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益明
基础教育领域怎样通过合适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每一所学校都应深入思考与面对的重要议题。 针对这一课题,需要以校本拓展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作为切入点, 即需要探讨怎样通过小学校本拓展课程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而解决上述问题,需要结合具体的实践, 展开详细的分析与论述。
课程理念: 学校首先应确立自身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针, 并且以其作为指导, 然后才能开发与设计校本拓展课程, 由此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更为明确工作的方向, 从而将学校的教育理念融入校本拓展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范桂馥小学秉持 “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充分发展、 学校整体发展” 的核心办学理念, 因而在校本拓展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上也应注意对核心办学理念的贯彻:首先, 要注重根据教育对象的个性发展要求, 让校本拓展课程的内容可以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有益的支持与推动; 其次, 要注重契合教师的特长和专业能力, 让教师依据自身能力与专业水平能够完成; 再次, 要注意校本拓展课程内容与学校办学特色及教育品牌塑造的契合度, 通过校本拓展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使得学校构建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让学校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通过校本拓展课程而体现出来, 由此发展和提升学生的素质与能力, 从而让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
开发原则: 一是兴趣性原则。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 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知识认知与学习的最主要动力, 因而在校本拓展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上, 要注意让内容具有趣味性, 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 才能使得学生更愿意主动参与校本拓展课程, 使得校本拓展课程的教学为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推动。二是实效性原则。 开发与设计校本拓展课程时, 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可操作性与具有实际的教育意义, 即要以实效性原则对校本拓展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资源进行筛选, 选取最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作为课程的素材, 并且结合教学的实务要求进行课程设计。 这样, 才能使得课程的内容更加具有实效性, 更不会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流于形式。 三是发展性原则。 对小学校本拓展课程的建设而言, 在课程的程序开发、 内容改进、 课程实施等方面, 要注意跟随小学阶段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发展情况, 进行针对性的设计, 从而让校本拓展课程的教学过程契合学生素质和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即要以发展性原则指导校本拓展课程的内容与教学阶段目标的设计。 这样, 才能使得校本拓展课程的教学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发展起到科学的推动作用。
现阶段小学校本拓展课程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规定修学型与自主选择型。
规定修学型: 该类型的校本拓展课程在教学上由学校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 学生依据学校指定的课程计划进行学习, 同时要接受考核与测试, 达标后才算通过课程学习的要求。
一是养成教育。 教学目标: 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教育教学方针, 开展学生文明礼仪教育。通过教授传统礼仪与道德规范,向学生普及传统礼仪文化知识,将传统文化中待人接物、 家庭伦理、 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内容, 编成通俗易懂的韵文, 让学生进行学习。 通过课程教学, 让学生了解传统礼仪文化与行为规范, 使得学生的德育水平与认知能力、 判断能力、 社交能力等, 得到培养和提高, 使得学生今后在综合素质与能力发展方面获得有益的推动。 课程的内容包括学校规范、 家庭生活、卫生保健、 安全知识、 仪容仪表、社会交往、 家庭伦理、 爱国主义教育; 教育对象是小学高年级学生;课时安排为每学期7 课时; 课程设计——学校教研组负责策划, 并且下达给每个班的班主任, 由班主任负责落实。
二是居家安全教育。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学习, 了解到居家安全方面的常识, 由此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促使学生提升社会生活中常见风险的判断与处理能力。教学内容: 一年级学生学习电话接听方面的安全常识, 识别危险电话, 学会拨打110、 119 等紧急处理电话; 针对社会生活中的常见危险情况, 懂得怎样判断和处理, 生病怎样求助, 遭遇烫伤或刺伤、 摔伤怎样处理。 二年级学生学习遭遇被跟踪、 被绑架、 被抢劫勒索情况下的处理常识; 防骗技巧, 以及交通乘车安全常识。 三年级学生学习居家饮食等方面的安全常识, 以及遭遇陌生人情况下的安全常识。 四年级学生学习遭遇停水、 停电、 触电、 交通事故等情况下的安全常识。 五、 六年级学生学习遭遇盗贼、 入室抢劫火灾、燃气漏气、 水管破裂, 以及防寒防暑等方面的安全常识。 教学对象是一到六年级学生; 课时安排为每周1 课时; 课程设计——学校教研组负责策划, 并且下达给每个班的班主任, 由班主任负责落实。
三是拓展阅读。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课外阅读,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提升人文素养与阅读理解能力, 以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教学内容: 首先, 开设材料推荐课。 向学生推荐、 介绍一些优秀的阅读材料, 为学生在课外阅读目标读物的选择上提供指导和帮助, 向学生介绍优秀读物的概况与文学价值, 正确引导学生选择适宜阅读的课外读物。 其次, 开设方法指导课。 针对阅读材料的不同性质与内容, 介绍对应的阅读方法与技巧, 让学生通过科学的方法选择, 而提高阅读的效率, 避免学生在阅读上遇到困难而无法处理。 再次, 开设分享交流课。 让学生通过组成小组, 分享各自的阅读心得。 通过交流, 教师可以观察到学生阅读的具体素质和能力发展情况, 并使得学生在阅读上可以取长补短, 借鉴、 学习别人的经验与教训, 从而使得阅读水平获得长足的进步与提高。 另外,开设笔记辅导课。 教导学生怎样通过合理使用阅读笔记, 提高阅读的学习效果。 教育对象是一到六年级学生; 课时安排为每周1 课时; 课程设计——学校教研组负责策划,校图书室管理员、 语文教师、 班主任、 家长一起协同落实。
自主选择型: 此类课程为学校按照教育对象的兴趣与爱好进行设计,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校本拓展课程。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拓展学生在不同领域的知识认知广度, 加强学生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认知, 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培养学生的天赋与能力, 使学生在素质和能力发展上具有的天赋与优势可以充分地发挥出来, 由此为学生 核心素质和能力的形成提供有力的推动。 教学内容为音乐、 舞蹈、 绘画、 书法、 朗诵、编织、 剪纸、 手工制作、 球类运动、棋类运动、 珠算等; 教育对象是一到六年级学生; 课时安排为每周2 课时; 课程设计——学校教研组负责策划, 并下达给不同学科的授课教师, 由授课教师负责落实。
一是设立管理机构。 学校应成立专门的校本拓展课程开发与执行的管理机构, 以副校长为主导,各班主任为成员, 构建校本拓展课程建设课题组, 负责进行校本拓展课程的开发设计、 研究讨论、落实执行与教学评价等具体工作。
二是构建管理制度。 学校应针对校本拓展课程的开发与落实, 构建一整套的相关管理制度, 让课题组在工作上有章可循, 让校本拓展课程的教学工作纳入制度化的管理, 使得课程教学有计划、 有目标, 并且构建课程教学评价考核机制, 进行制度化地执行与控制。
三是落实后勤保障工作。 针对校本拓展课程建设所需要的资源,由课题组提出预案, 经校长审核后交由财务部门进行款项的拨发与报销, 以及资源设备的采购与分配。 让课题组进行校本拓展课程建设的各项资源要求得到满足,通过落实后勤保障, 使得校本拓展课程建设工作获得顺利的推进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