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理念引领幼儿园特色建设
——以东湖幼儿园为例

2019-01-11 18:50何丽君
教师博览 2019年3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亲子特色

何丽君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南昌 330000)

学校特色是办学经验的积淀、办学优势的弘扬、办学个性的彰显,每所学校的办学优势各有千秋。在园长的带领下,东湖幼儿园着眼于社会需求,着重于挖掘本园的潜力与特长,经过集思广益寻求到一个突破口,那就是让校园文化以“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科技启蒙教育”特色打造的方式进行提炼和升华,将开门办园、优化环境、重在师资、潜心教研等工作融入校园文化特色的构建中去,围绕特色构建逐步向幼儿园工作的广度、深度、精度方面拓展和提升。一路走来,探索出一条“主题引领、活动呈现、全员参与、整体推进”的科学教育新途径,在这新理念的牵引下师生的科学素养与日俱增、全方位提升。

一、坚定科技启蒙特色教育目标

新时代需要孩子们从小具有科学素养。幼儿期十分重要,它是科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要尽量多地提供教育环境和材料让幼儿实际参加到探究活动中,亲历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和方法,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因此,在幼儿园开展儿童科学素养培养和发展的研究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基于此,笔者幼儿园确定并开展了“幼儿日常生活科技启蒙教育方法和模式”的课题研究,把开展生活科学启蒙教育作为园本特色。在特色创建中,注重抓好环境创设和师生科学素养提升两条线,坚持以“在做中学习,在探究中成长”的办学理念来统领特色创建工作。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直观生动、丰富有趣的科学教育的内容。课程实施中结合幼儿身心特点,采取“动手操作、做中习得、自主构建”的教学模式,培养“健康活泼、品行端正、心灵手巧、勇敢自信”的新时代幼儿。

二、实施科技启蒙特色教育的基本策略和路径

(一)精心布局环境与设施,营造“科技启蒙”特色教育的氛围

教师们克服了经费有限、条件简陋的困难,因地制宜进行主题化校园布置,将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和生活中的创意小实验内容等喷绘成系列,装饰在校园廊角和楼梯两侧,浓厚校园科学氛围;建立了迷你科学乐园,娃娃阅览室、观赏室、展示室等物质设施,增添了亲子科技制作作品窗,各班级创设植物角、自然角等,用心变废为宝,丰富区角材料,使校园蕴含科技美。

充分收集利用生活中的低结构废旧物品来丰富区域活动材料。将牛奶箱、洗发水瓶、旧吹风机等投放到“美发屋”里;把那些大大小小、厚薄不一的泡沫板切割成各种形状,用它们来做汽车、搭房子、做蛋糕;折下枯树枝,孩子粘上橡皮泥,就变成一枝枝美丽的梅花等。简易的材料为幼儿的游戏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创造空间。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科学创新意识不断增强。

同时,幼儿园还充分发挥社区优势,将周边单位和建筑等作为科学活动基地,定期带孩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观察我们身边的科技现象及四季变化、果实成熟的景色。

(二)主题引领,拓展科学教育实践领域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园确立了“科学伴我成长”主题活动。通过办好科技节、素质教育月以及组建科技兴趣小组等途径引领孩子们去参与体验。开展了“爱环保、乐创造、提素质——科技创意制作月活动”。活动目标定位于“变废为宝——利用废旧材料,提高幼儿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活动前期注重宣传发动,渲染园所氛围

以海报、校园网公告、国旗下的讲话、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将本活动的主题、意义、参与方法进行宣传。在大门醒目位置,创设了“环保回收站”,发动幼儿及家长共同收集生活中的瓶瓶罐罐、小布头、绳子、包装纸袋等,用大型的纸箱、木架分类摆放,贴好标签。在楼道走廊创设了“亲子创意制作吧”,根据不同创意制作主题的变化,将活动要求、参与方法、活动意义等再次清晰展示,使师生、家长对不同内容的科技创意制作有明确的了解。

2.活动中创设情境,倡导亲子互动

幼儿年龄小,动手能力相对较弱,亲子创意制作的方式在幼儿园非常适宜。幼儿园采用了不同的亲子创意制作形式,使家长和幼儿在不同的活动中一起动手动脑,快乐科学发现,为幼儿园和家庭、家庭与家庭间的互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多元通道。

在园亲子制作:家长充分利用“回收站”的废旧物品及“亲子创意制作吧”提供的工具、材料,在离园等时间进行亲子制作。有的班级还在“嘉宾有约”家长来园亲子活动中,集中组织亲子创意制作活动。

家庭亲子制作:各班先后开展了“环保纸袋变变变”“自制图书秀”等主题亲子创意制作活动。活动中,家长们逐渐改变了观念,了解到科技创意制作目的在于让幼儿感受过程中的参与乐趣和互动收获,很多看似稚拙的作品保持了幼儿审美和创作的“本色”。幼儿在家长启发引导下做成的装饰品、玩具、环保时装等作品直接成为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一道风景线。

3.展示交流,提升科技启蒙教育质量

幼儿园还通过校园网、家园联系栏、布置专题创意制作展示区等形式,向社会展示了亲子科技创意作品及亲子制作情景照片,为幼儿提供了自我表现的舞台,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中,幼儿园营造了浓厚的幼儿关注科学、环保、乐于创造的氛围,幼儿对科技活动的兴趣倍增,对周围生活的关注能力增强了;教师、家长对科技创意制作活动的评价观有了新认识。由以往对结果的关注,转变为对过程的关注;家园的良性互动,以“大手帮小手”的方式拓展了科技教育,家长和幼儿都从中感受到亲子携手科学创作的乐趣。

(三)夯实课题与教研实践,浸润师生的科学素养

1.学玩结合,有机整合科学课程

在一日生活中,有很多内容如果稍加整合,就可以成为较好的科学活动内容。幼儿对身边的自然物都很感兴趣,教师通过专题教研设计了一组综合活动——认识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有趣的石头》《好玩的泥巴》等,并细化课程,将《好玩的泥巴》分为“采集泥巴”“泥泥乐”“泥巴变大变身”三次活动进行,让幼儿亲自动手感知泥土的不同颜色、不同作用。整合后的科学课,让幼儿“学玩结合”,有更多的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的时空。

2.师幼互动,有效开展科学教育

在科学活动中,如何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指导艺术在于适时地把握好教育的契机和度,鼓励幼儿在探索中要坚持、专注、克服困难直到成功。如在户外活动中,幼儿对风中飞舞的塑料袋特别感兴趣,在追逐之后,展开了讨论:为什么塑料袋会像飞舞的蝴蝶忽高忽低?原来风力的大小和方向是指挥塑料袋的“司令官”。可见,孩子们虽然已经感受到了风的存在,但是这只是直觉体验,而没有弄懂真正的原因。接下来,师幼带着问题开展了实验操作活动“风到底从哪里来”,明白了“空气流动”产生风的道理。并在科学区角中,共同自制了“叮当风铃”“花宝宝转起来”等小玩具,孩子们在做、玩、思考中丰富了关于风的科学认知,积累了不少科学探究的感性经验。

3.课题研究中升华

在开展科技启蒙教育的同时,幼儿园教师应深度思考如何有效地把幼儿一日生活资源加以整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通过申报省级课题《幼儿日常生活科技启蒙教育方法和模式》和科研活动,将日常的活动经验加以总结,逐步梳理出一些园本课程;通过课题研究,我们的教师得到了更多的课堂展示的机会。

如何在“主题引领、活动呈现、全员参与、整体推进”这条科学教育途径上,继续开发、整合、利用现有的科学教育资源,使之朝着目标化、序列化、规范化发展,从而助推学校素质教育和特色建设向纵深发展,将是教师们共同的奋斗目标和方向。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亲子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