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良
互联网被称之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促使人们生活发生了改变。目前,网络已经全面普及到大学生群体中,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机遇和挑战。因此,应加强对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分析研究,探索有效措施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各行各业和各个领域都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样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积极影响,因此要把握机遇更好的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首先,过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受授课学时、授课地点等多重限制,未能考虑学生个性和能力差异。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可以借助网络开发开设课程,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并随时向教师请教,所以课程知识的传播突破了时空限制,能够更好的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促使课程教学达到更好效果。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内容更新速度较慢,讲述的教学内容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高校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互联网平台拥有海量、即时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教师可以进行最新政策、法律文件等资料的下载,向学生传递最新的知识、法律法规。借助网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够实现知识面的拓展,并能全面、深入了解国内外的重要事件,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满足学生对时事了解的需求。
再次,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学,向学生灌输各种大道理[1]。采取该种单一的信息传输渠道,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和内容,所以无法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通过网站、微信、微博等各种途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传递,也能够利用多媒体进行各种图像、视频资料的展示,直观、形象的进行思想政治教学,因此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各种理论与知识,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得到改善。
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积极的应对。
首先,作为虚拟空间,网络环境中没有国家、地域和时空界限,各种各样的信息将在网络上肆意传播,其中不乏低级庸俗和恶趣味的信息,将给大学生带来强烈的思想冲击。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获取,在缺乏辨别真伪能力的情况下容易陷入混乱,甚至出现暴力、犯罪行为。西方依靠技术实现的意识形态渗透,也将导致大学生盲目崇拜和传播各种西方文化思潮,最终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背道而驰。
其次,缺少法律的约束和严格的监管,同时受网络匿名性特征的影响,使得人们可以在网络环境中随意抒发不良情绪和表现强烈欲望,促使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内容充斥网络空间。而大学生尚未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接触过多色情、暴力等内容,容易受到腐朽思想吞噬,陷入非理性的状态,一味逃避现实困难,因此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2]。
最后,在网络环境中,大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喜好进行信息选择、整合和判断,促使过去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知识垄断地位遭到了挑战。受网络思想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更倾向于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见解和观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说教则产生了强烈的抵触心理,因此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遭到了削弱。
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应充分发挥网络的信息快速、广泛传播优势,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促使学生能够更多的接触到正面、理想的信息,完成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建设。具体来讲,就是要将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与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等多种形式与学生交流沟通,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3]。通过网络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提供系列心理咨询服务,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及时疏导,能够理性、客观的看待各种事件,学会正确辨别各种网络信息。在沟通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承担的生活、学业、情感和就业等多重压力,掌握学生对网络的看法,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引导学生逐步摆脱对网络的依赖。通过不断深入沟通,才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得到良好道德人格的塑造,促使学生的自控能力和自律意识得到加强,自觉承担维护网络文化秩序的责任。为此,高校需要将校园网络当成是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加大思想教育内容宣传力度,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得到提高。
借助网络提供的各种信息和素材,可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得到丰富,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实践工作中,还要深入挖掘网络环境中的思想教育资源,推动高校思想政治信息资源库的建设。结合当代大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和问题,可以实现各种素材的整合、分析和汇总,完成思想教育电子教材的开发。该类教材不仅融合文字和图像,还包含音视频,能够帮助学生直观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较好的学习和理解相关知识和理论。针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还应利用网络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实,在讲解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结合时代发展背景补充讲解网络法制意识教育、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等内容,结合学生身边的案例开展教育工作,使学生认识到网络违法将带来的严重后果,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促使学生能够自觉守法。针对网络热点话题,可以完成相关评论的搜集,然后与学生进行讨论,促使学生能够严守网络道德,抵制网络上有害信息。
想要应对网络环境带来的挑战,高校需要转变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学生更能接受的方式开展教育工作。在日常教学中,还应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如组织学生在公共场所进行法制宣传、旁听网络案例审判等。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对网络犯罪危害产生切实体会,得到法制观念的增强。在课堂教学方面,还应提供思想交流平台,通过发挥网络的良好互动性能开展交互式教学或情景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讨论教学中提到的问题。为此,高校需要借助校园网完成专题网的建设,网站具有论坛功能,能够为学生提供交流平台,并设置有人文关怀、勤工俭学、心理咨询等各种模块,能够为学生提供不同信息获取服务。利用网站,高校可以进行网络法制宣传片的滚动播放,也可以邀请专家举办网络讲座和交流会,以现实生动的方式开展教学,使教学活动变得动态化、时事化和立体化。采取该种措施,可以完成积极向上文化氛围的营造,促使学生思想观念得到转变,更好地接受思想教育[4]。
在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应抓住发展机遇,同时也认识到需要面临的挑战,才能在实现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的同时,克服网络带来的不良影响,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此,高校还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和资源挖掘,及时转变教育模式,以便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