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校园”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创新研究

2019-01-11 20:46沈定军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智慧校园思政校园

沈定军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促动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对于思政教育工作而言,如何做好教育工作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融合成为时下热门研究领域。智慧校园建设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学校网络教学管理系统[1]。为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树立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创新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路,借助智慧校园这个平台,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与时俱进地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新趋势,并提出相应有效的应对策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发挥出最佳化的效应。

1 智慧校园的内涵

智慧校园最初源自IBM公司,后来将其引入到校园中,进而形成了智慧校园的理论研究。目前学术界对于智慧校园并无统一的定义,但是不同学者的论断和表达都趋于一致。智慧校园就是有机衔接了信息空间和物理空间,使得校园中资源和服务的获取极为便捷,不受地点、时间和人员的限制。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的升级和拓展,作为一种更高级的教育信息化形式,它实现了校园活动深度融合的目标。其理念和宗旨是以管理为支撑,以服务为核心[2]。智慧校园突破了传统校园的时空限制,通过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手段,极大促进和推动了校园教学、管理、服务等资源的深度整合,改变师生的交互方式,提高应用交互的响应性、灵活性和明确性,提升了教学资源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协同、感知和服务能力,对学校的各个部门和领域都能够提供强有力的智能支持[3]。

2 智慧校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意义

2.1 为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内容

智慧校园时代下,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巨大的数据资源库资源,进而强化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连接效果和质量。借助环境感知技术和信息传感设备还可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而且可以确保受教育的群体更为对等。此外,物联网技术还能够实现监控管理、自动定位和智能识别,有助于为思政教育提供丰富的内容。智慧校园作为一种新生力量,其显著特征在于自主性和感染力,这对于激发和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思政教育工作成果显著。一方面,学生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和内容更加便捷和随心所欲,另一方面,丰富的信息资源可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即时有效的数据[4]。例如通过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思政教育手段更为多元化,学生也极为认可和接受,这种极具感染力的信息传播工具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投入程度。

2.2 为思政教育工作带来动力和方向

智慧校园的使用,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先进的分析工具和方法,使得教育过程更加生动有趣。首先,改变了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单一的形式,通过引入大量的视频,使得思政教育形象而直观,富有极强的生命力;其次,智慧校园下的思政学习平台,颠覆了以往分班、分专业教学的界定,能够将不同兴趣且不同专业的学生联系到一起,在拓宽思政教育工作者视野的同时,加快了教育资源有机融合,实现了资源共享的最大效率。正因如此,师生的交流方式更加深入,思想政治工作推进质量有目共睹[5]。最后,智慧校园下可以让师生之间通过电脑、手机界面进行无障碍互动和一对一交流,既避免了直接争论的尴尬,还优化了师生交流的效率。此外,智慧校园数据挖掘和建模技术还能够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开展个性化和精细化服务,结合学生的兴趣偏好、行为习惯以及学习特征等因素,摆脱以往一味的灌输式教育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和实践空间,进而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基础。

2.3 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目标在于根据大学生的认知状况及心理需求,进而给予指导和帮助,让学生能够健康全面成长,确保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而智慧校园具有个性化特征,能够利用新媒体与大学生进行实时的互动和交流,由于该特征充分满足了学生思想状况及性格特征,为此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出现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而且也有利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掌握学生的最新思想导向和动态变化,进而结合具体问题给与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方法。最关键的是可以防患于未然,提升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的质量,全面优化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2.4 拓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渠道和途径

随着智慧校园过程的深入推进,国内高校都在认真落实,不断升级软硬件设施,这也为拓宽高校思政教育渠道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而且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效率和质量。过去在思政教育课堂中,最常用的方式就是面对面的交流和谈话,这种互动方式的缺陷较为明显,不仅需要寻找恰当的时间,而且交流时间受到限制,同时交流的真实度很难保障。甚至说很多学生与老师是有一定的隔阂的,无法做到敞开心扉地交流和谈话,为此教育过程中缺乏真实度和可信度,这也成为了制约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不利因素之一。而智慧校园与思政教育工作的完美融合,能够巧妙地解决上述问题。学生和教师的接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隔阂和约束进一步减弱,使得学生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确保师生之间互动的真实性,为此成了拓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渠道和途径[6]。

3 对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存在问题的分析

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确保大学生全面的协调发展,这就需要在注重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和投入。然而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代发展背离严重,不仅方式方法相对老套,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停滞不前,尤其是很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甚至停留在中学接受的水平。究其原因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漏洞和缺陷,具体如下所述。

3.1 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健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此应该建立与之对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致使教育体系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体现在难以对学生的实际需要做出切实可行的调整,致使思政教育效果差强人意。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过时、陈旧,与时代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背离。如果依然延续该种体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然会出现各种集中性问题。此外,个别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甚至背离了政治教育的初衷和意义,因此,对思政教育模式进行创新迫在眉睫。只有构建合理、科学、有效的思政教育体系,才会真正发挥其职能作用,最终为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修养带来源源不断的助力[7]。

3.2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相对滞后

目前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多采取讲授式的模式,通过教师对理论的讲解,进而让学生感悟和体会其中的知识。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难匹配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是一些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学生学习起来毫无兴趣,甚至产生抵触和厌烦的情绪。一般来讲,思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数是念PPT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很多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很难做出实效的解释。由于学生的认知方式各不相同,学情差异化十分显著,这种滞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热情,更谈不上课后自主学习和思考。这种不负责任的教学模式若得不到改进和完善,将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远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消极影响。

3.3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陈旧

很多高校的思政教学资料都十分陈旧,特别是在教材中缺乏新思想政治内容,例如学生迫切希望学习和领悟十九大内容及精神,单靠课本是很难获得的,为此学生不得不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和搜索。当然部分教师也会在课堂上谈及最新思想政治内容,但是迫于教学时间和教材的制约,这些最新内容只是如同蜻蜓点水一般,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理解的不够透彻。而新思想、新理念、新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如果不能够与时俱进,就会影响新理念、新精神在校园群体中的传播,进而导致传承效果大打折扣。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不容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为宗旨和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落实,这样才会达到预期思政教育的目标。

4 智慧校园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举措

4.1 打通思想政治教育最后一公里

依托智慧校园项目,打造互联网失物招领信息平台,主动整理失物招领信息,借助失物招领的载体作用,以自我服务为宗旨,进而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品质。通过开展相关的服务性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打通思想政治教育最后一公里,这也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同时学生也会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暖心服务工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转变以往被动的接受状态,提升发自内心感受和认同感,最终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实效。

4.2 完善高校思政教育的网络媒介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应该以网络信息化为契机,结合时代的发展特点,做好自身的定位。首先,在高校的校园网构建过程中,要继续完善网络媒介,确保校园网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并突破时空的限制。其次,为了突显思政教育内容的宣传效应,在智慧校园的校园网内部插入与思政教育相关的信息链接,使学生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影响。最后,创新师生交流的方式,利用网络媒体信息资源方面的先天性优势,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信息交流平台或者论坛,不断提高学习者的兴趣,进而效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

4.3 加强大数据思维培养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围绕大数据思维,构建全新的教育体系,并将二者巧妙、紧密的结合,进而达到快速估算所需要信息的目标。在智慧校园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切实加强对大数据资源的利用,主动加强大数据思维学习,塑造用数据来说话的专业素养,确保大数据的全面理解和高效应用。未来智慧校园环境下,大数据将会升级衍变为可视化的友好界面,其中技术不再是难题,关键是考验大数据思维的是否形成。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坚守伦理准则和道德责任,正确恰当地运用大数据思维,结合专业知识和情感教化做好教育的引导。

4.4 对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进行创新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改变以往呆板、老套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独辟蹊径、寻求创新,通过教学方法的完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确保学生能够在思想政治课堂上提升学习效率,并收获大量的知识。为此,思政教师应该改变观念,秉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摒弃在课堂上靠念PPT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式,承担起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重任,持之以恒地把育人的任务摆在首位,最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价值和作用。

4.5 有效利用新媒体

高校应该借助微信、微信公众号、小程序、校园卡为代表的校园互联网等新媒体,使之与思政教育相互融合。首先,通过微信建立家委会,定期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发给家长,让家长能够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促使家长采取合理的方式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其次,选择重要的时间节点,例如开学或期末,开展专门的专题讲座或视频会议,依托德育的视角,与家长进行深入的沟通,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举措。最后,教师还可以利用新媒体,不定期组织交流会议,共同探讨家庭德育的经验,并与家长研究可行的教育方法。通过应用新媒体,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增加了与家长的联系和互动,而且家长也会支持学校的教育工作,最终合力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提供驱动力。

4.6 打造高水平思政教育师资队伍

高校应该大力推行网络教育的教学方式,从教师队伍建设角度出发,打造高水平思政教育师资队伍。首先,教师应该掌握网络技术,加强对网络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在智慧校园时代下,促进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其次,教师应该明晰自身的职责和使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完善和挑战自我,全方位武装自己,进而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保障。最后,教师应该加强培训和交流,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迈进。同时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禁止传播错误言论,确保为学生带来正面的教育和影响。

4.7 构建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保持一致,立足自身实际,最大限度地发挥智慧校园的优势作用,推动校企合作和人才服务机制的健全。为此立足于智慧校园的发展背景,构建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成为了新时期教育模式创新的必然趋势。在这一过程中,高校上下要全员联动,形成合力,协调整合多元资源和多方力量,确保大思政、大信息和大数据工作格局的稳固持久。与此同时,明晰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紧迫性,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系统性、长期性任务去开展实施。最后,充分发挥各方力量,把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企业有效联动并作为系统工程去推进实施。此外,做好协同机制并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借助智慧校园建设赋予的机遇,切实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需求,循序渐进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总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健全大学生人格、形成正确的三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智慧校园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与时俱进、顺势而上,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以学生暖心服务工程为根本,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持续扩大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范围,借助“互联网+智慧校园”平台,积极推进思政教育改革工作。高校应该明晰现阶段教育工作存在的弊端和问题,进而制定与之贴合的改进方案和措施,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最终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智慧校园思政校园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基于B/S结构的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慧校园”浪潮下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与设计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
智能云教学系统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