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合唱教学,需要一颗沉潜之心
——小学班级合唱教学实施的有效途径探究

2019-01-11 19:59:07福建省厦门市莲花小学杨溪东
小学时代 2019年11期
关键词:沉潜声部节奏

福建省厦门市莲花小学 杨溪东

合唱训练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以普通班级为单位的合唱建制,合唱成员无法严格选拔、训练,素养参差不齐。如何依靠每周两节音乐课,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合唱的基本技能,养成合唱的基本素养?笔者长期在一线教学岗位上,针对小学班级合唱的日常组织教学、音准训练以及多声部合唱教学的多年“沉潜”实践体验,浅谈体会如下:

一、小组合作“沉潜”——学习小组构建班级合唱协作架构

从一年级新生入学开始,首先通过对各个班级新生的音乐素养情况的全面调查,建立原始档案,初步建立班级学习合作小组。将每个班级按合唱声部要求,每班大约45人左右,分成8个小组,分别按音乐唱名“DO,RE,MI,FA,SOI,LA,TI,DO”进行命名小组。每个小组5~6人,以2~3名学习伙伴为单位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男女生搭配,分别按A,B,C组进行命名(如:第一小组为A1,B1,C1,以此类推),每个小组,可以分成三个小声部。以四个小组为单位,全班分成高、低两个声部。以两个小组为单位,全班划分为四个声部。通过班级分大组、小组、声部的“网格”布局,为日后的班级合唱教学提供小组合作学习、训练、检查,提供多声部节奏、器乐、合唱训练组织协作架构。

二、合唱礼仪“沉潜”——常规课堂礼仪,培养合唱意识

从低年级起,建立课堂师生问候、告别合唱音乐仪式。当低年级学生听着教师弹奏的音乐,分队逐次踏着音乐节拍走进音乐教室,按照小组合作,声部划分的座位坐好后,听着教师弹奏音乐,用歌声向学生亲切问候,并要求学生合着音乐伴奏,用微笑,柔和的音调回应老师问候。歌词的旋律可以根据年级的进行变化,先由一年级的单声部齐唱,逐步拓展为中高年级的轮唱,至三四声部简易合唱。通过课堂合唱问候、告别仪式,不仅养成学生从小听伴奏、看指挥的习惯,还要逐步树立聆听小组合唱声部进入声部合成的“听唱”意识,长此以往,也培养了班级合唱的“听、看、唱”的多维联觉的立体合唱意识。

三、听力发展“沉潜”——常规听觉训练提升多声部辨听能力

1.运用固定音高乐器,辅助听力训练

建议小学低年级学生,从听辨音区开始听力训练。教师利用固定音高乐器,如钢琴、口风琴等,提示学生在高、中、低音区弹奏音高时,分别用晃头、轻拍小腹、轻拍大腿进行反应示意。经过不同音区的对比交互听辨,反复巩固练习,可以提高听辨难度,接着训练音阶音高听唱意识,构唱自然和声音程,逐步养成用和声音程寻找音阶或声部的音高位置。

2.借助柯达伊手势,辅助音高训练

教学中,借助柯达伊手势,辅助音高训练;通过听琴辅助柯达伊手势进行歌曲旋律辨听和简单乐谱识记,大小三、六度音程构唱,逐步过渡到分组进行三四个声部的和弦模唱;通过听、唱、结合手势辅助,以巩固学生对基本音阶、音程、和弦的和声音响效果记忆。

3.借助网络资源,培养多声部听觉

从小开始多声部听、唱、奏听觉训练,更有利于小学各个学段班级合唱意识的培养。在充分挖掘课内多声部音乐聆听素材的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选取合唱影音范本,储备课堂合唱谱例影像同步资料,如:中外童声合唱歌曲50首,全国中小学生文艺调演的优秀合唱作品精选,都是不错的多声部合唱的资料选择。选听的作品难度,可以根据学段班级的接受程度,从轮唱、二部合唱、三部合唱、四部合唱逐步推进。

四、多元节奏“沉潜”——声势律动体验节奏多元协作

1.卡农节奏训练,培养学生多声部间的独立

协作能力节奏

卡农是多声部节奏训练的基础,它可以培养学生逐步保持个人在多声部间的独立协作能力。在编配低年级的节奏卡农练习时,首先应该关注单声部节奏的疏密结合排列次序。

如:2/4 X X I XX XX I X — II。 其次注意恒拍速度练习,由慢到快,培养集体协作的稳定的节奏感,为后续的歌唱卡农做知识能力的铺垫。

2.设置音乐意境,开展节奏趣味训练

儿童天性好奇,更喜欢模仿、扮演角色游戏活动,因此在音乐意境中,适度地融入节奏趣味训练,会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注意力和参与度。例如在《可爱的小象》一课中,让学生分组选择扮演不同的角色:小象的鼻子长又长:X —;小象走路稳又稳:X X;采用先分后合轮训。先通过单声部徒手节奏练习,再依次有序递增多声部的练习方式,反复训练,达到准确节奏拍击,然后切入分小组开展节奏声部合奏,再进行歌唱、节奏、律动多元联觉互动合作。

3.声势律动体验多元协作

体态律动学是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创建,其教学旨意是让学生通过身体来体验音乐节奏感,从而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创造力,促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通过长期训练,使学生耳聪目明、快速反应、身体敏捷,并能感受到合唱多声部的立体效果。低年级学生可以通过唱歌或读歌谣,就是简单的唱、读、走、拍结合的游戏,让学生感受到歌唱中的节拍与节奏等多声部配合效果。

五、乐器协奏“沉潜”——乐器辅助,提升多声部合唱音准

1.打击乐器,体验合唱声部层次感

从小学低年级开始,让学生通过认识不同材质打击乐,探索声音的长短、高低、强弱等特性,结合基本常用音符认知,可以通过徒手拍击基本节奏型,改为打击乐器的演奏。在中年级,可以通过熟悉常用课堂打击乐后,为歌曲演唱,选配多声部的打击乐伴奏。在高年级,可以启发学生根据歌曲的风格、节拍等音乐特点,为歌曲创编地域风格的节奏型,从而通过打击乐器,体验合唱、合奏声部的层次感。

2.固定音高乐器,辅助合唱声部音准

具有相对固定音高的课堂小乐器,诸如口风琴、直笛、陶笛等,在不同学段学习中,不仅对学生的音高、识谱有益,对于多声部的合唱,也能起到辅助音准训练效果。在低年级课堂器乐教学中,将口琴或口风琴引进课堂,可以在单旋律歌曲演唱中,通过乐器直接在歌曲乐句的小节下方,弹奏和声音程骨干音,形成二声部唱奏效果。在中年级,还可以根据歌曲的风格,节拍特点,编配固定伴奏音型,使歌曲的演唱融入多声部伴奏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在高年级,可以根据歌曲的和声需要,通过乐器编创歌曲的多声部合奏来辅助合唱各声部的音准训练。通过课堂乐器配合辅助合唱的“抗干扰”训练,提高学生把握合唱音准的能力。

六、教材整编“沉潜”——循序渐进,整合多声部合唱教材

1.多声部卡农递进训练增进学生演唱和谐度

在小学班级合唱入门训练中,比较常用的演唱形式是卡农,简单的二部轮唱,可以从熟练演唱单声部旋律开始,再切入师生、生生分组进行二声部卡农练习,或歌唱与钢琴等乐器的卡农二、三声部练习。可以根据年级、班级的合唱发展水平,逐步拓展为四声部、五声部、六声部轮唱。以此锻炼学生的注意力、读谱和多声部合唱配合能力,真正起到增进学生合唱和谐度。

2.多声部逐步叠加增强立体和声韵律和谐

现有教材二部合唱曲,对于中高学段班级合唱学生来说演唱难度较大,经常出现相互干扰问题。(1)在歌曲乐句的尾音加入和声音程伴奏。例如在人音版三年级下册歌曲奥地利童谣《顽皮的杜鹃》,将每个乐句最后的杜鹃啼鸣声“咕咕”,由单声部“SOL MI”在其下方加入三度音程“MI DO”,五度音程“DO DO”构成二、三部和声音程伴奏。(2)创作长时值和音或单音奏变化的声部叠加是比较好的练习多声部的途径。例如,在人音版第三册歌曲《云》中,将每个乐句的每个小节或每个乐句的第一拍的下方,加入对应时值的主干音长音,或适度变化节奏,作为歌曲的第二声部,用“呜”或“噜”等衬词进行辅助声部伴唱。

3.和弦转换训练,强化和声色彩美感。

由于小学班级合唱不具备专业合唱团的水平,但是基于每年学校的艺术节音乐周“班班有歌声”的合唱迫切需求,所以破解小学班级合唱的训练老大难问题,首先必须从小抓起,重在强调合唱素养的树立与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其次要将合唱教学相关内容,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到日常课堂教学设计之中;最后,对小学班级合唱教学必须持之以恒,身为一线音乐教师更要具备一颗长抓班级合唱教学不懈怠的“沉潜”之心,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体验合唱的和声之美,让班级合唱绚丽之花常开不败。

猜你喜欢
沉潜声部节奏
花有自己的节奏
幼儿100(2023年35期)2023-09-22 07:28:40
单声部旋律听写训练法探究
乐府新声(2023年1期)2023-06-29 06:45:18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黄河之声(2021年6期)2021-06-18 13:57:18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今日农业(2021年6期)2021-06-09 08:05:24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海峡姐妹(2020年9期)2021-01-04 01:35:44
柳青:沉潜于生活深处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6
沉潜冷梅
海峡姐妹(2018年2期)2018-04-12 07:13:07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黄河之声(2018年20期)2018-01-24 12:04:48
YOUNG·节奏
现代装饰(2017年1期)2018-01-23 03:31:17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