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南苑小学 张卫星
数学是思维过程与思维结果有机统一的整体,人们习惯上将学习数学称之为“思维的体操”;思维既是数学能力的核心,也是智力的核心。小学生作为学习的个体,面对同样的问题,他们的心中自然荡起了创新思维的涟漪,作为一线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既要注重学生思维的个性,又要顾及他们的共性,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保驾护航。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假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积极参与思维活动,那就不能把新知识融入自身的认知结构体系中。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不够成熟,他们普遍认为抽象的数学知识与自身的求知需求没有直接联系,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时,教师只有合理创设趣味化的教学情境,才能诱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张开思维的闸门,学有所获,感有所悟,并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
例如:笔者在执教《认识分数》(苏教版,以下同)一课的导入时,就直接打开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三维动画故事:
孙悟空紧握一把米尺问猪八戒:“你能否用这把米尺量出金箍棒的长度?”猪八戒笑眯眯地拿起米尺一边测量,一边数着:1 米、2 米、3 米……当测量到第4 米时傻眼了——剩下的不足1 米怎么表示呢?(临时暂停播放)许多学生一边观赏,一边思考着与猪八戒同样的问题,于是,笔者指派一名学生用米尺到讲台上测量黑板的长度,结果也出现了与猪八戒一样的问题。接着,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并猜测猪八戒解决这一测量问题的办法。课件又继续播放着:孙悟空指着猪八戒的鼻子哈哈大笑着说:“只有利用分数,才能正确完成测量任务,你是否晓得分数的含义?”通过类似新颖有趣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给学生的思维注入了动力,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是数学学科的显著特征,学生学习新知识往往是建立在原有经验与知识的基础上。因此,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务必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筛选出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帮助学生梳理出一条清晰的思路,为他们的思维定向创造有利条件,并将新的思想方法、数学知识融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
例如,笔者在一堂应用题解析课上先展示了一个问题:李霞到光明电影院看电影《西游记》,前往时每分钟走60 米,回来时每分钟走40 米,试问李霞来回平均每分钟走了多少米?
由于受“平均数”这一概念的干扰,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这个习题是求60 米和40 米的平均值。笔者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就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四个小题目,从而引导学生的思维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题一:李霞从家里出发,花了2 分钟到离家120 米的光明电影院看电影,问:李霞平均每分钟走了多少米?
题析:设计这个小题的目的就是唤醒学生原有的认知意识,自觉回忆已经掌握的数量关系,即:平均每分钟走的路程=行走的路程÷所用去的时间,从而使他们在解决新问题时的思维变得更加顺畅。
题二:李霞到离家120 米的光明电影院看电影,前往时每分钟走60 米,回来时每分钟走40 米,问:李霞来回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题析:此题增加了李霞家到电影院的路程这一条件,目的是降低学生思考的难度,从而扫除了解决新问题的障碍,并为学生的思维作出了正确定向。
题三:李霞到离家240 米的电影院看电影,前往时每分钟走60 米,回来时每分钟走40 米,问:李霞来回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题析:设计这个习题的宗旨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好奇,并顿生疑窦:为什么李霞家离电影院的路程变了,但她来回的平均速度不变呢?从而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更加活跃起来。
题四:让学生自己改变李霞家到电影院的路程,其他条件不变,求出李霞来回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题析:此题属于开放性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亲自试一试,逐步发现其中的规律。
当学生把上述四个小题目的数量关系、解题方法与所要解决的问题联系起来,就有了比较明确的思维方向,从而轻松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可见,教师只有灵活应用数学本身的抽象性和逻辑性等特点,积极引导学生确定正确的思维方向,才能让他们轻松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门径。
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新知构建的过程,但一旦遇到新问题时,他们常常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来认识新知识,而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明显地显露出儿童普遍存在的思维特点,即:迁移知识时,经常从知识的“时间近区”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在原理相似或者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认识新知识。
例如:在学生基本掌握小数乘法的巧妙后,笔者就如此引导学生探究“小数除法”,先让他们挥笔完成“9.8÷7”这一尝试题,但几乎所有学生都用做乘法的方法完成:9.8÷7=98÷70。之后,在师生深层次交流互动的基础上,最终让学生顺利完成探究任务。可见,教师既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特点,又要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新知识中可能出现的新旧知识衔接不到位的现象,坚持因材施教原则,想学生所思,解学生所惑,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进一步激发与保护学生思维的热情,逐步养成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自始至终都是数学的思维活动过程,假如离开了思维活动,那就不能真正完成自主探究任务。由于学生的思维是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迫切需要学生自身的积极参与与创新,作为一线教师,务必对学生的思维加强引领与调控,让他们在数学知识的汪洋大海里顶风破浪地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