发言者,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发现学生发言中相互矛盾的地方,选择合适的时机提醒大家讨论。当教师感到发言的学生没有讲清楚,需要要求他们解释清楚。当感到某一学生使用某一个词会造成不恰当的想法时,教师解释词语的正确含义。当几个学生发言谈到了矛盾的事实时,教师可以从看上去不相干的观察和发言中把矛盾抽出来。当学生讨论离题,或者在细节上纠缠,影响讨论的深入时,教师要把讨论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去。学生在科学研讨中,思维从模糊到清晰,从而建立科学概念。
深度学习观下的科学探究是自由的,是去功利化的。学生处于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境愉快,情绪饱满的状态下,他们既积极参与,又充分尊重他人,在讨论中敢于发表自己意见,又善于倾听他人意见。深度学习观下的科学探究中具有快乐、和谐、平等、合作的氛围,生生关系、师生关系非常和谐,学生有诸多自由思考、自由选择、自由发表见解的权利,学生在这种自由的氛围中进行自省、产生智慧。
深度学习观下的科学探究需要有效的课堂管理作保障。深度学习观下科学探究的民主、自由是以课堂的秩序、规则为基础的,没有有效的课堂管理,就不会有深度学习发生。有效的课堂管理不仅能使探究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还能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和质量,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与之相反的是,混乱的课堂管理则会阻碍科学探究的顺利开展,影响学生自主科学探究的效率。
因此,教师要在民主、自由与秩序、规则之间寻找一个结合点,在课堂管理中发扬民主作风,让学生同时也成为班级课堂管理的主人,想办法、出点子,建立一套科学的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在实践中锻炼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科学教师应根据班级实际灵活选用科学积分制、组长轮换制、权力监督制、行为达标制、定期反省制、自由选择制、友爱帮扶制等,从而将科学课堂管理落到实处。
深度学习观下的科学探究需要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作为环境基础,因为学习并非纯智力活动,而是需要积极的情感去助推,愉快的情绪会使人产生更有效率、更富有创造性的想法,会使人更积极地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式。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地表现和发展。由此可见,课堂气氛是学生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通过影响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情感体验等方面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在深度学习观引导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精神助产士,他们尽力为学生的科学探究创造安全、舒适、有吸引力的课堂气氛。教师带着一颗宽容的心,把微笑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教师应用积极的心态,每时每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信任以及积极的期待。教师努力将严格、热情和关心人三者结合,建立和谐、真诚的师生关系和学生间合作、共赢的生生关系。在这种良好积极的课堂环境中,学生才会拥有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和空间,拥有自由思想权利以及自由表达的权力,学生才会得到成长。
科学探究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一个永恒话题,相信在深度学习观的指引下,科学探究定会摆脱浅表化、表演化,逐渐走向理性探究的轨道,学生会在探究中学会探究,在探究中学会学习,在探究中得到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