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牵小手,阅读向前走
——浅谈对统编版语文教材“和大人一起读”的点滴认识

2019-01-11 22:20江苏句容市华阳中心小学邱美玲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31期
关键词:大人读书家长

江苏句容市华阳中心小学 邱美玲

“和大人一起读”是统编教材中新增加的一个板块,它的出现好似为学生的起步阅读指导提供了抓手,一直以来备受教师和家长的高度关注。这是新教材的独特之处,也是幼小衔接的学习方式,通过这样一种设置来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让刚刚踏进小学的学生不会整天都是“a、o、e”而感到枯燥无味。这也是学生、教师、家长从未接触过的全新的栏目。面对新栏目,该如何展开、如何把握呢?笔者想结合平时的部编教材培训谈谈自己的点滴认识。

一、什么是“和大人一起读”

“和大人一起读”是一种阅读材料。整个一年级的两本教材中提供的16篇阅读材料生动有趣,节奏明快,具有儿童文学的审美价值,是让学生爱上阅读的催化剂。“和大人一起读”也是一种阅读环境。艾登钱伯斯教授在他的《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一书中特别强调,要做一个“有协助能力的大人”,他认为妈妈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和能力的最重要的大人。亲子阅读是家庭阅读最重要的形式,试想,每天晚饭后,孩子依偎在大人的旁边,共同翻阅同一本书,这种“和你在一起”的愉快感受,本身是不是也充满了幸福感呢?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固定的阅读时间,这样主动阅读的意识也随之增强。“和大人一起读”更是一种阅读方法。如果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有一位值得信任的大人为他提供各种协助,分享阅读经验,那么他将可以轻易地排除所遇到的各种阅读障碍,会凭着大人一路走来的丰富阅读经验,去学习大人的阅读技巧,品味其中的艺术,慢慢地树立起阅读的信心。

二、开展“和大人一起读”的意义

在全民阅读的社会大背景下,开展“和大人一起读”无论是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还是提高国民阅读素质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形式。学生刚进入一年级,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黄金时期,而此时的他们识字量低,且每个学生对于阅读的热情和渴望程度也不尽相同,必须要有大人领着他们走进童书的世界,在学生与童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也就是说,如果此时学生身边爱阅读会阅读的大人越多,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可能性就越大,他的阅读能力也会越强。

《用好部编本语文教材的“3+1”教学改进建议》一文指出: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离不开“师长”的密切配合。其中“师”不言而喻就是指教师;而“长”所指代的角色却有很多,包括家长,也包括邻居、亲戚,甚至比自己大的、比自己知识多的哥哥姐姐们,在这些角色中,家长是最不容忽视的。该书主编温儒敏教授说:“教师要把家长从“刷微信”中“抢”出来陪孩子读书学习——陪伴孩子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我们的教师有责任教家长实现这种教育,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家庭,让家长从手机中解放出来,多陪伴孩子,多与孩子一起阅读交流,这无疑是在为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让家长们配合为孩子营造家庭阅读氛围,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三、怎么“和大人一起读”

明确了这个板块的设置特征和意义,那么该怎样借助这个设置让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索:

(一)创设积极的阅读氛围

1.随心所欲

我们在看外国电影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些“和大人一起读”的画面。电影中的爸爸妈妈总是搂着孩子读,很少见到像我们中国的孩子一样在书桌前正襟危坐着读;而且读书的地点也一直在变,大树下、沙发里、花园中、床头边……到处可以读;而爸爸妈妈们读书的样子,也让人忍俊不禁,时而张牙舞爪,时而龇牙咧嘴,时而挤眉弄眼,常常能读到孩子哈哈大笑。可见,这样随心所欲、没正经样地读,秘诀无非就是把故事读成故事。大人们为了孩子,可以读得很幼稚,把自己“读回”童年去。

2.各自为安

中国的家长很难接受上述那样的读书氛围,他们更愿意接受各自读各自的方式,也就是:大人在读书,孩子也在读书。也就是孩子和大人各自读自己喜欢的,谁也不打扰谁,但是形式一定是要在一起读。其实阅读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和文字、和自己的对话,是私有的享受,和大人一起读时,大人是不能替代孩子读的,也不应指挥和左右孩子读,应该给孩子更多的空间。而大人不妨趁着这个时候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

3.装模作样

现在多数家长工作繁忙,没时间读书,或者根本不爱读书,那就要学会“装”。一是要舍得花钱,往孩子的书包里“装”书。所有的家长应该都期望自己的孩子爱读书,因此会拼命挣钱恨不得给孩子买上整屋子的书,但并非仅仅这样就行了。第二,还要“装”作很感兴趣的样子,当孩子跟你说起:“爸爸,我今天读了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此时无论如何,你都要装作很感兴趣的样子问:“啊,这么好玩呀?快说给我听听,我也好想知道。”不过,这实在不是一个好的做法,实属无奈,毕竟现在的家长大部分就这样的状态,“装”是他们为人父母在陪孩子读书这条路上必须有的姿态。

(二)给孩子建立一个书架

曾经有阅读推广人做过这样的调查研究,他们发现:如果一个家庭中配有书架,而书架上的书达到了200本,那么这个家庭中的孩子爱上读书的可能性可以达到60%。当然这里的200本书不是说买一个书架放在家中,然后一下子买200本书放到书架上,这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但是笔者认为,书架上的书应该是长年累月积累出来的,平时爸爸妈妈有空的时候陪着孩子一起去书店逛逛、翻翻、找找,这样每次买几本书回去,如此不断地积累,逐渐把书架充实丰盈。同样的做法也适用于我们的教室,教师们要精心打造班级读书角,不断充实图书角里的图书,不断提升学生对书的热情。

(三)大声为孩子朗读,由听爱上读

1979年,美国阅读教育专家崔利斯自费出版了《朗读手册——大声为孩子读书吧》一书,向大家介绍了培养阅读者最有效的方法——大声朗读。1985年,美国“阅读委员会”也发布了一项名为《成为阅读大国》的报告,肯定了大声朗读的迷人魅力。报告中指出:为孩子朗读,能够建立孩子必备的知识体系,引导他们最终踏上成功的阅读之路。2017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朗读者》更是掀起了全民阅读的热潮。大量事实证明,朗读不止在屏幕上有效,在课堂上、在家庭中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大人,在把孩子引向阅读之路的过程中一定不能错过这样的好方法,多选择一些适合大声朗读的书(情节发展的节奏较快的,人物形象鲜明丰满、好人坏人一眼就能分辨的,对话明快易读的,没有大段景物描写的)为孩子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不要一口气全部读完,可以在留有悬念的地方停下来,让孩子参与进来,想象后面的故事会如何发生;也可以适当提问,甚至可以让孩子自己提问,这样的简单参与更能激起他们对阅读的渴望。

(四)用丰富的阅读活动打开“和大人一起读”的切口

低年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在进行阅读时无法像大人一样持续很长时间,这期间还需要大人适时、适当地干预。在陪伴孩子“一起读”的时候,开展一些丰富的阅读实践活动,这样既可以增进大人与孩子之间的阅读沟通,也能很好地保持孩子对阅读的热情。选编进“和大人一起读”这个板块中的文章,有的是孩子们在幼儿园时早就唱熟了的儿歌,如《小兔子乖乖》《拔萝卜》等,大人可以结合音乐和孩子一起再唱一唱,然后再回忆还有哪些这样的儿歌,孩子很自然就会想到《小老鼠偷油》《数鸭子》等,帮他们树立起阅读的信心。有的是经典故事的缩影,如《狐狸和乌鸦》《孙悟空打妖怪》等,在和孩子一起读完之后,可以跟他们讲讲《西游记》的故事,关于狐狸的故事等,让他们对故事心存热爱。有的是和生活紧密结合的,如《胖乎乎的小手》《小松鼠找花生》等,读完之后可以让孩子结合自身谈谈自己也为家人做了哪些事,还有什么也像花生一样长在地底下的呢?……这样,可以通过生活经验让阅读更真实。

开展“和大人一起读”,就应该让孩子在大人的陪伴下进行无压力的阅读。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慢慢学会自主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能有的孩子需要“和大人一起读”的时间长一点,但笔者坚信,只要大人始终坚持和孩子一起阅读,孩子们一定会在阅读这条路上走得平稳、久远。

猜你喜欢
大人读书家长
大人都不知道的事
让我们学着长成一个大人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假如我是大人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我们一起读书吧
一觉醒来给你大人级卷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