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龙龙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一指导性意见从政治高度规定了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肩负着重要责任,网络也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新路径。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深入剖析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现状,抓住移动互联网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发展带来的机遇,不断开拓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新路径[1]。
移动互联网颠覆了传统信息获取方式,引发了信息认知领域革命。尽管不少高校初步认识到移动互联网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重要意义,但阵地意识不强,没有针对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发展机遇作出快速反应。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没有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形成强大的影响力与渗透力,移动互联网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凸显。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资源更新速度加快,任何一个信息个体都可能成为信息发布源。然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资源更替意识薄弱,不能针对移动互联网丰富的资源及时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相对陈旧,不能有效抓住大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移动互联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效能进一步发挥[2]。
大学生精力充沛,喜欢新奇的事物,而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形式比较单一化,不能将现实渠道与网络阵地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缺乏可持续性,影响力不够,迫切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于移动互联网优势,进一步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高校师生媒体素养提出更高要求。但师生在应对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变革中,缺乏主动应对意识。媒体素养相对滞后。高校思政教师不能针对学生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认知特点、信息获取习惯等,进一步优化信息化素养;学生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表现出一种放任自由的现象,网络秩序意识薄弱,动机纯正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获取的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信息获取渠道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便捷。移动互联网将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涵,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等与现实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思想认识水平,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阵地向虚拟空间扩展,不仅指导学生生活实践,也对学生网络实践产生深远影响,提升学生负面信息识别、抵制能力[3]。
高校思想政治课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的重要手段,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体系将实现重构,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将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得以有效融合,形成网上、网下,理论与实践多元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4]。教师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平台及时施以影响,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体系初步形成,效应初步显现。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移动互联网技术将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融合,这无疑将引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革,转变思政教育工作形式。教师要改变课堂单一化阵地意识,纯粹的理论教学,填鸭式教学将遭到颠覆;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将借助移动互联网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活动,专家远程解答、模块教学、在线学习互动等,将打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间与空间限制,学习互动频率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互动主体更为广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影响力将更深远。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资源价值密度变小,如何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阵地意识,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坚持靶向思维,根据移动互联网优势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现状,集中优势力量,开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扩展移动互联网网络阵地效应。
3.1.1 建设主题网站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题网站必须要加强学情分析,根据大学生信息认知特点、信息获取习惯等,有针对性建设主题网站,主题网站建设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理论性原则,主题网站建设要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性与科学性,对学生思想政治起到引领作用;趣味性原则,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资源以爆炸的态势涌现,只有坚持趣味性原则,才能抓住大学生注意力,发挥主题网站阵地作用;实用性原则[5]。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要贴近大学生思想现状,帮助大学生解决突出生活中突出的、典型的思想困惑。
3.1.2 打造品牌栏目 主题网站建设要进一步发挥阵地作用,向细处深钻,打造品牌栏目,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阵地效应。品牌栏目建设要具有热点意识,一是要聚焦校园热点,紧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热点工作,及时发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动态,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意识;二是聚焦大学生思想热点。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多元思想与文化对大学生思想产生巨大冲击,不少大学生思想陷入困顿,品牌栏目建设要及时捕捉大学生思想动态,引导大学生开展网络讨论,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困惑;三聚焦社会热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品牌栏目建设要贴近时代,成为时代传声筒,成为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者、引领者。
无论是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育,还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都需要资源作为支撑,这样才能保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的鲜活性,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依托移动互联网优势,坚持资源整合,有机融合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资源。
3.2.1 思想政治课程教育资源 基于互联网的教育资源共享已经成为常态,高校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课程教育资源整合,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优势,取长补短。首先,加强区域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共享。移动互联网平台为区域内高校之间的资源整合创造了便捷的路径,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改变狭隘的教育观,加强校际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通过资源整合,集思广益,互相借鉴,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智慧;其次,思想政治课程资源与其他课程资源整合。思想政治课程与其他课程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积极推动思想政治课程资源与其他学科资源整合,借助移动互联网平台,在学科融合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
3.2.2 党校团校思政教育资源 党校、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各党校、团校基本上依托互联网开辟了网络教育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依托移动互联网平台,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课程资源与党校、团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整合。首先,深化学生互动。高校要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推动大学生与党校、团校学员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其次,推动校际交流。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开展网络教研互动,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空间,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活动形式存在密切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坚持多元互动,充分利用多元化互动平台,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平台。
3.3.1 网络互动平台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开辟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依托既有的网络互动平台,开通官方微博,开辟思想政治教育专栏,优化栏目设计,体现时代元素,运用时尚化语言,例如开辟“心灵鸡汤”“励志故事”“事事关心”“时事资讯”等栏目,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的兴趣与热情,传播思想正能量。
3.3.2 微媒体平台 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微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善于借助移动智能技术,开辟微媒体平台,例如微信、QQ等信息互动平台,组建微信圈、QQ群等,依托微信朋友圈、QQ空间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零距离互动,并组织形式多样的微传播大赛活动,使微平台发挥大作用[6]。
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网络失范、违法等问题,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媒体素养提出更高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媒介教育,通过专题培训、讲座、论坛等教育活动,提升全校师生媒体素养。
3.4.1 提升教师媒体素养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依靠思想政治教师。这就需要基于移动互联网进一步提升思政教师的媒体素养,高校要将教师媒体素养教育作为教师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工程,纳入教师长期发展规划,并根据移动互联网时代需求,开展专项培训、教研活动,提升思想政治教师媒体运用意识与运用能力,基于移动互联网,进一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创新工作方法,并具备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3.4.2 强化学生自律意识 网络不同于现实世界,具有很强的虚拟性,管控难度较大。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利用移动互联网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网络自律教育,帮助学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不践踏法律底线,自觉维护网络秩序。自律教育要有机依托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例如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网络安全讲座,开展网络知识竞赛,开辟网络自律论坛等,不断提升学生媒体素养[7]。
总之,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的生活常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不断审视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抓住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发展机遇,开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新路径,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为社会输送专业素质过硬、政治立场坚定、思想健康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