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庐山市华林中心小学 王先华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进程中,计算问题贯穿始终。从低年级的加减运算,到高年级的小数乘法、分数乘法,无一不需要学生具有一定计算能力,并且随着年级的提升,试题难度不断加大,对计算能力的要求也逐渐提升。计算问题虽然是十分基础的问题,但也是导致学生在考试中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甚至成为部分学生最为头疼的问题。计算水平不仅与学生自身的认真程度有关,与教师在日常教学进程中的教学策略也有重要关系。教学过程中,如果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认真琢磨教学进程的安排会有意想不到的成果。因此,教师应针对计算教学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做出相应的总结和应对,以帮助学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加减运算为例,无论是哪一阶段的学生,都或多或少会出现因粗心而计算错误的情况,几乎不可避免。而广大教师也对此大为苦恼,采取了一些罚抄的办法,以使学生认真对待计算题。但我认为,如此措施反而适得其反,只会让学生失去自信心,甚至产生恐惧,从而增加计算错误的可能性。总结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大多有以下两点:一是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导致数据抄写错误;二是计算方法不够熟练,计算时追求速度,从而导致出现错误。此两点原因,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检查,及时发现问题。
例如,在我的课堂上,完成计算方法的教学内容后,会布置相应的课堂练习,回顾所学的知识点。在学生完成有关计算的课堂练习后,我会留出若干分钟,给学生时间自行检查一遍,再批改评讲。通常,在学生进行自我检查后,都会发现自己计算中的一些问题,这时,学生便自然认识到了检查的重要性。多次重复练习后,即使没有特意给出检查时间,学生也会自主进行检查。之后,我会询问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如若发现多个学生同时出现的错误,我会让全班共同讨论如何避免再出现此类错误。采用这种方法以后,学生练习的正确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并且有助于学生养成自主检查的习惯,从而在考试中时刻注意检查,避免因粗心而出现错误。
在计算的过程中,许多学生经常是在同一个类型的问题上多次栽跟头,但由于计算步骤隐藏在题目的整个解答过程中,有些甚至是口算,因此不易被教师发现,使学生继续重复错误,自信心大为受挫。但事实上只要按知识点逐个击破,问题可以轻易解决。这时就需要教师合理安排知识点的专项训练,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因此,在整个数学计算的教学过程中,专项训练应该贯穿始终,陪伴学生掌握不同的知识点。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的课程安排中,我们在二年级下册学习过表内除法后,紧接着学习了混合运算,使部分学生遇到了一些计算混淆的问题。因此,我在教学进程中先安排了简单运算的专项练习,学生熟练运算后再进行混合运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以此为启发,我在其他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也采取了同样的专项练习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发现并解决了许多计算技巧问题。虽然有很多学生在混合运算初期出现由于注意力不集中等多方面原因而引发的跟不上进度情况,但是我因材施教,针对每个学生设置更多符合学生进阶水平的专项训练之后,这部分原先跟不上进度的学生在之后的小测验以及期末考试中,也能获得很好的成绩。
只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学生才能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减少失误的可能。因为在解答难度更高的题目时,学生往往只重视思考过程,而忽视计算过程或者进行快速计算,此时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计算习惯,就很容易出现错误。那么,要想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需要从低年级初步接触数学计算时就开始注意。比如,学生要养成审题的习惯,要看清题目的要求,看清各个运算符号和数字,选择正确计算方法,然后开始计算,工整清楚地写出计算过程,最后还要进行检查。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也不能只依靠课堂上教师的讲解,需要学生坚持不懈进行练习。
比如,在安排教学策略时,我会额外布置课下练习。通常,我会刻意减少练习量,让学生注意自己的计算过程,总结自己出现错误的原因,并思考如何避免再次出现同样的问题。通过课堂上的练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计算方法和正确的计算习惯,但实践的过程仍然免不了出现各种问题。课后的练习则是一个及时发现问题的好机会。在一种计算方法的教学过程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布置相应的习题,最好少而精,确保学生认真对待习题,同时使学习内容得到回顾。学生在自主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并引领学生走入正轨,养成正确的计算习惯。
学生在计算方面出现的问题,大多是由于对有关计算类题目的不重视,而非不会。要想改变这一情况,需要从学生的家庭方面入手。首先,在每节课布置作业以后,应寻找方式积极联系家长,让家长督促学生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作业,以上描述的三种解决方案的基本前提就是学生能正确对待计算,明白训练计算题的意义所在。在此环节上,在小学阶段学生具有爱玩的特性,并且由于家中环境较为宽松,学生很容易把学习的精力转移到其他地方,所以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帮助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对计算这类较为简单的问题也能全力完成。
例如,在我的班级,我邀请学生家长进入一个微信群。在课后布置完作业后,会在微信群中向学生家长汇报今天所学,今天的作业任务。这样能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大致的学习进度,也能让家长更好地监督学生完成课后作业,采取相对强制性的措施帮助学生端正对每一道题目的态度。特别是在计算题方面,我要求家长协助学生完成检查,共同解决难题,这种方案也能极大改善亲子关系,让学生多方面发展,培养良好的综合素养。
计算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注意及时鼓励学生多加练习,继续进步,不可因为几次失误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要帮助学生找出问题所在,并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解决相应的问题。对于计算教学中的以上几个热点问题,通过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可以使学生的计算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作为教师应注意教学进程中学生的掌握情况,因材施教,引领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减少计算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