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法育的思考与探索
——以山东省青少年学生“法育工程”为例

2019-01-11 19:19:37
中小学校长 2019年12期
关键词:宪法法治青少年

王 丹

开展“七五”普法以来,山东省实施青少年学生“法育工程”,将宪法教育作为“法育工程”的核心,多形式、多渠道加强法治教育,发挥法治育人作用,推进德法融合,提高青少年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一、法治育人功能的初步思考

“法育工程”使学生全面了解法治常识,确立法治理念,逐步形成法治信仰,做到遵纪守法、自律自强,好学上进、崇德扬善,求真求美,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一生幸福奠定坚实的法治根基。

在中国,从古代以来就有了“德主刑辅”这一思想。法治以及道德的教育应当相互关联,将法治精神以及法律规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目标。让法治成为教育的基础内容,展现出法律的精神性、道德性和教育性,将指引和教育的功能发挥起来,让法育成为立德树人的关键组成部分,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夯实基础。

创新宪法宣传教育,彰显宪法的育人功能。宪法是国家制度的宣言书,还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同时,也是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党史的教科书、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教科书、民主法治的教科书、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宪法教育是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内容,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让宪法教育成为青少年学生的法治启蒙课、思想政治课、道德修养课、社会常识课、历史知识课、人生必修课。

宪法教育是青少年“法育工程”的核心内容。开展高校宪法宣讲活动,由本校或聘请外校法学专家宣讲宪法。组织法学院学生走进中小学、走进社区,普及宪法知识,与中小学生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推动中小学以宪法为主题,进行国旗下讲话活动,通过庄重的仪式,加深学生对宪法的敬畏,引导学生建立宪法意识、增强国家观念。在层层选拔的基础上组队参加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均取得优异成绩,连续两年获得小学组冠军。从演讲比赛优秀选手中选出队员,组织成立山东省大学生宪法演讲团巡回演讲。在激情昂扬的演讲中,在扣人心弦的故事中,在深刻细致的说理中,不只对现场观众来说是一堂生动活泼的宪法教育课,对演讲者本人也是一堂终生难忘的宪法教育社会实践的大课。有的高校还自发组织学生宪法宣讲团,在校园和社区开展宣讲,并在“学习强国”进行了展示,扩大了活动的影响。

二、青少年学生“法育工程”实践探索

在青少年学生“法育工程”实施过程中,山东省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拓宽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方法,构建四个课堂,用好四支队伍,建设法治校园文化,学生法治素养全面提升,全省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大幅下降。

(一)构建四个课堂,架设立体化法育载体

用好课程法育第一课堂。抓好青少年学生法育,关键是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目前,我国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课,高校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都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都把法治教育放在重要地位,作为重要内容,贯穿于国民教育体系各阶段,充分体现了“德法兼修”的育人理念和课程设计。在中小学开足开好《道德与法治》课,开展教师集体备课,有的开设同城大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鼓励支持各地各校积极探索法治教育的多种模式,有的市在学校建立“法德讲堂”倡导德法双修。高校上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和法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各校组织教师认真备课,结合大学阶段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社会上出现的典型案例,有的放矢进行教学,促进学生提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同时提升思想道德素养。

拓展课外法育第二课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课堂教学得到拓展,使课堂上所接受到的知识使用在生活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有的地方让法治教育融入学生生活,教育普法实现专业化全覆盖。有的中小学设置了“小法庭”,有的市组织中学生走进人大、法庭、检察院开展“法治之旅”实践活动,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促进中小学生参与法治实践。

建设基地体验第三课堂。积极推动各地整合利用资源,设置一批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定期开展活动。目前多数市都建立了法治教育基地。高密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设立与法同行、德法相伴、法润花蕾、法治中国等展厅,用高科技带给青少年富有震撼的教育体验,用新颖有趣的形式让青少年感受学习法律知识的魅力。威海市、五莲县、汶上县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与素质教育基地融合,为当地中小学校提供法治教育服务和支持。学生轮流集中一周时间食宿在基地,参加学习和活动,接受教育和体验。这种特定情境之中的教育,学生乐于参与且印象深刻,对于法治教育来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架起空中网络第四课堂。用新的理念来丰富法治教育,打造共享交流学习平台,借助普法网络,让各地学生共享优质法治教育资源,推动法治课堂数字化、情境化。鼓励开发多种形式的法治教育课件,开展微视频制作,扩大优质法治教育资源的覆盖面。积极组织参与法治知识网络大赛及“宪法小卫士”活动,参加人数和参与率连续保持全国第一。2018 年网上学法达2.5 亿人次,677 万学生获得“宪法小卫士称号”。安排制作《宪法伴我们成长》集体演唱版MV,发布到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山东教育发布微信公众号,增强了宪法宣传的传播力、感染力。

(二)建好四支队伍,形成法育工作强大合力

建好法治课教师队伍。教师是法治教育的主导,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法育质量的根本。目前,山东省已连续5 年开展教师全员远程法治培训,每年参训教师70 万人以上。专门举办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培训班,全省150多名教师参加,强化教师法治专业素质培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

建好专家支持队伍。多方共建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凸显宪法教育作为关键因素的重要性,凸显儒家文化的资源优势,组成以专家为主体的法治教育队伍,建设研究高地,力争实现具有基础、系统、有针对性等特点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研究成果。与知名法学院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重点在青少年法治教育方面进行合作,协同推进山东省学生法治教育上水平、创一流。

建好法治副校长队伍。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建设法治副校长队伍,形成法治教育工作合力,全省98%以上的中小学聘请了法治副校长。沂源县还聘请156 名政法干警担任“法治班主任”。推动法治副校长配备,使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明确职责,建立考核机制和工作激励机制,推动法治副校长工作正规化、常态化。

建好法律顾问队伍。法律顾问有法律咨询参谋作用,为学校决策提供参考,又有协助普法作用,能够以案释法、以案普法。山东省高等学校设立工作机构,聘请专任法律顾问,专门负责依法治理和法律相关事务。中小学校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聘请法律顾问,开展法律咨询和普法教育。

(三)建设法治校园文化,形成浓厚的法育氛围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让法治在学生们心中扎根,形成内心真诚的信仰。山东省把法治教育的内容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在法治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推动学校因地制宜建设法治文化,让环境也普法。有的学校编排法治广场剧,深受学生欢迎。有的学校建设的法治文化长廊,不仅使本校学生耳濡目染,受到熏陶,还吸引了附近学校的学生、当地居民前来参观,成为社区法治教育的高地。

猜你喜欢
宪法法治青少年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青少年发明家
宪法伴我们成长
《宪法伴我们成长》
尊崇宪法 维护宪法 恪守宪法
人大建设(2018年4期)2018-06-26 08:38:16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团结(2014年4期)2014-02-28 17:03:50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中国火炬(2013年1期)2013-07-24 14: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