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小冬
作文,历来是语文教师和学生的痛点。一直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总是被中考牵着鼻子走。每年中考结束,教师们都会去分析总结,同时猜测明年可能出现什么样的题型,总希望通过找套路走捷径来提高学生的分数,一路疲于奔命却收效甚微,完全忽略了作文教学的本意。其实,纵观南京近几年的中考作文题不难发现,无论是前几年关于书的话题,还是近两年的想象作文,命题的内容都真真切切来自课本后面作文训练的内容,只是我们很多时候被功利蒙蔽了双眼,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没有踏踏实实落实到位罢了,因此想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改变目前尴尬的现状,唯有依据大纲,立足课本,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以不变应万变。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时候学生不会写作文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内容,缺少素材。虽说写作源于生活,可现实背景下,大部分学生的生活是机械单调的,再加上有些学生根本无法静下心来,从生活中直接获得写作所需的材料。此时大量阅读不失为一个让学生快速有效地积累素材的好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商量并确定阅读内容,大家集中阅读,篇幅由短及长,方式灵活多样。可以采用摘抄的方式,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段落摘录下来,同时围绕感兴趣的共同话题讨论,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并定期交流,把交流内容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在册,长期坚持下来,素材积累由少及多,写作时学生至少做到有米下锅,不至于无话可说,无字可写。
长久以来,作文教学的命题一直是教师为主。有时候,教师的命题往往具有随意性,因此很多时候,学生对教师的命题毫无兴趣,所作之文大多以应付差事为目的。此时教师可以适当给学生自主权,全体参与命题,每周评选最佳题目,命题人阐述命题思路和理由,充分利用孩子天生的好胜心,自己出题自己写,自主参与。学生自主出的题目,本身比较切合学生的自身实际,能在学生中间产生共鸣,写自己想写的,写自己熟悉的。这样一来,他们既有兴趣,又有动力,过程还富有挑战性,而且命题本身就是一个思考和锻炼思维能力的过程。想要出好题,学生必须通过阅读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不断鞭策自己。长此以往,一举多得。作文要求当堂完成,因为长期的实践表明,课后完成的作文质量不高,课堂写作,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紧迫感和时间观念,提升速度和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考试的氛围和要求,起到练兵的目的。
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门类,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更形象直观更易被接受的特点。作文教学过程中,适当选取学生喜爱的电影片段,可以更容易地让学生掌握文章立意、描写、结构安排等常见的方法和技巧,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作文教学的手段,让作文教学不再枯燥乏味、单调无聊,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当然,电影的选择也是一门学问,可以采取教师推荐和学生自荐的原则,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年龄和思维现状,教师把关是非常必要的,至少可以把握度。而学生自荐可以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体验到平等与尊重,这样选出来的电影更有效果,操作性更强。在一次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的生态作文课把电影《无问西东》和人物描写相结合,让听课的教师印象深刻。尽管这部电影的内容比较有历史感,但是由于教师选取的切入点非常契合,并且给了学生充足的自主讨论时间,因此课堂氛围非常热烈,几乎每一个同学都有话可说,都能写出有自己特点的文字,交流的效果非常好。因此,电影在写作教学中独特的魅力和作用可见一斑。
很多时候,学生非常在意教师对自己作文的点评,及时反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和作品的尊重,获得满足感与认同感。批改要细致精炼,评语切忌大而空,如果可以,甚至细化到词语和句子,尽量寻找文章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少数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采用面批的方式,帮助其树立写作的信心。点评方式灵活多样,可以学生互评、小组评等,让学生更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教师应当适当地多写下水作文,和学生同堂同题。记得每年中考阅卷时,很多教师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拿到中考作文题,都不知道怎么写了,甚至写得都不如有些学生的文章。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多地强调写作方法的讲授。也许谈到技巧我们能如数家珍,但却忽视了最重要的实际操作,而作文恰恰是特别注重实际训练的,久不练习,眼高手低,写不出作文也就不足为奇了。再加上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充满个性,喜欢挑战,如果教师光说不练,就难以树立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通过下水作文的写作和展示,无形中既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又真实亲切地让学生感受到有例可循,生动形象,远比纸上谈兵更切实际。同时让自己更有底气,更有说服力,更接地气,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对于教师本身,这个过程也能促进自己不断反思,不断积累,不断调整,不断提高自我,最终达到双赢。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日常教学中,少些急躁,少些功利,把握好学生学情,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只有这样,方能引导学生轻松写出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