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阳敏
红色旅行是红色文化传承的生动课堂,开展红色研学旅行,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教学举措,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红色研学活动承载着对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社会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
大别山作为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更是大别山精神的发源地,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大别山是红军的重要发祥地,为中国解放献出数十万英雄儿女的宝贵生命,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素有“将军县”之称的新县,也是许世友将军的故乡,在2001 年,被中宣部选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此外,新县境内还有众多国家级、省、市、县级革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革命历史遗迹和纪念地更是多达200 多处。其中,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等,都是开展高中生红色研学旅行教育的重要示范基地。这对我们课题组开发的“高中生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具有极大的研学价值,笔者作为课题组的主持人,在深入了解本地红色资源的基础上,对研学旅行有几点思考。
当今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必须要在继承革命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研究和学习红色文化,更是构筑中国精神的新途径,特别是《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出台后,教育部更是提倡将以省情国学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纳入我国高中教育教学计划。红色是我国红色文化中的典型,具有丰厚的革命历史和文化底蕴。在立德树人教学宗旨的指引下,将高中生的课程学习与红色的研学实践相结合,通过学思并举的形式,彰显知行合一,进而让高中生在研学实践过程中生成体验,促进其崇高品格的形成。
近年来,红色研学在国内已引起了高中学校的广泛关注,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红色研学的热潮,但是,红色研学活动若要有效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就须遵循以下原则:
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我们的教育也必须要以学生自身为基础,进而借助环境影响,藉此加以培养和强化,才能使学生成长得更有力量。而红色研学就是基于高中生的个性成长和发展需求之上,进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和学习形式,是校内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延伸和拓展。红色研学活动要充分考虑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能力,以学生作为活动开展的主体,集知识、科学、趣味与系统于一体,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优质的土壤。在研学实践活动中,有效塑造高中生的人格,开发其智力,健全其道德意识,提高其社会责任感,这些都是红色研学活动的核心导向与价值追求。红色研学必须立足于中国革命文化,针对校内课堂缺失的部分,有效且精准发力,向学生传递正能量。
高中教育要体现中国气象和中国灵魂,不能脱离中国本土文化,学生需要走到人民群众中去,才能更好地触摸到新时代的脉搏。红色研学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地提高高中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其不断地自我完善,使其向自主、自信、自强迈进,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因此,红色研学要与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地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点,使学习者能够拥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
习近平总书记2019 年9 月在河南考察时指出:“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还多次强调:“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别山精神的传承需要以课程为载体,通过红色研学实践活动,有效发挥红色文化独特的教育价值。信阳市新县开展的大别山精神红色研学教育,以大别山精神传承为目标,传承红色基因为导向,藉以培养高中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展红色研学旅行实践教学课程,让高中生在红色研学中认识大别山精神的实质内涵,并在实践活动与反思过程中寻找人生的答案。高中生可以在这种思想碰撞的过程中实现精神蜕变,有效提高核心素养,深刻体验到大别山人民的伟大与崇高,从而不断提升精神高度,烙上红色文化的灵魂印记。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也同样适应于我们的红色研学旅行活动,对于高中生而言,在红色研学中的这段经历就是教育,而其所获得的体验也是一种成长。红色研学通过一种美好的诗词研习方式,使高中生能够获得精神上的新生,这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美好的修行。
红色研学旅行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是基于立德树人目标下的行走的语文课堂,旨在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得高中生能够具备其成长所需要的品格和能力。培育高中生的核心素养,要从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方面着手,使学生在学会学习的同时健康地生活,而我们的红色文化研学课程,恰恰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瞻仰许世友将军故居和郑维山将军故居,能够让学生在参观故居的过程中,聆听大别山革命故事,学习大别山革命英雄的英勇事迹,研学大别山精神的真谛,做传承践行的接班人。这对培育和发展高中生的核心素养,树立责任担当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参观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时,学生既能体验到这里依山傍水的秀丽风光,还能感受到英雄广场的宏伟气势。该馆内的《风云大别山》有四个部分,分别是鄂豫皖苏区的形成阶段、空前发展阶段、重组红军阶段和28 年红旗不倒。学生通过这四个部分,可以从中直观地感受到红军在坚持大别山斗争到迎接全国革命的最终胜利,深刻体会到大别山精神“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的核心内涵。馆内共有两个专题,第一个专题是《将军的摇篮》,陈列的是43 名新县籍将军的英勇事迹和50 位省军级以上的领导人生平事迹;第二个专题是《崛起的新县》,展现新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继承红色基因,艰苦创业,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县日新月异的新面貌。通过参观,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老一辈革命精神,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从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学会不断创新、健康生活、快乐学习。
实施大别山精神红色研学旅行的主要目的,就是弘扬大别山精神、传承大别山精神,有效践行立德树人的教学宗旨,让学生得以在研学活动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温大别山的光辉历史,坚定党的信念,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广大大别山儿女用其智慧和努力创造“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因此,为了更好地弘扬大别山精神,学校开展了红色文化研学活动,依托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鄂豫皖苏区烈士陵园、许世友将军故居和郑维山将军故居,学习革命英雄的英勇事迹,还原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和战斗的情景。通过参观纪念馆内珍藏的物件,聆听研学导师的讲解,让学生重温那个年代的故事,并从革命先烈的身上汲取到成长的力量,使大别山精神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旅行是活动开展的前提,研学是活动实施的途径,让学生在红色研学活动中受到教育,才是我们开展此次活动的目的和价值所在。因此,红色研学旅行不仅要有其独特的教育性,还要极具趣味性特点,方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投入研学活动。在场馆参观的基础上,开设多种延伸活动,让学生通过参演实景剧的形式体验战争场景,听研学导师讲解抗战历史课和战争故事,学唱红色歌曲,最后写一篇研习心得感悟,确保所有的研学课程中都有活动体验课,让学生持续不断地接受大别山精神的教育和感化,让学生在重温那个年代或某场战役中,学习中国红军不畏艰苦环境、不惧邪恶势力,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换来今天美好幸福的奉献精神。而学生作为新时代青年,更要用自己扎实的学识、坚强的意志,接过先辈们血染的旗帜,将红军的优秀品质和宝贵的奉献精神传承下去,做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通过开展红色研学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效地传承大别山精神,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体验,对塑造学生的坚毅品格、培养责任担当意识、树立远大的社会理想,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同时更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养成和全面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