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赵 玥
刻板印象总是存在的。过去,说到炼化企业,我们习惯性地会将其分为国企、地方炼厂、合资企业三大类。
当某一天,动辄千万吨级别的炼化基地相继宣告建成投产时,我们会惊得猛一抬头:嚯,这么大!这么猛!
业内人士用“民营炼化一体化”来称呼这一看似新生的事物。
这些民营炼化一体化规模庞大、工艺先进、资金灵活、行事勇猛,不仅吸引着业内的关注,而且占据了我国主流媒体的重要位置。
当一部分人还习惯用老眼光看待民营炼化企业时,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开始了。
近年,随着国家向地方炼油企业放开进口原油使用权、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和成品油出口配额,地方炼油企业原油资源得到保障、成品油出口渠道打通,其开工率不断提高。
政策、技术、人才、资金等因素已不再是民营企业进军炼化行业的门槛。在市场放开的背景下,民企在这些方面反而积累了一定的优势,逐步形成集石油储运贸易、油品加工、成品油销售、燃料油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而诸如恒力股份这样的企业,则从下游发端,冲击上游,以“小炼油大化工”的布局,提高原油生产乙烯和PX等主要化工原料的强度,打造“原油—PX—PTA—PET—涤纶长丝—化纤织造”的全产业链布局,抗风险能力更强,盈利能力更高。可以说,石化行业的竞争正向着全产业链竞争蔓延。
去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了《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要求安全环保优先,并支持民营和外资企业独资或控股投资,促进产业升级。一时间,民企、外企扎堆投资石化行业,民营炼化一体化项目纷纷上马,外资石化项目频频签约。
可以想见,随着今年一批民营炼化一体化的建成开工,我国国企、地方炼厂、合资企业、民营炼化一体化的多元化市场格局即将形成。
快鱼吃慢鱼。
民营炼化一体化给上游带来的压力可以想见。面临竞争的,不仅仅是过去那些产能落后、分布散乱的小型炼厂,也包括部分曾经躺着挣钱的大型甚至国有炼厂。可以视之为在调整炼油行业格局,淘汰落后炼油产能方面是一种新的尝试。
整个行业都应做好准备。
因为,这也许会成为一份公平而残酷的试卷:它考验着我国炼化产业的转型升级,考验着已经根深蒂固的老牌企业。
反过来,它也势必考验这些新生代,下游到上游的领域能否适应,能否继续高质量发展。
无论如何,多元化的市场格局才是健康的,对于彻底扭转中国炼油行业落后产能过剩、装置利用率低下、整体“大而不强”的局面,借助“市场的手”,将会带来真正有力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