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的触摸 理性的解读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9年第1-2期导读

2019-01-11 18:09:00罗丽卿季纯纯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明白小数乘法

□罗丽卿 季纯纯

大凡有灵性的作品入选《教学月刊·小学版》,都有着问题驱动、解决实践问题的内容,有着条分缕析、抽丝剥茧的思考过程。这些作品中,有的作品能够以小见大,让读者产生奇妙的联系;有的作品能够精中见微,让人倍感亲切;有的作品能够以文留痕,给人巨大的震撼;有的作品以文见智,引人深思。

篇篇佳作,将独特丰富的内涵传达给读者。要想完全、细致、生动地汲取精华,就需要我们领悟作品背后的神韵。

此次导读从积累到构思,从解构到建构,传递了更多的用心之处,更多的是表达了对作者的无比钦佩之情。

一、以小见大

郜舒竹教授《从小数除法看运算感》一文,以独特的视角,理性的思考,题组的对比,对学生在学习小数除法时会遇到的“坎儿”进行了慢条斯理的分析,并生动地再现了解决策略,让笔者惊叹不已。

阅读之后,笔者更是对文章所提及的运算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翻阅文献之后,笔者联系了小数乘法,清楚地明白了不同版本教材在呈现小数乘法一课时的不同意图,笔者也明白了有的教材是基于估算价值的体现,先进行估计再来精确计算,有的教材是基于几何直观的视角呈现,当然,更多的教材都关注到了“转化”的思想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而实现学习的突围。

二、精中见微

专题研究中,关于“学历案与小学数学教学”之所以能让我们走进其中,激发我们的心灵风暴,是因为这一组文章引领我们理解了学历案是什么和学历案如何设计的问题,是因为它是一条通往以学生的学习为思考的广泛而有深远意义的路径,如此才能让我们深入精中见微的理解之境。

刘娟娟老师在“圆的认识”学历案中,对学习目标的设计,能够站在一个整体的、全局的视角,抓住了学生学习圆的认识的本质。

究竟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导读,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不管是逐篇地进行精读,还是专题的聚焦,笔者以为,可从知识的本质和学生学习的本质出发,将它作为一种“精中见微”的学习态度,不断去审视它、触摸它,进而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行动。

三、以文留痕

通览全刊,有许多文章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何进行一种无痕之处皆有痕的诗性解读?笔者以为可抓住教材对比、学情研究和教学设计三条主线。因为这三条主线就是对课程的明白,对儿童的明白,对课堂教学价值的明白。

这种明白需要付诸实践。因此,《原来“原来”也可以这样教》坚守了一条教材对比的思路,在弄清楚不同版本教材的不同之后,概括总结了对原来这类问题的意义追寻,认定它是加法意义上的拓展。在课堂实践环节中,教师以其独特的诠释,赋予这节课更多层面的价值。比如,对于动作演示的价值,对于从学生的直观演示到数学抽象的过渡,对于教师的神态与语言交流对学生的影响……

这正是灵魂与灵魂的对话,是精神与精神的交流,更是数学理性与儿童本质的应和。

猜你喜欢
明白小数乘法
算乘法
小数加减“四不忘”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我终于明白了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我开始明白我自己
文苑(2019年22期)2019-11-16 03:15:01
把加法变成乘法