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市李营小学 王俊华
应用题教学不仅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实践问题教学的抽象性很强,许多学生对学习实际问题失去了兴趣,因此,改革实践问题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情境教学模式是一种与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相对应的新型教学模式,它能激发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情境模式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以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质量。
数学活动组织不好容易造成一种枯燥的现象,尤其是应用题教学活动。因此,在应用题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愿望是数学教师的一项任务。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与教师的正确指导、适当的教学内容、良好的活动方式成正比。数学教学游戏是学生根据游戏规则,通过操纵玩具或实物来进行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反映了通过游戏的主题和情节来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例如,学习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游戏公平》时,首先,告知学生这节课是一个玩游戏的课程,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被激发,然后,教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开始游戏。如,开展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教师先叫几个学生到讲台上来,并告诉讲台下的学生,这8 名学生各代表一只动物,随机换位置,由讲台下的学生蒙眼选择,猜一猜自己能匹配到哪一只动物呢?学生A:他匹配的是一只小白兔。学生B:不一定吧,你看他走路的方向,肯定是一只老虎或者一头鹿。学生C:我觉得他很有可能匹配的是狮子。学生D、学生G 等各有自己不同的见解。这时,上台匹配的学生匹配到一只老虎,猜对的学生顿时鼓掌欢呼。这时,教师再提出问题:“我们能预料到自己能匹配到什么动物吗?”学生们表示“能”“不能”“不一定”等想法。教师随机选择学生发表见解,学生表示:“8 个动物被匹配的几率是一样的。”老师向学生询问:“那么,我怎么样做,才能匹配到自己想要的动物呢?”学生表示:“可以多放入这个动物的数量,增加他被选择的几率。”这时,学生一下子就能够明白几率的大小与数量有关,从而明白小概率和大概率的区别,学会分析概率事件。通过游戏的方式,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跟随老师的教学走,从而落实“寓乐于学”的教学。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由其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新的认知结构过程。数学教材的编写突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评审内容的选择是适当的,为知识的转移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新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科学地运用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关系,以学生的原始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创造新的情境,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和技能,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例如,学习北大版二年级下册的“有余数的除法”时,首先,教师向学生提问:“桌子上一共有28 个橘子,每个果盘中放入5 个,可以放几盘呢?”让学生用除法计算,学生会发现有剩下的。这时,再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学生会发现竖式上多一个数字“3”。其次,让学生再用竖式计算30÷5,学生又会发现竖式上是数字“0”,学生会很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时,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这里的0 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被消除了,所以等于0。”教师再提出问题:“那6 又代表什么呢?”学生回答:“剩下的。”这时,教师再向学生解释这并不是剩下的,而是叫“余数”,学生会恍然大悟。最后,教师可以变换题目,让学生多用竖式对这类题目进行换算,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学生通过换算也能巩固这章节的知识。对此,告诉学生关于余数的书写规格,如,28÷5=5……3,学生会觉得非常有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新课标的广泛实施下,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层出不尽,有效的情境创设应用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于应用题的解题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因此,多样化的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我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